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小左心室对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术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期TAPVC患儿37例,排除合并单心室、心房异构等严重畸形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双心室根治术。按照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将LVEDVI<20 ml/m2的患儿定义为小左心室组(S组,14例),将LVEDVI≥20 ml/m2的患儿定义为接近正常左心室组(N组,23例)。所有患儿均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解剖分型按Darling分型:心上型16例,心下型9例,心内型12例。收集患儿手术日龄、体重、性别、分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肺静脉是否梗阻、术前LVEDVI、房间隔缺损大小等指标。采用χ2检验、t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共死亡6例,S组及N组各3例。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呼吸机辅助、术后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组正性肌力药物评分为(21.3±4.1)分,N组为(18.3±4.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S组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0例(71.4%),N组为8例(3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低心排出量、肺动脉高压危险、是否行透析、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PVC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机械通气、体外循环时间、年龄和体重,其中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小左心室并不增加术后病死率,但术后更易出现低心排出量及心律失常。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为影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