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一)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在大环境的风雨飘摇中苦苦力撑的中国零售业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也是一个比以往几年更难预测的年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零售业的苦日子时代已经到来。重要的是,这样的日子才刚开始,将维持两到三年或者更长时间。
  这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时代。它是如此变幻莫测,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一切都在未知中前行。一如世界经济,短短几年间,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它从一片繁华变成了烂摊子,而且还不好收拾。中国的风景虽然依旧这边独好,却也遭遇着经济减速、制造业疲软、消费萎缩等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无论是生活,还是经济,乃至具体到零售业的发展,2012年都毫无疑问是诡异的一年。
  全球宏观环境的持续恶化,让人无法不对未来有所担忧。但我们更关注的,则是这些后果已经由前端产业正式传导到末端的零售业,业绩下滑、利润骤减、亏损严重……这个行业可谓一片哀鸿。
  这让人不得不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开始产生动摇:莫非,前些年有着旺盛生命力、十几年飞速发展、增长速度远超GPD及其他行业的受到广泛青睐与关注的现代经营方式,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的走势。回顾笔者此前3年,尤其是当初对2012年零售业发展的预测,在依据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总体走向下,都一一变成了现实:商业地产泡沫初现、一线城市基本饱和、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门店续租风险加大、利润增长放慢速度、外资零售处境尴尬……
  NO.1
  高增长时代或将结束
  零售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或即将成为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连锁经营这种先进经营模式的迅速兴起,零售业迎来了1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甚至一度行业年增长超过6成。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连锁百强企业2001年、2002年、2003年销售额增幅分别为65%、52%、45%——这开创了零售业大发展尤其是随后几年大卖场业态独领风骚的阶段。
  但分析10余年的百强数据,发现百强的增幅一直呈稳步减缓趋势。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里,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分别为33%、32%、25%、21%和18%。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
  受此影响,2009年连锁百强增幅仅为13.5%,是11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尽管2010年连锁百强增长又跃升至21.2%,今年3月发布的2011连锁百强口径相也增幅比超过20%,但若将这两年物价上涨、CPI高企等因素相抵,实际增幅仍呈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8%以上的增长后,也在逐渐减速,且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调控甚至主动放慢的结果。应该说,零售业的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经济处于减速周期,行业发展的相应放缓也是必然。
  因此,无论宏观环境好转还是继续恶化,零售业高增长的时代都已结束,未来将进入数年或者更长的10%左右甚至个位数增长阶段。
  NO.2
  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
  2013年,除了创新,零售业要继续勒紧裤腰带。2012年零售业普遍的业绩下滑,基本是因为消费疲软所致。前三季度的数据也显示,大部分零售企业的业绩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滑,而一向被倚重的四季度,目前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现象不是一夜之间出现,更不会一朝一夕就会有改观。从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增长一直在减缓。从2012年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来看,跌破50(低于50就是跌破了警戒线)的月份也有不少,这意味着制造业面临的困境非常严重,这不仅与宏观经济指标关联,与流通和消费市场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制造业的萎缩,意味着经济的减速,也表明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市场已经不再像几年前一样繁荣。与此同时,消费者会将钱袋子捂得更紧,零售企业要想让他们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消费的难度大大增加。
  因此,只要宏观环境没有大的好转,且政府没有出台类似发放4万亿消费券这样的大规模刺激消费的政策,以往卖场欣欣向荣、人山人海的场面将会减少,零售企业勒紧裤腰带的苦日子恐怕还将持续。
  建议零售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对门店的业绩增长指标重新评估,不要过分乐观,更不要给门店管理人员过大压力,这很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NO.3
  中小企业处境更艰难
  当高增长时代结束,苦日子到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或许尚还有足够进退的资本,最难受的当属中小企业。2013年,中小企业的生存只会更加艰难。
  这一点,从区域优秀企业的遭遇中就可见一斑。安徽台客隆在2012年上半年可比门店销售增幅仅6%,再创新低。但1到4月总体费用上升21%,超过销售增长幅度,人力成本上升占总费用增加的43%。
  其实仅人力成本就让中小零售企业下不来台。近两年来,零售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每年以15% 到 30%的速度增长,有的企业涨薪成本甚至是其整年的利润。但外资同行进驻三四线城市,给一线员工的待遇高出本土企业30%,这让本土企业苦不堪言,只能硬着头皮迎战,处境愈加困难。
