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学生是师德的升华。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关心学生的成长,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关键词】爱心;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项实验,将随便指定的名单交给教师,对学生宣称,“具有优秀发展可能”。数月后,指定名单内的学生上进心和自信心大增,积极有效地发挥了潜能,学习取得显著进步。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学术界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教育工作者采用目光暗示、语言暗示、动作暗示和综合暗示等方法,给予学生无限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困难,争取最大的成功。
一、爱需要被发现,爱人者要感谢被爱者给予其爱人的机会
当一名教师是笔者自幼的心愿。十年的教坛生涯,伴随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笔者悟出一点育人之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就安排我这个大孩子王担任班主任。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不知所措,唯有用高压政策来压制他们。两个月下来,原来几个很调皮的学生也不敢轻举妄动,班纪、班风迅速好转。我心中沾沾自喜,认为班主任工作原来不过如此。我于是踌躇满志地计划着下一步的工作。
可是,半个学期过后,班里发生了令我意想不到的变化。学生慢慢地摸透了我的脾气,竟然跟我玩起了捉迷藏:上科任教师的课,纪律十分差,上自习课,同学们更是大闹特闹,一看见我出现在课室,他们又表现得很乖,课堂纪律又很正常。期末考试,我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出现严重了滑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学生和班干部谈话,他们也一言不发。最后,还是几个胆大的同学跟我说了实话。他们说:“张老师,我们看到你很严肃,很怕你,但不太喜欢你,我们喜欢平时对学生像朋友一样的老师。”
学生的话如当头一棒,让我如梦初醒,回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进课室时总是扳着脸孔,很少笑容,也很少与学生谈话、沟通。所以学生虽然慑于我的威严而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们不认同我的管理方法,更不喜欢我。我顿时明白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进入了误区,现在只有改变自己才能管好这个班级。为了不辜负学校、家长的重托和期望,我下决心重新调整自己,把这个班学生带好、教好。
我开始微笑着走进课室,仔细跟学生做自我介绍,告诉学生我的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和兴趣爱好等。告诉他们,我既是他们的长辈,也是他们的朋友。课外,主动找学生从拉家常开始,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所思所想。遇到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我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随着我的改变,学生开始乐意和我交谈了,在我面前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他们渐渐地把我当成了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因此,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便对班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对班级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风、班纪明显好转。期末学校班风评比,我班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二、爱需要适当的方式、积极的表达,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曾经也带过这样一个班级,同学们的疑聚力不强,个别学生比较自私,同学之间也比较冷漠。开学一个多月,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不大。后来一件事改变了局面。陈同学在我们班是个比较调皮、散漫的学生,有一次在回家砍柴时摔伤了腿,不能来学校。听到情况后,我马上召开了一次紧急班干部会议,决定由班长带头写好一份倡议书贴在宣传栏中,呼吁全班同学献爱心,帮助这位同学。同时在当天上了一堂班会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同学们选出代表去陈同学家看望他。班会课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同学大受爱心的感染,立即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陈某买水果。望着同学们热切的眼神,纯真、善良的笑脸,我和同学们一样深受感动,爱使我与同学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我凝望着同学们,激动地说,我代表陈同学,感谢大家的热心帮助。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班谁也离不开谁,谁有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我相信有大家的帮助,陈同学很快会回到我们的身边。我为你们而自豪,也为我们班而骄傲。
