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 ”时代复杂多变的环境使得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以微信、微博、APP软件的微媒体产生与广泛运用,标志着“互联网 ”时代的全面来临。文章以浙江树人大学学生调查为例,阐明在“互联网 ”下,大学生价值观难以达成共识,需要通过必要的路径来实现:加强校园微媒体管理,提升网络平台形象与定位,形成大学生价值观一元与多元的统一;提高媒体素养,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大学生现实价值观与目标价值观的统一;利用微媒体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
关键词 “互联网 ” 微媒体 价值观 价值共识
作者简介:韩巧燕,浙江树人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管理;耿明峰,杭州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409
“互联网 ”时代,离不开现代传播载体——微信、微博、APP等网络应用工具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卓有成效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小微移动网络应用工具”正改变着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内容的共享和知识的传递。受众基于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他们原有接受信息的方式、生活方式、情感和思维的表达方式,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微移动网络应用工具”是“互联网 ”下信息及时交流与互动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群体作为其中最活跃的一份子,在信息流巨大的传播空间中,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误导、产生偏差,甚至有走上极端的不理智行为。因此,在“互联网 ”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如何利用“小微移动网络应用工具”(以下简称“微媒体”),正确、有效、及时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有效践行,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互联网 ”与大学生价值观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提出“互联网 战略”,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无论是“互联网 行动计划”还是“互联网 战略”,都表明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互联网 ”时代;而“互联网 ”又必须给它赋予时代的定义。我们认为:“互联网 ”是在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 ”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作为“互联网 ”形象表征的微信、微博等微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生活,对大众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同具有重大的导向功能。它们传播中的各类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由于微媒体观察视角的差异化和价值理念的多元化,使现代移动网络孕育了一大批意见领袖,以他们为代表的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大大小小的价值观生态圈。在“互联网 ”的社会语境下,微信、微博带来的是一个具有文化传播特色的网络信息环境,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反映到价值观层面上,就表现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
价值观是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点,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主流价值观或者说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导向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踐行效果明显。例如2016年震惊全国微信朋友圈的“罗一笑事件”,那些在罗一笑被确诊为癌症的过程中并由其父亲罗尔自导自演的微信众筹住院治疗费的营销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为此浙江大学生学联组织曾专门策划了一次“如果你是罗一笑事件的旁观者,你会怎么做?”的微博调查,共有1156人参与。微博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捐款的占34%,纠结,拿不定主意的有7%的人群,只有3%的参与者选择不捐款,视而不见,而剩下的会在第一时间转发并求助有更多经济实力愿意支持的亲朋好友来支持,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6%。当然,事件的结果可想而知,罗一笑逝去,其父在被众人谴责事件营销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女儿。然而,事件背后的我们应该明白,反思自省比谴责他人更重要。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现代微媒体传播信息的多元化导向必然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产生影响。多元化的大学生价值观在一定层面上可以保证大学生群体发展的活力,但也存在潜在的误区与冲突。当越来越多的“罗一笑事件”发生时,我们又该怎么面对?这不仅仅只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针对微信、微博中的多元“微观点”,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微媒体能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稀释,亦能揭示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因此,在“互联网 ”下,重新树立与引导正确的大学生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 ”下,大学生是微媒体使用的最主要群体,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在不断转变的同时,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为了清晰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我们面向浙江树人大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4份,有效率达96.4 %。在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33%,女生占67%;有21%的来自农村,79%的来自城镇;中共党员占到11%,共青团员占到86%;人文社科類专业的有65%,理工类专业的有35%。根据所得统计数据,从大学生群体的参与度、参与内容的程度、社会价值认知、人生价值认知、群体价值认知五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四)“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明确
在微媒体传播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造成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理解与熏陶,因此,爱国热情虽很高,却缺少行动(见图4)。
