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主体性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倡导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体育 主体性教学 途径
人类的体育从生存体育、军事体育、竞技体育过渡到现代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现代教育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解决学生体质、知识与动作技术的问题,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应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于思考、善于开创、主动学习锻炼的人。
“主体性”一词是从德语的Subjekitivitat和英语的Subjctivity翻译过来的。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主体性”一词主要有独立自主、自我决定、自由、能动性、自我、自我意识或自觉、个性,以个人的自由意志和才能为根据行动等含义。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师生以主体—主体的对称关系交往,在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课堂走向开放,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有序、稳定地形成,又有助于加速学生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一、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和创新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教学论领域,主体性教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1.主体性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教育认为,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提出,其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体育技术,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体育,怎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而且只有增强体育意识,才能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主体性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学生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方法,加强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体育就是在创新中产生和发展的。在主体性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内在潜能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主体性体育教学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长远的发展效益。教学是一种大投入,应讲究效益。主体性教学讲究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不是储存,而是活化。通过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创造的本领,这种教学不仅有即时性的学习效益,而且有长远的发展效益。因此,体育教师除增强学生体能,使其掌握“三基”外,还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主体性体育教学能深化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性的体育教学主张以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为前提,以民主、和谐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为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性体育教学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张扬和提升,为社会培养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
二、中学体育主体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发展性教学论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成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应当而且必须逐渐增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学会对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自身发展的过程进行自我调控,逐渐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人,如此才能完成这一特殊的认识、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体育是一门以运动和锻炼为基础的学科,而中学体育是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过程中,增强体质,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目前,主体性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强迫性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认。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学者依据身体锻炼的价值、教学条件限制,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且大多数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很多学生很不乐意上“达标”式的体育课。体育教师完全按照大纲的规定,强迫性地让学生练习,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考核和达标维系着“教”与“学”双方。
2.体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单一,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新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学生主体性体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尽管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模式与方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关系,有的仅是在新标准庇护下的“放羊式”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导、主体双重缺失。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很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3.体育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的培养,将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教”与“学”的和谐,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学习策略,只是单纯地模仿,追求的是完成任务,达标即可。在既定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定势,整个体育教学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相隔绝,这也必然使得学生思路闭塞、视野狭窄而不谙世事,难以适应复杂变化的开放的现代社会。
4.学生主体性学习体验环境的创设没有完全实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和谐的课堂环境,它是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体验的重要空间。检验和谐课堂气氛的基本标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教学内容相协调,与学生情感认识相一致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唤起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但目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和谐时间不长的现象,这也就说明缺乏主体性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的环境。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学体育教学中倡导实施主体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意味着对学习作出决定的责任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从知识供应商的角色变成学习顾问,学校也要尽其所能适时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起到资源提供者的作用。
1.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体育课堂上就完全由自己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还有些体育教师错误地理解了主体性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变成了“放羊课”,学生确实“玩得很高兴”,但无法学到必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心无法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确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课前备课、课后辅导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
2.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能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体育是一门锻炼实践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一要强调教与学并重。学生要想熟练地掌握技术和技能,必须进行独立练习和思考。教师的教,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励、点拨,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
3.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主体性教学不是个人的独自学习。良性竞争是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学习策略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任何学习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它。主体性的教学将学生的主体作用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要求学生不但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与他人切磋、交流、体验合作、学会合作,使个人的学习能力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也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人生经验。因此,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精神应成为主体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主体学习效能。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价值,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逐渐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主体性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从知识的拥有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转变。此外,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如果课堂教学单调枯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极大地妨碍主体性教学的实施。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从而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主体性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基础上的一种教育策略。它强调学习者自己主宰学习活动,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发挥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主体性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自主学习,为学生进入高层次学府深造,或融入学习型社会,独立开展学习活动做准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生内在精神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走向未来,这正是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中学体育教师应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进一步研究改进“主体性教学”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注释:
①彭泽平.“和谐课堂”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与素质教育实施的课堂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参考文献:
[1]侯橹.浅论体育教学中主体的主体性[J].体育科研,1997,(6).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宝.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4]吴光然.浅谈自主学习的几个环节[J].基础教育研究,2003,(11).
[5]卡尔·罗杰斯.关于教学和学习的若干个人想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4,(2).