半个月后,陈同学回来了,同学们非常自觉地、有计划地帮助他补习功课。陈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关心下,彻底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学习进步很快。我们的班集体疑聚力得到了增强,逐渐形成一个团结、奋发、向上的集体。毕业一年后,在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陈同学发给我的短信:“张老师,我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你的关心、呵护。衷心感谢你对我们付出的爱,我会努力学习。祝您教师节快乐!”看到信息时,我心潮起伏,突然明白了,唯有爱是永恒的,也唯有爱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只有对学生付出爱心才能教好学生。我常常把学生当作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从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在一次家访中,一位后进生学生的母亲这样跟我说:“我儿子说张老师对他们太好了,他不学好就觉得对不起张老师呀……”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因为班级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每年都会被评选为优秀班主任,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鞭策。同时也让我逐渐认识到:学生需要的不是威严、不可侵犯的老师,他们需要的是可以沟通与谈心,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老师。对学生而言,“被爱”是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只有从心底知道老师真正爱他,才会言听计从接受教育,并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全部倾诉出来。
前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先生提出对学生要有“大爱”。他认为,教师工作中最闪光的东西应该是“爱”。爱自己的学生,爱成绩好的学生更爱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爱乖巧的学生更爱调皮的学生;爱活泼伶俐的学生更爱沉默寡言的学生。因为后者更需要教师的爱。如果说对前者之爱是锦上添花,那么对后者之爱则是雪中送炭。只有对学生献上“雪中送炭”的“爱”,把爱的情感投射到他们心灵深处,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教师才能与学生沟通,才能有共同语言,我们的教育工作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应该像慈母一样去关心和呵护所任教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向他们献上“爱心”,把“爱”蕴藏在一个个教育行为中,让他们在爱中想象,在爱中求知,在爱中生活,在爱中成长。
事实证明,学生只有被教师的“爱”感动,才会努力改正缺点,才会刻苦用功,争取好成绩来回报教师的“爱”。事实告知我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毕业、远离老师后更愿意记住教师,老师奉献给他们心中的那份爱更会永远珍藏,随之而来的是老师当年的行为习惯、教育方式、为人处世等,也会永远跟着这份爱一起被珍藏,在他们失败、痛苦、荣誉、成功的时候,成为永生相伴的财富。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一如既往地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学生的成长,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才会使桃李更加芬芳。
【参考文献】
[1]叶良骏.爱满天下.学林出版社,2010.11.
[2](意)亞米契斯著,王剑南译.爱的教育.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02.
【关键词】爱心;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项实验,将随便指定的名单交给教师,对学生宣称,“具有优秀发展可能”。数月后,指定名单内的学生上进心和自信心大增,积极有效地发挥了潜能,学习取得显著进步。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学术界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教育工作者采用目光暗示、语言暗示、动作暗示和综合暗示等方法,给予学生无限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困难,争取最大的成功。
一、爱需要被发现,爱人者要感谢被爱者给予其爱人的机会
当一名教师是笔者自幼的心愿。十年的教坛生涯,伴随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笔者悟出一点育人之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就安排我这个大孩子王担任班主任。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不知所措,唯有用高压政策来压制他们。两个月下来,原来几个很调皮的学生也不敢轻举妄动,班纪、班风迅速好转。我心中沾沾自喜,认为班主任工作原来不过如此。我于是踌躇满志地计划着下一步的工作。
可是,半个学期过后,班里发生了令我意想不到的变化。学生慢慢地摸透了我的脾气,竟然跟我玩起了捉迷藏:上科任教师的课,纪律十分差,上自习课,同学们更是大闹特闹,一看见我出现在课室,他们又表现得很乖,课堂纪律又很正常。期末考试,我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出现严重了滑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学生和班干部谈话,他们也一言不发。最后,还是几个胆大的同学跟我说了实话。他们说:“张老师,我们看到你很严肃,很怕你,但不太喜欢你,我们喜欢平时对学生像朋友一样的老师。”
学生的话如当头一棒,让我如梦初醒,回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进课室时总是扳着脸孔,很少笑容,也很少与学生谈话、沟通。所以学生虽然慑于我的威严而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们不认同我的管理方法,更不喜欢我。我顿时明白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进入了误区,现在只有改变自己才能管好这个班级。为了不辜负学校、家长的重托和期望,我下决心重新调整自己,把这个班学生带好、教好。