调查显示,69.1%的受访者认为微媒体需要网络道德,45.7%人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要,但仍有半数认为不重要甚至持无所谓状态。而在关于微媒体是否能帮助大学生成长、发展问题上,部分大学生持含糊其辞状态,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微媒体的出现是利大于弊。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并未因此而否定微媒体,只是它在舆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些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上,整体认知素质较高,但在爱国行为现状的解读上则表现出偏感性或缺乏实际行动的态度。这反映出该群体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上有一定的脱节。
三、“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形成价值共识的有效路径
“互联网 ”时代,我们应以浓厚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阵地意识、积极的主动意识和深切的忧患意识去应对“互联网 ”的挑战,正确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自觉与价值共识,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加强校园微媒体管理,提升网络平台形象与定位,形成大学生价值观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随着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多,校园突发性事件也不断发生。如南方周末曾多次于2016年在其刊物和微信公众号中报道校园“欺凌”事件、“投毒案”事件、“自杀”事件等,这些事件的背后是校方掩盖甚至置之不理,导致家长集体控诉、反响强烈的社会事件。又如一些高校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却由于发布内容未经领导及部门仔细审核,为了私下传播,导致一些学校的信息内容不对称甚至违规等现象。
在这些事件中,学生作为事件的主体,分辨事实、传播事件起了主导作用,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人生、道德、职业等不同方面的影响,有时缺乏正确区分事件的能力和意识。网络意见领袖就此诞生,许多符合大众需求的大V出现也是基于“互联网 ”时代的感召。他们的出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对不同事件的态度和观点进行区分。从总体上说,“互联网 ”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互联网 ”时代,中西文化不断深入交融,信息错综复杂,正面的、负面的消息层出不窮。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辨别是非与善恶,使他们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才能正确区分信息的价值而轻言妄行。此外,“互联网 ”时代下,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鼓励和发展具有丰富性的多元化价值观,从多元向一元回归。
(二)提高媒体素养,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大学生现实价值观与目标价值观的统一
以微媒体为代表的移动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与便捷性的特点,这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而这一要求也体现在他们的价值观上。
当下,应当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就业难是长久且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部分学生因为在校期间及毕业之际均未能认清就业形势,盲目追求不符合自身实际能力、待遇的岗位,导致上当受骗而采取不理智的举动,痛斥学校、指责他人、网络诋毁。这些行为反映到他们的价值观上,体现为现实性和目标性价值观没能达成统一。现实价值观和目标价值观虽然一开始就存在落差,但不能因为有落差就导致脱离实际情况。 “互联网 ”下,媒体素养是衡量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表现,它的形成并非朝夕,而是时刻注意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充分培养自我约束的道德修养能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要使大学生们做到:遇到不良网络信息进行抵制,不擅自发表不正当的言论,碰见包含电信、网络诈骗营销的行为不要上当和参与,看见有侮辱党及反党的言论要与上级部门汇报,与公共管理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认请现实,脚踏实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规范、指引、建立合理的人生目标,达到价值观在现实性与目标性上的统一,合力推动“互联网 ”时代前进。
(三)利用微媒体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
“互联网 ”时代,如何引导这个处于改变期的群体正确看待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人是社会中的人,应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为重,尊重社会,向往美好生活,把个人行为细节并落实到个体“微生活”中,从细微事情体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而社会也应当为个体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个体发展。
我们要利用好微媒体平台,不断深化本职工作,给大学生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服务。如浙江树人大学率先在浙江高校开设了“树人江”微博、“辅导员无微不至”微博等以服务性质为导向具有公共参与性质的微博平台,使学生不再认为领导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非常接地气的。借助微媒体,该校还使用了微信公众号开展学生思政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反馈,真实有效地反应他们的现状。借助微媒体阵地,尽力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才能为加快现实层面的创新提供更便捷的途径。“互聯网 ”时代,微环境下的公共主体也应当切实履行义务,鼓励良好有序的微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达到“互联网 ”时代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四、结语
文章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视角出发,以浙江树人大学学生调查为例,分别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互联网 ”背景,现状分析、路径研究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分析了在“互联网 时代”社会语境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和实践带来的影响,达成价值共识的途径,目的是为高校调整教育、教学思路,构建校园文化新内涵,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新路径,提供新方法。
注释:
马化腾.互联网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7.序言.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3.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江传月、谭德礼、冯骊,等.创新与和谐:党的价值理论与青年价值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时代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喻永红.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重庆: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关键词 “互联网 ” 微媒体 价值观 价值共识