  而目前的中国零售业正在朝两方面演变:一是外资或外来零售巨头正以不惜代价的方式抢夺三四线市场,这些企业挟资本的优势,再加上战略上的亏损周期,卡住的正是当地中小零售企业的“命门”;二是外资零售企业为本土企业输送人才的时代已经结束,本土企业正面临着为外资企业免费培养人才的窘境,目前正在各地上演的真实案例是:每当一家外资零售企业开店,其门店的员工有80%以上都是来自当地本土企业。
  人力、租赁成本的上升已经让中小零售企业步入微利中的微利,而客单价却在下降,业绩持续下滑,管理上很难在短期内突破,在内有外资和外来巨头围剿、外有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夹击下,2013年显然很难过上以前滋润的日子。   当然,这不包括部分在创新上有所突破的中小企业,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会有例外,零售业中,必然会有生存得很好、发展超常的中小企业显现,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同样如此。
  NO.4
  与制造业抢一线员工
  零售业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以前企业都是在为引进高层管理人员发愁,现在却截然相反,高层管理人员比比皆是,倒是一线员工,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抓一大把地好招了。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已经从人才的抢夺,变成了开始进行人员的抢夺。
  用工荒直接体现在一线,在2013年将会更加明显。这其中,待遇问题至关重要。零售业一线员工的收入在所有行业中都属较低水平,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为什么零售企业往往很难让顾客满意的关键原因——如果员工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自然对企业不会满意,那又怎么会用心服务让顾客满意呢?
  可惜,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零售企业不是不懂,是根本一直在排斥去懂。但别忘了,把员工当傻子的企业,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不信?看看一线员工的流失率就知道了。一项名为《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的报告称,离职率最高的就是零售业。
  很简单,一线员工基本是在为生存奋斗,如果目前一月收入是2000元,而竞争对手能给2500元到3000元,他为什么不跳槽?
  这样的情况正在上演。由于制造业工资的大幅提升,在三线城市,零售企业的一线员工在1500到2000元月,但大型制造企业一进入,能给出2600到3000元/月,不少地区出现了流失员工到制造企业的现象。一些零售企业为了留住员工,甚至采取了股权改革激励,全员持股等方式。但这样的方式能否普及,又能否长效,都还是未知数。
  更让人担忧的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将是2011年的2倍,2017年将达到3倍,而这一趋势几乎不可逆转,因为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已趋于稳定,2015年左右将开始收缩,企业对员工的争夺竞争将加剧。制造业与零售业互抢劳动力?恐怕零售业胜算不大。
  NO.5
  多重红利集中消亡
  长期以来,零售业与制造业一样,凭借中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也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人口红利正在消失,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行业与企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即零售业这一劳动密集性行业,已经无法再靠人力成本的优势在市场竞争立足。
  这是零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严峻的形势是,随着制造业工资的提高,零售业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严重吞噬着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人口红利不再,零售业还同时面临着网点红利、消费红利等多方面的消失,再加上外资巨头正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本土企业十多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上的“红利”,多重因素的交叠,让零售业尤其是本土零售业的发展陷入尴尬境地。
  不过,这并非是零售一个行业的问题,几乎所有行业都或多或少面临这些挑战。零售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惟有在2013年加速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才能应对。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能让企业从容度过“红利消失”危机的创新又谈何容易?当红利时代的多重利好终结,就如大潮退去前的那一刻,到底谁是在裸泳,也许即将见分晓。
  NO.6
  洗牌期间现抄底机会
  毋庸置疑,在这一轮零售业的衰退中,行业洗牌也不可避免,仍然会有一大批企业出局。尤其是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由于不能消化成本上涨,会最先败下阵来。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加上这一轮成本属硬性上涨、无回旋余地的特征,缺乏应对实力的中小企业恐怕这一次是在劫难逃。
  每一次行业出现危机时,也就意味着是其他企业的机遇。从这个角度看,零售业新一轮的并购与整合将会陆续上演。况且,虽然较十年前有了明显改善,但零售业仍然非常分散,整合机遇一直都存在,且周期也会非常漫长。只要政策上没有限制,零售业向少数企业资源集中是必然趋势,这也有利于行业整合及效率提升。
  与前几年行业红火光景时不同,在当前的条件下,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的企业已经失去了议价能力,同时一部分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企业也会失去继续经营零售行业的耐心,有实力的企业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抄底机会,至少付出的成本和整合的代价都会相对要更小。
  前几次的洗牌都是大鱼吃小鱼,这一次很有可能上演小鱼吃大鱼的场景。不过,谁会成为这场刚刚拉开大幕的好戏中的主角呢?
