浅析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学生的情操和心智全面提升的保障,是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孕育而出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不足 社会全面人才
  校园文化[1]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是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孕育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面,中性面是校园制度文化,隐性面是校园精神文化。这三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了健康校园文化这一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的情操和心智全面提升的保障,同时校园文化又是学生心灵的自然流露,受到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现代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1.制度管理体系不合理。有些技工院校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夸大制度管理的作用,注重制度管理的约束,认为学生能按规定上课、生活就是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殊不知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知识底蕴单薄、叛逆、个性张扬,并且“90后”技校生更加崇尚自由,熟悉现在社会的主流和价值取向,他们来技工学校一方面是为了学技术,另一方面是为步入社会找垫脚石,他们更需要社会实践和锻炼。强硬的制度管理反而限制了技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另有一些技工院校则相反,实行开放式管理,连学生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2.校园精神文化被忽略。技工学校的师生大多认为,进了技工学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找个好工作,故出现挑课的现象,只选择与专业相关课程或者能够与毕业就业直接挂钩的课程,而对其他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课程则选择放弃,并自认为无所谓,导致现代技工学生过早地成了功利的奴隶,缺乏内涵。
  3.教学工作过重,社会实践不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教学工作。故中国一直流传着“死读书,读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书呆子”等说法。可现代社会提倡的是素质教育,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技工学校,学习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且技工学生是一只脚在学校,一只脚在社会的特殊学生群体,如果社会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将来就会栽跟头。
  4.物质文化建设不到位,学习环境难以形成。许多技工学校更多地关注设备、设施等硬件的建设和完善,因为这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对软环境的营造却重视的不够。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而技工学校大多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
  5.业余生活单调、匮乏。很多技工学校的生活都是寄宿生活,而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活动有限,且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不少学生业余生活单调,靠手机、上网消磨时间,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沉溺于网络、无心学习的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导致学生个人自我意识强烈,性格孤僻,无集体观念。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工院校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建设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改善校园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完善的管理机制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人文化,具体方法如:可成立专门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委员会,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建设校园德育体系,以养成教育为主。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陶西平说过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同时教育家斯霞也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的是危险品。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由此可见加强技校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故技工院校应以职业素质培养为育人内容;以人格健全、行为规范、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为育人目标;在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以德育课、军事化管理、心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国旗演讲与宣誓活动、三自教育周、文化活动等为育人辅助途径;全面建设校园德育体系。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大各种活动的力度。丰富课余生活,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校园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
  4.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认为,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时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例如:善于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等地域文化资源,特别要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使其深深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1]。再例如:优美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切实抓好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让学校的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努力创建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1]。
  参考文献:
  [1]龙雪一,曾剑鸣,谢青.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政工研究动态,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化学习题的讲评很枯燥,容易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丧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化学习题本身蕴含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巩固性等特点去寻求多种不同的方法巧解化学习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 化学习题 问卷调查法 暂时牺牲法 激烈讨论法 警官破案法  一、探究该问题的原因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与教师教有机统一的双边活动,应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所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达到培养学生探索乐趣,促进良好思维习惯养成和激发创新能力的目的。把实验室中的实验变成生活中的实验,有利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本文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意义,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 高中生物教学 探究式教学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基础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且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倡导开展以探
摘 要: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深度等问题,通过提问倾听、创设情境、强化试验等策略,可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互动 策略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每个教育工作者要着眼于时代,着眼于未来竞争,切实转变观念,下决心改革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