关键词: 中学体育 主体性教学 途径
人类的体育从生存体育、军事体育、竞技体育过渡到现代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现代教育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解决学生体质、知识与动作技术的问题,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教师应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于思考、善于开创、主动学习锻炼的人。
“主体性”一词是从德语的Subjekitivitat和英语的Subjctivity翻译过来的。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主体性”一词主要有独立自主、自我决定、自由、能动性、自我、自我意识或自觉、个性,以个人的自由意志和才能为根据行动等含义。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师生以主体—主体的对称关系交往,在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课堂走向开放,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有序、稳定地形成,又有助于加速学生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一、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和创新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教学论领域,主体性教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为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1.主体性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教育认为,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提出,其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体育技术,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体育,怎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而且只有增强体育意识,才能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主体性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学生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方法,加强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体育就是在创新中产生和发展的。在主体性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内在潜能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主体性体育教学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长远的发展效益。教学是一种大投入,应讲究效益。主体性教学讲究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不是储存,而是活化。通过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创造的本领,这种教学不仅有即时性的学习效益,而且有长远的发展效益。因此,体育教师除增强学生体能,使其掌握“三基”外,还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主体性体育教学能深化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性的体育教学主张以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为前提,以民主、和谐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为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性体育教学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张扬和提升,为社会培养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
二、中学体育主体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发展性教学论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成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应当而且必须逐渐增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渐学会对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自身发展的过程进行自我调控,逐渐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人,如此才能完成这一特殊的认识、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体育是一门以运动和锻炼为基础的学科,而中学体育是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过程中,增强体质,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目前,主体性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强迫性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认。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学者依据身体锻炼的价值、教学条件限制,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且大多数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很多学生很不乐意上“达标”式的体育课。体育教师完全按照大纲的规定,强迫性地让学生练习,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考核和达标维系着“教”与“学”双方。
2.体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单一,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新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学生主体性体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尽管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模式与方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关系,有的仅是在新标准庇护下的“放羊式”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导、主体双重缺失。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很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3.体育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的培养,将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教”与“学”的和谐,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学习策略,只是单纯地模仿,追求的是完成任务,达标即可。在既定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定势,整个体育教学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相隔绝,这也必然使得学生思路闭塞、视野狭窄而不谙世事,难以适应复杂变化的开放的现代社会。
4.学生主体性学习体验环境的创设没有完全实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和谐的课堂环境,它是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体验的重要空间。检验和谐课堂气氛的基本标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教学内容相协调,与学生情感认识相一致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唤起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但目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和谐时间不长的现象,这也就说明缺乏主体性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的环境。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学体育教学中倡导实施主体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意味着对学习作出决定的责任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从知识供应商的角色变成学习顾问,学校也要尽其所能适时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起到资源提供者的作用。
1.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体育课堂上就完全由自己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还有些体育教师错误地理解了主体性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变成了“放羊课”,学生确实“玩得很高兴”,但无法学到必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心无法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确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课前备课、课后辅导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
2.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能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体育是一门锻炼实践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一要强调教与学并重。学生要想熟练地掌握技术和技能,必须进行独立练习和思考。教师的教,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励、点拨,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培养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
3.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主体性教学不是个人的独自学习。良性竞争是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学习策略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任何学习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它。主体性的教学将学生的主体作用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要求学生不但要独立思考,更要学会与他人切磋、交流、体验合作、学会合作,使个人的学习能力在合作中得到发展,也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人生经验。因此,培养学生独立与合作精神应成为主体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主体学习效能。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价值,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逐渐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主体性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从知识的拥有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转变。此外,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如果课堂教学单调枯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极大地妨碍主体性教学的实施。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从而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主体性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基础上的一种教育策略。它强调学习者自己主宰学习活动,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发挥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主体性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自主学习,为学生进入高层次学府深造,或融入学习型社会,独立开展学习活动做准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生内在精神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走向未来,这正是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中学体育教师应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进一步研究改进“主体性教学”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注释:
①彭泽平.“和谐课堂”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与素质教育实施的课堂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参考文献:
[1]侯橹.浅论体育教学中主体的主体性[J].体育科研,1997,(6).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宝.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4]吴光然.浅谈自主学习的几个环节[J].基础教育研究,2003,(11).
[5]卡尔·罗杰斯.关于教学和学习的若干个人想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