作者简介:韩巧燕,浙江树人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管理;耿明峰,杭州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409
“互联网 ”时代,离不开现代传播载体——微信、微博、APP等网络应用工具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卓有成效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小微移动网络应用工具”正改变着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内容的共享和知识的传递。受众基于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他们原有接受信息的方式、生活方式、情感和思维的表达方式,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微移动网络应用工具”是“互联网 ”下信息及时交流与互动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群体作为其中最活跃的一份子,在信息流巨大的传播空间中,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误导、产生偏差,甚至有走上极端的不理智行为。因此,在“互联网 ”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如何利用“小微移动网络应用工具”(以下简称“微媒体”),正确、有效、及时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有效践行,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互联网 ”与大学生价值观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提出“互联网 战略”,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无论是“互联网 行动计划”还是“互联网 战略”,都表明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互联网 ”时代;而“互联网 ”又必须给它赋予时代的定义。我们认为:“互联网 ”是在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 ”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作为“互联网 ”形象表征的微信、微博等微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生活,对大众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同具有重大的导向功能。它们传播中的各类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由于微媒体观察视角的差异化和价值理念的多元化,使现代移动网络孕育了一大批意见领袖,以他们为代表的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大大小小的价值观生态圈。在“互联网 ”的社会语境下,微信、微博带来的是一个具有文化传播特色的网络信息环境,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反映到价值观层面上,就表现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
价值观是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点,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主流价值观或者说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导向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踐行效果明显。例如2016年震惊全国微信朋友圈的“罗一笑事件”,那些在罗一笑被确诊为癌症的过程中并由其父亲罗尔自导自演的微信众筹住院治疗费的营销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为此浙江大学生学联组织曾专门策划了一次“如果你是罗一笑事件的旁观者,你会怎么做?”的微博调查,共有1156人参与。微博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捐款的占34%,纠结,拿不定主意的有7%的人群,只有3%的参与者选择不捐款,视而不见,而剩下的会在第一时间转发并求助有更多经济实力愿意支持的亲朋好友来支持,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6%。当然,事件的结果可想而知,罗一笑逝去,其父在被众人谴责事件营销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女儿。然而,事件背后的我们应该明白,反思自省比谴责他人更重要。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现代微媒体传播信息的多元化导向必然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产生影响。多元化的大学生价值观在一定层面上可以保证大学生群体发展的活力,但也存在潜在的误区与冲突。当越来越多的“罗一笑事件”发生时,我们又该怎么面对?这不仅仅只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针对微信、微博中的多元“微观点”,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微媒体能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稀释,亦能揭示他们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因此,在“互联网 ”下,重新树立与引导正确的大学生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 ”下,大学生是微媒体使用的最主要群体,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在不断转变的同时,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为了清晰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我们面向浙江树人大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4份,有效率达96.4 %。在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33%,女生占67%;有21%的来自农村,79%的来自城镇;中共党员占到11%,共青团员占到86%;人文社科類专业的有65%,理工类专业的有35%。根据所得统计数据,从大学生群体的参与度、参与内容的程度、社会价值认知、人生价值认知、群体价值认知五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四)“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明确
在微媒体传播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造成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理解与熏陶,因此,爱国热情虽很高,却缺少行动(见图4)。