我开始微笑着走进课室,仔细跟学生做自我介绍,告诉学生我的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和兴趣爱好等。告诉他们,我既是他们的长辈,也是他们的朋友。课外,主动找学生从拉家常开始,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所思所想。遇到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我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随着我的改变,学生开始乐意和我交谈了,在我面前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他们渐渐地把我当成了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因此,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便对班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对班级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风、班纪明显好转。期末学校班风评比,我班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二、爱需要适当的方式、积极的表达,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曾经也带过这样一个班级,同学们的疑聚力不强,个别学生比较自私,同学之间也比较冷漠。开学一个多月,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不大。后来一件事改变了局面。陈同学在我们班是个比较调皮、散漫的学生,有一次在回家砍柴时摔伤了腿,不能来学校。听到情况后,我马上召开了一次紧急班干部会议,决定由班长带头写好一份倡议书贴在宣传栏中,呼吁全班同学献爱心,帮助这位同学。同时在当天上了一堂班会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同学们选出代表去陈同学家看望他。班会课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同学大受爱心的感染,立即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陈某买水果。望着同学们热切的眼神,纯真、善良的笑脸,我和同学们一样深受感动,爱使我与同学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我凝望着同学们,激动地说,我代表陈同学,感谢大家的热心帮助。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班谁也离不开谁,谁有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我相信有大家的帮助,陈同学很快会回到我们的身边。我为你们而自豪,也为我们班而骄傲。
半个月后,陈同学回来了,同学们非常自觉地、有计划地帮助他补习功课。陈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关心下,彻底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学习进步很快。我们的班集体疑聚力得到了增强,逐渐形成一个团结、奋发、向上的集体。毕业一年后,在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陈同学发给我的短信:“张老师,我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你的关心、呵护。衷心感谢你对我们付出的爱,我会努力学习。祝您教师节快乐!”看到信息时,我心潮起伏,突然明白了,唯有爱是永恒的,也唯有爱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只有对学生付出爱心才能教好学生。我常常把学生当作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从不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在一次家访中,一位后进生学生的母亲这样跟我说:“我儿子说张老师对他们太好了,他不学好就觉得对不起张老师呀……”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因为班级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每年都会被评选为优秀班主任,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鞭策。同时也让我逐渐认识到:学生需要的不是威严、不可侵犯的老师,他们需要的是可以沟通与谈心,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老师。对学生而言,“被爱”是前进的动力。一个学生只有从心底知道老师真正爱他,才会言听计从接受教育,并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全部倾诉出来。
前复旦大学校长、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先生提出对学生要有“大爱”。他认为,教师工作中最闪光的东西应该是“爱”。爱自己的学生,爱成绩好的学生更爱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爱乖巧的学生更爱调皮的学生;爱活泼伶俐的学生更爱沉默寡言的学生。因为后者更需要教师的爱。如果说对前者之爱是锦上添花,那么对后者之爱则是雪中送炭。只有对学生献上“雪中送炭”的“爱”,把爱的情感投射到他们心灵深处,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教师才能与学生沟通,才能有共同语言,我们的教育工作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应该像慈母一样去关心和呵护所任教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向他们献上“爱心”,把“爱”蕴藏在一个个教育行为中,让他们在爱中想象,在爱中求知,在爱中生活,在爱中成长。
事实证明,学生只有被教师的“爱”感动,才会努力改正缺点,才会刻苦用功,争取好成绩来回报教师的“爱”。事实告知我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毕业、远离老师后更愿意记住教师,老师奉献给他们心中的那份爱更会永远珍藏,随之而来的是老师当年的行为习惯、教育方式、为人处世等,也会永远跟着这份爱一起被珍藏,在他们失败、痛苦、荣誉、成功的时候,成为永生相伴的财富。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一如既往地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学生的成长,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才会使桃李更加芬芳。
【参考文献】
[1]叶良骏.爱满天下.学林出版社,2010.11.
[2](意)亞米契斯著,王剑南译.爱的教育.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