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水平的现状,是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前提。本文是在国内研究员对科学素养、化学素养、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设计出一份针对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地分析,得出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化学素养;相关性分析;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举办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新书发布会中指出:农村家庭高中升学率较城镇家庭低14%。而目前各省市的初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概率维持在50%左右。所以,许多农村中学生在接受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将有大部分学生会升入职业中专或者直接进入社会。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这些农村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将不再接受系统的化学教育,所以他们在初三化学学习中形成的化学素养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终身的化学素养。而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是掌握简单、基础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包括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视角去分析社会问题,感受化学的魅力和化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食品检验问题等,真正理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
许多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把化学学习理解为机械的知识学习和输出,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仍无法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以至于学生脱离课堂后只对化学课堂上的趣谈印象颇深,教师所教授的化学知识无法内化,导致学考分离、学用分离。所以本调查就是在国内研究员对科学素养、化学素养、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设计出一份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调查问卷。
在对学生化学素养得分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笔者发现化学素养高的学生为29.5%,有36.7%的学生化学素养一般,33.8%的学生化学素养低。从该结果可以看出本次所调查的农村中学生化学素养普遍不高。之前的许多研究者已经就影响农村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因素进行过分析,比如师资状况、教学管理、生源状况等几个方面。笔者将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分别从家庭、个人和教师授课方式三方面来浅析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因素。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家庭因素与化学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对受调查学生来说,家庭对自己学习足够的关注会成为自己学习的“附属驱动力”(学生为了保持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学好的一种需要)。通过调查家庭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来了解家庭对化学学习的关注度,从而得出家庭因素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影响情况。
表1中所示家长对子女化学学习的关注程度与子女化学素养高低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093,这就表明家长对子女化学学习的关注程度与子女化学素养高低存在相关性,即家长对子女的化学学习情况越关心那么这部分学生化学素养越高,反之则较低。
(二)个人因素与化学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如果学生寄宿,那就意味着该生将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老师在一起,将会比非寄宿生拥有更多的在校学习时间。
表2中给出了两个变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影响其化学素养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其主要生活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会把身边优秀的同学或教师当做榜样来激励自己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强化。
教育心理学论述:学习定势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的状态就有涉及到学生自身的需要、愿望和态度。
表3中给出了两个变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得出结论:经双侧检验,“是否喜欢化学这门课”与“化学素养”两个变量在0.01的水平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相关;“是否觉得学习化学是为了考试”与“化学素养”两个变量在0.01的水平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相关。即由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可程度越高其化学素养也就越高。
(三)教师授课方式与化学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1.课堂教学与化学素养。科学教育传达的理念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改造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作为化学教师在教会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把已有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表4中给出了两个变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得出结论:化学教师是否会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化学生活相关的知识对学生的化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影响。表现为:能接受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相关知识讲述的这部分学生化学素养较高,反之则越低。
2.化学实验与化学素养。在对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后,笔者发现一个与之前查阅文献相悖的一个观点。即学生是否进行过实验与其化学素养高低并不存在相关性。
在对各校负责人进行访谈后,笔者总结原因为:在农村中学中都配备有相对齐全实验室,但学生却很少有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而且在真正实验教学时也是进行分组教学,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只是在简单的复制教师行为,所以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真正从化学实验中学习到知识,教学效果较差。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化学实验课或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没有明显效果,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密切相关。
三、应对措施
研究发现,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其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并超过了家庭这一社会环境因素和教师教学方式所代表的教育教学因素。但由于学习主体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目标理想等等,这种多方面的差异使我们难以从中加以引导。而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化学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影响因素就需要家庭环境因素和教育教学因素来弥补。