调查显示,69.1%的受访者认为微媒体需要网络道德,45.7%人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要,但仍有半数认为不重要甚至持无所谓状态。而在关于微媒体是否能帮助大学生成长、发展问题上,部分大学生持含糊其辞状态,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微媒体的出现是利大于弊。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并未因此而否定微媒体,只是它在舆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些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上,整体认知素质较高,但在爱国行为现状的解读上则表现出偏感性或缺乏实际行动的态度。这反映出该群体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上有一定的脱节。
三、“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形成价值共识的有效路径
“互联网 ”时代,我们应以浓厚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阵地意识、积极的主动意识和深切的忧患意识去应对“互联网 ”的挑战,正确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自觉与价值共识,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加强校园微媒体管理,提升网络平台形象与定位,形成大学生价值观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随着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多,校园突发性事件也不断发生。如南方周末曾多次于2016年在其刊物和微信公众号中报道校园“欺凌”事件、“投毒案”事件、“自杀”事件等,这些事件的背后是校方掩盖甚至置之不理,导致家长集体控诉、反响强烈的社会事件。又如一些高校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却由于发布内容未经领导及部门仔细审核,为了私下传播,导致一些学校的信息内容不对称甚至违规等现象。
在这些事件中,学生作为事件的主体,分辨事实、传播事件起了主导作用,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人生、道德、职业等不同方面的影响,有时缺乏正确区分事件的能力和意识。网络意见领袖就此诞生,许多符合大众需求的大V出现也是基于“互联网 ”时代的感召。他们的出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对不同事件的态度和观点进行区分。从总体上说,“互联网 ”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互联网 ”时代,中西文化不断深入交融,信息错综复杂,正面的、负面的消息层出不窮。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辨别是非与善恶,使他们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才能正确区分信息的价值而轻言妄行。此外,“互联网 ”时代下,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鼓励和发展具有丰富性的多元化价值观,从多元向一元回归。
(二)提高媒体素养,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大学生现实价值观与目标价值观的统一
以微媒体为代表的移动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与便捷性的特点,这对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而这一要求也体现在他们的价值观上。
当下,应当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就业难是长久且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部分学生因为在校期间及毕业之际均未能认清就业形势,盲目追求不符合自身实际能力、待遇的岗位,导致上当受骗而采取不理智的举动,痛斥学校、指责他人、网络诋毁。这些行为反映到他们的价值观上,体现为现实性和目标性价值观没能达成统一。现实价值观和目标价值观虽然一开始就存在落差,但不能因为有落差就导致脱离实际情况。 “互联网 ”下,媒体素养是衡量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表现,它的形成并非朝夕,而是时刻注意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充分培养自我约束的道德修养能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必须要使大学生们做到:遇到不良网络信息进行抵制,不擅自发表不正当的言论,碰见包含电信、网络诈骗营销的行为不要上当和参与,看见有侮辱党及反党的言论要与上级部门汇报,与公共管理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认请现实,脚踏实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规范、指引、建立合理的人生目标,达到价值观在现实性与目标性上的统一,合力推动“互联网 ”时代前进。
(三)利用微媒体阵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
“互联网 ”时代,如何引导这个处于改变期的群体正确看待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人是社会中的人,应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为重,尊重社会,向往美好生活,把个人行为细节并落实到个体“微生活”中,从细微事情体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而社会也应当为个体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个体发展。
我们要利用好微媒体平台,不断深化本职工作,给大学生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服务。如浙江树人大学率先在浙江高校开设了“树人江”微博、“辅导员无微不至”微博等以服务性质为导向具有公共参与性质的微博平台,使学生不再认为领导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非常接地气的。借助微媒体,该校还使用了微信公众号开展学生思政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反馈,真实有效地反应他们的现状。借助微媒体阵地,尽力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才能为加快现实层面的创新提供更便捷的途径。“互聯网 ”时代,微环境下的公共主体也应当切实履行义务,鼓励良好有序的微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达到“互联网 ”时代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四、结语
文章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视角出发,以浙江树人大学学生调查为例,分别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互联网 ”背景,现状分析、路径研究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分析了在“互联网 时代”社会语境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和实践带来的影响,达成价值共识的途径,目的是为高校调整教育、教学思路,构建校园文化新内涵,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新路径,提供新方法。
注释:
马化腾.互联网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7.序言.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3.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江传月、谭德礼、冯骊,等.创新与和谐:党的价值理论与青年价值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时代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喻永红.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重庆: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