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y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大型年度记者会。他谈及中俄关系时说,这一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最重要因素。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俄相互支持,互为战略依托,集中精力共同抗疫,中俄关系没有受到干扰,新时代战略伙伴协作更加牢固。

俄倾力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1月31日,普京总统第一时间给习近平主席发来慰问电,表达了同情之心,同时承诺坚定支持中国抵御病毒威胁。此后,俄方在不同场合不断表达对中方的支持,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还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中文给中国加油。同时,俄方向中方提供了“硬核”支持,用军机把约23吨、总计约227万件(套)的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运送到武汉。3月23日中国又向俄军交付2550万份口罩,以报答俄方与中方的患难与共。
  俄罗斯拥有较先进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防疫科学家。疫情暴发后,中俄双方加强了在传染病防治防控领域的合作。2月5日,俄卫生部派出五位医疗防疫专家赴武汉与中国专家一起合作研制疫苗。2月10日,俄罗斯专家研制的诊断新冠病毒系统在中国条件下首次通过测试,测试过程很高效,获得双方专家一致肯定。目前,两国科学家正继续为疫苗研发共同努力。
  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中国疫情时表现出良好的职业操守,营造出与中国并肩抗疫、共克时艰的有力氛围。2月10日,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中俄患难与共》的社论,同时发布了一张精心制作、内容十分打动人的海报“中国加油,我们在一起”。3月,《俄罗斯报》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介绍中国为抗击疫情所做的努力,批驳美西方反华政客抹黑中国的言论。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自发录制视频为中国加油。这些支持丰富了俄方践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也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用心维护中俄关系的真诚。

俄自身防疫过程中的涉华摩擦正获妥善解决


  在俄官方大力支持中国抗疫的同时,2月中旬在莫斯科发生了80名中国公民违反俄隔离制度被裁定驱逐出境的事件。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俄执法部门是否对中国人采取了歧视态度、是否存在执法过度问题。俄方强调,这80名中国人的确存在违反抵俄后在住所自行隔离14天的规定的行为,在街头被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拍摄到并识别出来。中方认为,俄方对中国人的查验存在歧视,这些中国人是被强制带到隔离地点进行隔离的,他们对居住环境和饮食都很不满,也表示一些俄方管理人员态度生硬。最重要的是,俄方要求中国人在入境时签署的自主隔离保证书内容不清晰,存在一些让人看不懂或理解模糊的地方,当事人也声称自己没有被详细告知相关具体规定。被暂时留置于遣返站的80名中国公民在隔离期满后无一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可见,驱逐出境的处罚过于严厉了。
  在莫斯科隔离事件中,中俄双方相互存在一些误会。据笔者观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反应很快,在第一时间与俄方展开外交交涉,努力维护在俄中国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同时毋庸讳言,中国人确有违反俄方隔离法规的行为。在中方交涉过程中,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局长兼国家总防疫师波波娃都列举了中国国内严格的隔离政策来为俄方辩解,希望中方理解俄方严控国内可能发生疫情的苦衷。在这之前,俄方主动提出中国留学生远程上课的办法,建议中国学生暂时不要返俄,可还是有学生不听劝阻坚持返俄。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3月7日莫斯科市政府出台新规,要求两周内到访过意大利、韩国、伊朗、德国、法国、西班牙的人进入俄境后也必须自我隔离14天。俄政府进而决定3月18日至5月1日期间禁止所有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入境。这些都表明,俄方是基于疫情本身不断调整相关政策,并非有意针对哪国公民。3月22日,已经有部分中国当事人的判决得到改判,被取消了强制驱逐的执行,剩下的当事人仍然在走法律程序,争取相同的判决。