(一)家庭因素
通过对学校负责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目前农村中学和家长的联系仍相对匮乏。至今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依然存在,加之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父母对子女态度比较散漫,在教育方式上也有很多不足。优秀的全人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以建议农村地区的家长应更加注重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进家庭,增进家校联系。比如:家长会、家校互动系统等。家长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苛责考试成绩。对于留守儿童家长应该与长辈们做好沟通,注重教育的一致性。 (二)教师授课方式
在与多位一线化学老师交流中,笔者了解到在受调查地区,学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会有意识地进行科普教育和化学生活教育,加之部分农村地区传播媒介缺乏问题突出,这部分学生所接受的相关信息量就会相对不足。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化学常识性问题回答结果并不乐观。这就表明这部分学生在遇到相关情况时,并不会作出科学的应对措施。笔者选择问卷的第12、16、19题进行统计如表5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受调查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错误率相对较高,在某些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这就显示了这部分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这些问题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从而再次印证了这部分受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并不高。因此笔者建议:
(1)生活化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可以选择性创建较为全面的板报系统,按主题组织学生自己参与版面设计、资料搜集、综合分析、定稿执行等全部流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题可以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世界、化学生活志等等。适当宣扬破除迷信的思想,可以结合新闻报道中的某些不法商贩在农村宣扬一些假冒伪劣的保健品的事例说明。在调查问卷第9题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仍有43.1%的学生没有用手机和电脑查阅资料的意识。因此,学校多媒体教室也应该适时有组织的对学生开放,给他们提供接受信息的条件。
(2)生活化课堂。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定期进行相关的科学素养教育,并举行各种学生活动。对于化学学习,可以开设趣味化学讲堂、化学周、化学沙龙等相关活动并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就一些有关化学的新闻热点展开讨论,也可以就一些化学生活现象进行探讨。
(3)生活化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流程学习,适当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方法,教师提供改进意见等。教师在选择实验主题时也可以选择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主题,并运用生活用品代替实验仪器和药品。
总之,在农村学校不能忽视与家长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正确地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禹绍蒙.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3]彭雪梅.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基于对湖北恩施农村初中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黄伟,焦强磊.基于教学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71-77
[5]魏学峰.浅谈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3(4):15-17
【关键词】化学素养;相关性分析;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举办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新书发布会中指出:农村家庭高中升学率较城镇家庭低14%。而目前各省市的初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概率维持在50%左右。所以,许多农村中学生在接受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将有大部分学生会升入职业中专或者直接进入社会。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这些农村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将不再接受系统的化学教育,所以他们在初三化学学习中形成的化学素养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终身的化学素养。而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是掌握简单、基础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包括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视角去分析社会问题,感受化学的魅力和化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食品检验问题等,真正理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
许多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把化学学习理解为机械的知识学习和输出,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仍无法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以至于学生脱离课堂后只对化学课堂上的趣谈印象颇深,教师所教授的化学知识无法内化,导致学考分离、学用分离。所以本调查就是在国内研究员对科学素养、化学素养、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设计出一份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调查问卷。
在对学生化学素养得分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笔者发现化学素养高的学生为29.5%,有36.7%的学生化学素养一般,33.8%的学生化学素养低。从该结果可以看出本次所调查的农村中学生化学素养普遍不高。之前的许多研究者已经就影响农村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因素进行过分析,比如师资状况、教学管理、生源状况等几个方面。笔者将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分别从家庭、个人和教师授课方式三方面来浅析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因素。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家庭因素与化学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对受调查学生来说,家庭对自己学习足够的关注会成为自己学习的“附属驱动力”(学生为了保持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学好的一种需要)。通过调查家庭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来了解家庭对化学学习的关注度,从而得出家庭因素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影响情况。
表1中所示家长对子女化学学习的关注程度与子女化学素养高低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093,这就表明家长对子女化学学习的关注程度与子女化学素养高低存在相关性,即家长对子女的化学学习情况越关心那么这部分学生化学素养越高,反之则较低。
(二)个人因素与化学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如果学生寄宿,那就意味着该生将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老师在一起,将会比非寄宿生拥有更多的在校学习时间。
