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在实践中实施同伴互助,加强探索,寻找最佳方法,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思考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定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世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最有效最紧迫的对策是利用信息技术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因为信息技术具有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人机对话、网络资源共享等特点,能发挥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老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严重挫伤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一项新技术的运用,就象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教师在使用上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认识。因此,教育者首先应加强理论学习,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顺应当代教育发展的开放化、终身化,创新化、个性化趋势,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指导者,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向创造力的激发者,由领导者和管理者向学生的合作者转变,用现代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完成角色转换,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效应。
二、努力探索,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严峻现实,切忌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摆设,作为一种赢得几声喝彩的“花拳绣腿”。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效应,须全面提高教育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这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首要条件。通过培训,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在实践中实施同伴互助,加强探索,寻找最佳方法,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二)利用有效途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1、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可以通过查寻资料,归纳整理,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学生可通过相关素材展开学习,在素材中发现问题,综合反思,探究结果,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同存异,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转变评价方式,促进主动发展
传统的评价以分数定论,方式单一,重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未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重过程,倡导综合性评价,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可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任何进步作出判断,如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声音、笑脸等进行评价,达到及时反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探究,注重实效
信息网络内容的广泛性,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展现了广阔的空间。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丰富的教学内容、崭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必须注重其实效性。
(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创新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人、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突破重、难点为目的
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是教育者将教材中的一些不容易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的重、难点,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同样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师生交互的一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达到教学所需的效果。
信息技术不是所有的教学均要运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部分教师只是点点鼠标、播播课件,展示下载材料,把自己变成操作者、指挥者,违背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原则,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因此,在使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就把握一个“度”,当用则用,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应,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思考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定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世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最有效最紧迫的对策是利用信息技术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因为信息技术具有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人机对话、网络资源共享等特点,能发挥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老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严重挫伤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一项新技术的运用,就象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教师在使用上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认识。因此,教育者首先应加强理论学习,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顺应当代教育发展的开放化、终身化,创新化、个性化趋势,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指导者,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向创造力的激发者,由领导者和管理者向学生的合作者转变,用现代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完成角色转换,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效应。
二、努力探索,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严峻现实,切忌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摆设,作为一种赢得几声喝彩的“花拳绣腿”。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效应,须全面提高教育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这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首要条件。通过培训,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在实践中实施同伴互助,加强探索,寻找最佳方法,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二)利用有效途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1、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可以通过查寻资料,归纳整理,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学生可通过相关素材展开学习,在素材中发现问题,综合反思,探究结果,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同存异,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转变评价方式,促进主动发展
传统的评价以分数定论,方式单一,重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未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重过程,倡导综合性评价,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可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任何进步作出判断,如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声音、笑脸等进行评价,达到及时反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探究,注重实效
信息网络内容的广泛性,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展现了广阔的空间。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丰富的教学内容、崭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必须注重其实效性。
(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创新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人、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突破重、难点为目的
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是教育者将教材中的一些不容易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的重、难点,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同样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师生交互的一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达到教学所需的效果。
信息技术不是所有的教学均要运用,由于计算机的普及,部分教师只是点点鼠标、播播课件,展示下载材料,把自己变成操作者、指挥者,违背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原则,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因此,在使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就把握一个“度”,当用则用,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应,充分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