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助学”东北行侧记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携手助学”行动在2007年吸引了更多致力于基础教育的各界人士前往全国部分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所在组支教的学校是吉林辽源市东辽县某镇中学。由于路途遥远,加上交通工具的限制,我们支教组一行5人提前两天出发。到现场后马上开始了解该校现状并完成设备检测、调试,与主管教学的高副校长现场交流,与信息技术教师面谈。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充实培训内容奠定了基础,使我们的培训内容与练习要求尽量处于支教学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
  为了满足培训的需要,高副校长亲自找来投影银幕,与我们一起将其挂在机房黑板的右侧。一台2005年配备的液晶投影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其技术参数显示,至目前仅仅使用了50个小时,而正常情况下,一个液晶投影机的灯泡寿命为1500~2000小时。由此可见,普及信息技术、让教育技术走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参加培训的学员学习热情高涨。我们在讲练之余,进一步丰富完善讲稿,并着手为学校建立教育网志。通过调试服务器,消除了一个个Bug,保证了学校网志能够流畅运行。这是该校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对外发布信息、共享教学成果的平台。参训教师们及时地在网上写下自己的培训感受,与其他学员共享学习技巧,也有的教师通过网志形式提出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培训活动已经不再限于课堂了,而是延续至课外,延伸至学员的生活中。我们离开该校时,学校网志上已有近200篇日志,300多条回复。
  培训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层次普遍偏高,30岁以下的只有一位。其中有几位50岁左右的教师学习特别认真,学习热情甚至超过一些稍年轻的教师。女儿已经上大一的王书记尽管没有编入学习小组,却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培训活动。高副校长不时抽出宝贵时间,坐到主讲教师旁边,认真倾听每一句讲解,记下每一个操作。用他的话来说:要学校全体教师利用这5天支教时间,尽力“榨”取支教教师们的知识与才能。学校赵校长出差一回来,放下手头工作立即与支教教师交流了有关情况,并到机房看望并鼓励正在练习操作的学员。
  有这样重视信息技术的领导,有这样肯下功夫学习的教师,我们也情愿被集体“压榨”。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全组成员没有人在夜里12点之前入睡过,而一大早7点起床是必须做到的。生活中的小困难也为我们设置了一些障碍,但所有支教成员毫无怨言、不计付出。我们的喜悦都建立在学员的收获之上;学员的点滴进步,都会为我们克服困难带来无穷的力量与信心。用组长景荣老师的话说:我们的支教过程不仅是提供为期5天的培训,让农村教师们接触信息技术、了解教育技术,我们还要留下一点东西,以便将培训延续下去——那就是转变农村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意识,将学习信息技术内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从最后的结果看,这种预想至少是部分地实现了。一位教师在学校网志中这样写道:
  短短5天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一句话:观念决定一切。支教老师们教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他们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是他们学习、工作的观念。无论是谢博士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观念,还有景老师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前我每天下班守在电脑旁不知做什么,只是看看电影、打打游戏、聊聊天,现在真后悔当初的做法,原来网络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感谢他们使我转变了观念,以后我要充分利用这个宝库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支教的过程显得那样短促,不仅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学校教师们的这种感觉尤为强烈。5天时间虽短,接触的面虽有限,却引发了我们5位支教成员太多的讨论与思考。
  
  1.设备欠缺仍是最大问题
  
  农村中学首先欠缺的仍然是教学设备。我们所支教的镇中学虽说是全县办学条件较好,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但是全校400名学生,只有机房的30台电脑可用于教学。尽管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全力以赴,保证每台电脑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毕竟数量有限,考虑到电脑一开机要产生各项费用,只能安排各班学生每周一次上机机会。对于日常的师生上机练习而言,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2.理论引领不容忽视
  
  在教师中普及信息技术的同时,应该对教师做必要的理论引领。适当的理论指导可以避免教师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从零开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撑。由于农村教师们对理论的需求在目前远不如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而期待他们自发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或许是不太现实的。但是,理论学习却是必须的,即便学了之后被“束之高阁”,我仍然相信在某次教学实践中,他们切身感受到需要适当的理论指导实际教学时,曾经学过的理论就可能被唤醒,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指南。
  
  3.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
  
  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可以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所给予的教育经费、设备支持、人力资助、管理技术与理念、培训文化与素养等都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可以凭借的力量。各种团体、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个人,他们的努力都会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新鲜动力。除了微软,还有Apple、英特尔、IBM等公司,都在以传递企业文化的形式,与教育文化形成互动,把企业可以反哺教育的因素融入教育事业,与学校实现共同成长。这种现象今后将会越来越多,国内也会有更多企业站出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做这种双赢的尝试。
  
  4.技术指导迫在眉睫
  
  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整合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也显得迫在眉睫。教师由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到掌握信息技术,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课程教学之中,这是需要过程的。适当的技术指导有助于缩短这一过程,尽早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一个自发的过程,所有信息技术的掌握全凭教师自发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整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5.信息意识亟待觉醒
  
  无论是政策还是社会力量,都是一种外界因素,都只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外因,学校自身的努力才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部因素。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生动的例子。长春市四十八中、上海市仙霞中学的信息化发展表明,学校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教师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自身的进取精神才是真正的内驱力,才是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逐步熟悉多种信息技能,形成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教育部门的领导者不仅要形成信息素养,还要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这种在信息技术大潮前的主动姿态,才是信息意识觉醒的标志。
  支教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走向农村、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活动,而应该是拥有不同社会背景的志愿者与农村教师之间的长期携手过程,是实现有助于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创建过程。支教前建立的网络讨论群、相互联系的电子邮箱、支教过程完成的网志,这些形式多样的通讯方式,已经将支教成员与农村学校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携手助学”已然不再是几天培训中的“携手”,它将在网络搭建的虚拟环境中延续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贵港市南江水厂DN820*12过河道道的安装采用了将整条折线形过河管道经除锈防腐和焊接拼装,浮运、就位、注水下沉的整管入槽方法,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具体情况。
在调查分析国内外下排水坐便器排出口尺寸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根据国标、工程实践及卫生间整体设计的要求,生产厂家必须对排出口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互换性。
根据近年发生的CO2灭火系统管道爆裂事故,试分析了事故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灵泰克数字校园综合应用平台”包含的系列软件全部基于灵泰克软件开发包设计,包括“信息发布平台、数字教学平台、校园管理平台、校长网上办公环境、教师网上办公环境、学生
根据益阳市的现状,就过江路线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工程实施情况及体会。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大纲、新课标和教材,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向其他教师说明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是教师把教学
《修饰文章》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的内容。教材中以一篇文章为例讲解文字和段落操作的步骤。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和精讲点拨相结合的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归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信息技术课“重技术,轻素养”的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技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章的修饰,从增强文章的可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VC架构建立的WEB开发框架,适合团队开发,能大大降低学习成本。PHP开发人员通过配置即可启用大部分功能,通过继承实现MVC进行项目开发。该框架结构轻巧,易
结合宁波市布阵岭垃圾填理场工程,介绍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及试验验证情况,并结合试验结果作初步的理论探讨,以确定工程可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填理场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及工程设计参
介绍了倒流防止器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并指出其应用范围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