表2中给出了两个变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影响其化学素养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其主要生活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会把身边优秀的同学或教师当做榜样来激励自己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强化。
教育心理学论述:学习定势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的状态就有涉及到学生自身的需要、愿望和态度。
表3中给出了两个变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得出结论:经双侧检验,“是否喜欢化学这门课”与“化学素养”两个变量在0.01的水平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相关;“是否觉得学习化学是为了考试”与“化学素养”两个变量在0.01的水平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相关。即由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可程度越高其化学素养也就越高。
(三)教师授课方式与化学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1.课堂教学与化学素养。科学教育传达的理念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改造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作为化学教师在教会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把已有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表4中给出了两个变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得出结论:化学教师是否会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化学生活相关的知识对学生的化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影响。表现为:能接受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相关知识讲述的这部分学生化学素养较高,反之则越低。
2.化学实验与化学素养。在对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后,笔者发现一个与之前查阅文献相悖的一个观点。即学生是否进行过实验与其化学素养高低并不存在相关性。
在对各校负责人进行访谈后,笔者总结原因为:在农村中学中都配备有相对齐全实验室,但学生却很少有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而且在真正实验教学时也是进行分组教学,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只是在简单的复制教师行为,所以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真正从化学实验中学习到知识,教学效果较差。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化学实验课或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没有明显效果,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密切相关。
三、应对措施
研究发现,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其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并超过了家庭这一社会环境因素和教师教学方式所代表的教育教学因素。但由于学习主体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目标理想等等,这种多方面的差异使我们难以从中加以引导。而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化学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影响因素就需要家庭环境因素和教育教学因素来弥补。
(一)家庭因素
通过对学校负责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目前农村中学和家长的联系仍相对匮乏。至今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依然存在,加之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父母对子女态度比较散漫,在教育方式上也有很多不足。优秀的全人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以建议农村地区的家长应更加注重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进家庭,增进家校联系。比如:家长会、家校互动系统等。家长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苛责考试成绩。对于留守儿童家长应该与长辈们做好沟通,注重教育的一致性。 (二)教师授课方式
在与多位一线化学老师交流中,笔者了解到在受调查地区,学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会有意识地进行科普教育和化学生活教育,加之部分农村地区传播媒介缺乏问题突出,这部分学生所接受的相关信息量就会相对不足。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化学常识性问题回答结果并不乐观。这就表明这部分学生在遇到相关情况时,并不会作出科学的应对措施。笔者选择问卷的第12、16、19题进行统计如表5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受调查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错误率相对较高,在某些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这就显示了这部分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这些问题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从而再次印证了这部分受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并不高。因此笔者建议:
(1)生活化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可以选择性创建较为全面的板报系统,按主题组织学生自己参与版面设计、资料搜集、综合分析、定稿执行等全部流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题可以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世界、化学生活志等等。适当宣扬破除迷信的思想,可以结合新闻报道中的某些不法商贩在农村宣扬一些假冒伪劣的保健品的事例说明。在调查问卷第9题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仍有43.1%的学生没有用手机和电脑查阅资料的意识。因此,学校多媒体教室也应该适时有组织的对学生开放,给他们提供接受信息的条件。
(2)生活化课堂。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定期进行相关的科学素养教育,并举行各种学生活动。对于化学学习,可以开设趣味化学讲堂、化学周、化学沙龙等相关活动并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就一些有关化学的新闻热点展开讨论,也可以就一些化学生活现象进行探讨。
(3)生活化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流程学习,适当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方法,教师提供改进意见等。教师在选择实验主题时也可以选择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主题,并运用生活用品代替实验仪器和药品。
总之,在农村学校不能忽视与家长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正确地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禹绍蒙.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3]彭雪梅.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基于对湖北恩施农村初中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黄伟,焦强磊.基于教学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71-77
[5]魏学峰.浅谈农村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3(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