疫情之后顺势加强中俄合作


  中俄两国去年纪念了建交70周年。过去70年,中俄关系历经风雨磨练,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成为新时代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永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对两国关系的又一次检验。
  中俄两国在疫情期间及其后有了更多开展合作的动力。一是克服困难保持经贸合作的上升态势。2020年头两个月,俄对外贸易额同比增长5.6%,主要得益于新启动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以及俄医疗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显著上升。3月全球疫情暴发、国际油价爆跌,俄卢布急剧贬值,外汇储备在3月13日到3月20日的短短一周里从5810亿美元减少到5512亿美元。中俄经济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两国经贸合作面临严峻挑战。俄某些地区对中国市场依存度高,旅游、运输和建筑等服务业遭受了损失巨大。但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俄之间的货物运输通道也坚持照常开放。当前俄防疫形势严峻,但总体还是可防可控的,中俄双方应克服困难,开始考虑合作的修复和止损,比如,中方务农人员可以按时返回俄远东地区;确保汽车、电子、医药等行业产业链供应不中断;中俄重点合作项目工期不延迟,等等。二是2020年至2021年是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中俄科技创新年”,双方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加大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疫苗与药物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挖掘潜力。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要加大力度和投入,建立合作机制。
  疫情过后,中俄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的战略协作水平将会提升。一方面,疫情暴露出来的国家间关系更多反映了当前国际秩序以西方为中心的缺陷。中美关系未能利用共同面对的疫情而加强合作;欧盟机制协调性混乱,二十国集团(G20)会议协调共同抗疫仍有不确定性。疫情过后,势必加速国际秩序的重构,东西方力量更加均衡的态势有望确立。另一方面,中俄在抗疫中相互鼎力支持,同时倾力援助疫情严重国家,体现了共同的责任担当,比如对意大利的援助。疫情过后欧洲地缘政治将会出现新变化,有利于中俄更深参与国际格局的重构,两国合作重心将加速向构建以欧亚地区为主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转移。2020年下半年将要召开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峰会,届时各方围绕国际秩序的规则、制度演变和地区热点问题将会有新的交锋,中俄合作谋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携手推进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态势将会更加明显。
  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中俄官方和民间都存在相互认知不足的问题,夯实社会基础仍是两国关系建设的长期艰巨任务。不能忽視两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对两国关系的危害。如何通过人文交流与合作真正让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加深好感和信任,是需要下大功夫进行研究并具体落实的。
其他文献
美国新登月计划“阿耳忒弥斯”下的宇航员培训班第一批学员完成两年多的培训后于近日顺利毕业,其中包括美国航天局的11名宇航员和加拿大航天局的两名宇航员,近半数为女性。  在过去两年中,这批学员接受了关于国际空间站系统、太空行走、俄语等方面的训练。未来这些宇航员可能会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阿耳忒弥斯”登月任务以及探索火星任务。这批新宇航员的年龄在32岁至45岁之间,多数有军方背景,还包括具有生物学、地质
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英国“脱欧”协议后,在场议员们手拉手唱起苏格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拉出“永远团结”横幅,以示送别。2020年1月29日,歐洲议会投票通过英国“脱欧”协议后,在场议员们手拉手唱起苏格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拉出“永远团结”横幅,以示送别。2020年1月31日,生活在德国柏林的一些英国人聚集在英国驻德使馆门前,表达他们希望欧盟留住英国的态度。供图/CNSphot
丁晓星:俄罗斯战略界近期密集发布分析报告,研判疫情对全球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总体认为,疫情没有改变国际关系演变的方向,而是加速了已有趋势的变化。首先,疫情对美国冲击巨大,宣告美国霸权的结束,美国已失去了领导全球的道义基础。尽管美国企图用制裁、威胁、打压来挽救霸权的衰落,但这一进程已经无法阻挡。疫情也将使美国大选选情发生变化。疫情之前,特朗普连任可能性大,但其在疫情中的糟糕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其次,
2月14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区发生一起自杀式袭击事件,44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士兵丧生。“穆罕默德军”宣称发动袭击。印巴关系再度紧张。  印度总理莫迪立即在社交媒体发文,对袭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对死者家属表示慰问。他还说,遇难者“不会白白牺牲”。印度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袭击事件是“令人发指的卑鄙行为”,指责巴基斯坦对发动袭击的组织提供支持,还承诺印度政府“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
南非警方近日公布的最新犯罪数据显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南非有超过2万人死于谋杀,平均每天有57人被谋杀,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9%。连续六年谋杀率都在增长。  报告显示,這些被谋杀者中,近4000人为妇女和儿童。就地域而言,豪登省的谋杀率最高,其次是西开普省、夸祖卢—纳塔尔省和东开普省。此外,持枪抢劫运钞车案由152起增至238起,同比增幅56.6%;强奸案增加了0.5%,受害者超过4
2017年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古吉拉特邦地方选举结果揭晓。在印度经济增速下滑、竞争对手国大党复苏势头强劲的不利环境下,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印人党)赢得邦议会182席中的99席,有惊无险地获得连任。作为莫迪的老家与政治大本营,古吉拉特邦对印人党的意义不言而喻。为了赢得此次选举,莫迪本人不惜从繁忙的总理事务中抽身,亲赴古邦为印人党站台。印人党政府甚至将印度议会冬季会期的开始时间由往常的11月
2021年8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暨日本研究所成立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日双方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70多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顾秀莲,日本国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
前不久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在北京举行,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情况,比如五年来的合作成效、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未来建设的方向与重点是什么、如何提升与东盟合作的质量并使之可持续等,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一带一路”项目组特邀请来自东盟九国(文莱除外)的学者从双边及多边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
中日韩是近邻,三国平等地聚合在一起开展合作的时间并不长。二战后,三国国内都发生了巨变,中国诞生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政权,日本被美国占领改造,朝鲜半岛分裂,韩国诞生。由于日韩分别是美国的军事盟友,1965年两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因为冷战,中日到了1972年才恢复邦交,中韩直到1992年冷战结束后才建立外交关系。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三方发展交叉关系的基础,其中,市场导向下的三国经济联系得到一定发展,主
2018年初,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为首的众多研究机构,正式提出创立“中国周边学”的倡议。《世界知识》于今年第8期以《“中国周边学”呼之欲出?》为题,发表了部分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随后又就此问题发表若干文章和采访。近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再次组织“‘中国周边学’研究和新学科建设”研讨会,对半年来有关问题的学术探讨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