  NO.7
  精细化正式显身手
  2013年将是精细化重新被零售业重视的一年。
  因为,当零售业高增长时代一去不返,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人口红利时代一去不返,就到了直接拼刺刀、见真章的时候,也只有这时,精细化作用才是真正显现。
  必须要正视的现实是,前台收入已经不可持续,开店扩张已经失去魅力,渠道下沉已经不具优势,这也意味着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进入了彻底淘汰期。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益,通过后台提升利润,通过管理挖潜增效,将成为零售行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不二选择。
  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零售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和赢利能力。其实,本土零售企业在商品经营能力和毛利率提升能力方面,与外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这也是精细化的重点。这其中,又包括对信息化、供应链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在卖场环境、营销创新、品类管理上的继续深化。说到底,企业还是必须形成差异化特色,才能在严苛的市场中继续存在。
  所以,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做到精细化的企业与依旧处于粗放型经营的企业,彼此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当前者在市场中游刃有余之时,后者将在竞争中要么转变,要么消亡。(未完待续)(编辑/张本科)
其他文献
刘家峡水电厂发电初期,机组转速继电器由ZX-7型和ZzX-2型两种转速继电器并联使用。由于ZX-7型继电器是通过弹簧和发电机大轴联接,所以当机组转速发生突变时(如开机和较快增
刘家峡水电站左岸出线洞采用了高落差220千伏充油电缆,离地下开关站有90米左右的高程落差,电缆本身的油位压力8.1公斤,加上压力箱和施工中的抽真空负压,总压力达10.5公斤/厘
1979年以来,浙江省富阳县物资局按照农村需要的特点,不断改进工作,组织好物资供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3年全年完成销售额2,077万元,为1979年的2.5倍,实现利润71.55万元,
上海南市区车站路菜场,是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现有职工450人,有一个室内中心场,两个分场,担负菜场所在地区4万多居民的副食品供应。这个菜场从去年11月份开始,实行了“联销
最近湘潭县物资局的同志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一张销售发票“旅行”了6个单位后,提货地点并未改变,单价却由每吨606元增加到846.6元。事情的经过是:湖南省金属材料公司按省下达
<正>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得到了蓬勃发展。语料库既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科学,它正在对语言研究的许多领域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1]。语料库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
因现实的政权对峙导致文化上的东西或南北之分,又因帝国一统促成了东西或南北文化的交融,直接影响到南北戏曲的差异与交融。  中国文化最初的两三千年似有东、西之分。傅斯年先生曾在《夷夏东西说》(1934)一文中提出文化东西说,认为夏与夷、商与周、秦与东方六国,都呈东西对峙。汉末以后,孙权所据之吴地,经济、文化渐有较大发展。永嘉之乱(311)后,晋室南迁,江南经济、文化更有很大的发展,中国文化遂由东西之分
通灵珠宝总裁沈东军慧眼识珠,以年薪30万元聘用了创业素质优秀的职校毕业生张东东,这一巨酬选人用才案例的深刻意义在于冲破社会上重重价值迷雾,气宇轩昂地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  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架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式,创新教学策略,以企业生产技术规格、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标准着力调适人才培养目标。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在许多方面,我们的思想认识
要有心人去发掘积压物资的经济效益范振友原来是个开单员,在开单过程中发现不少单位经常需要调剂物资余缺。如新中华刀剪厂有400多公斤阳离子树脂要处理,而在同一条马路上的
今年湖南将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范围,从去年31所扩增至64所,招生人数从去年19050人扩大到今年33030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