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教学要注重整体感知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层面,“整体感知”实际上是教师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生阅读进入“整体感知”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从目的而言,“整体感知”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包括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方法而言,具体的“整体感知”方法,应该是个案问题,不能定于一尊,如“诵读”,“情景教学”、“思路教学”、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比如要使学生进人“整体感知”,“诵读”当然是一种好办法,它能够使学生“整体直觉”地“体味”。但“诵读”的要义是“得他滋味”(朱熹语)。“诵读”重在“味”、重在“玩”,“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朱熹语)。也就是说,使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学生阅读进人“整体感知”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实质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让学生“得他滋味”。
  作者的思路是无形的,但体现在文章中便是文章的线索、脉络。换言之,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文章无非用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议论等,不管内容简单还是复杂,思路总是有迹可寻的。文章思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按时间顺序或人的认识发展来结构文章的思路,称为纵式思路。横式思路通常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数事。以空间位置的变换或材料的归类为线索结构文章,一般也属横式思路。横式思路主要有分合式、对比式、交替式几种。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文心雕龙》)文章的作者总是先在生活中有所见,有所思,然后引起创作冲动,调动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提取主旨,确定思路,安排结构,最后下笔成文。而读者的阅读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遵路识斯真”,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构思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很清楚,就阅读教学而言,把握文章的思路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基础,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教学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思路,其效果可以完全不同。
  有人担心抓整体可能会导致教学上的千篇一律,其实,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此可谓“文无定法”。按不同的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亦可谓“教无定法”。所以,按文章思路组织教学,反而有利于打破千篇一律的僵化程式。文章不是字、词、句、段的任意堆砌,而是按一定的逻辑法则组织起来的有机体。因此,文章思路也表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动静关系、主次关系、顺逆关系、详略关系、因果关系等。抓思路教学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同时,文章思路不是架空的,是由字、词、句、段显示,并在篇章结构中表现出来。但字、词、句、篇是“目”,而思路却是把“目”带动起来的“纲”,所以抓住思路就是抓联系、抓整体,抓思路就能纲举目张,带动字、词、句、篇的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
  整体感知在阅读层面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主要指阅读的方式。从认识的一般规律来看,认识发展遵循这样的基本顺序: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然后进人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最后进人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所以从以往的阅读教学看,无论是阅读的顺序、方法、,还是阅读的结果,我们充其量只是抓了局部或細节,而丢了整体,这是违反认识的一般规律的。
  我国的汉语文不同于西方语言,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的思维与方法,概括为“整体直觉”。“整体、直觉、取象比类”等,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以“比类”与“体味”为主要特征的“整体直觉”阅读方式,是汉民族主导思维方式在文学鉴赏领域的贯通与体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体现于文学批评便是将文学作品所有的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赏,泯去读者与作者的界限,充分地投人,体会其精蕴,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以理解,作出判断。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优点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学阅读方式,我们必须珍惜和光大。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整体、直觉、取象比类”为代表的经验综合的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并不等于说,我国传统的思维没有分析。吾淳指出:“按照对立统一的法则,综合与分析应当是一对互相伴生的同构体,即它们总是相互依存的。”心理学讲思维过程,也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因此,提倡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它绝对不是不要分析,而是反对单一肢解式的分析性阅读。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范例引导法就是指作文教学中为师生的对话交流提供几个具有典型性、比较性的感性范例,并从写作的视角探讨“写什么”与“怎样写”一类的理性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让学生有创意地进行写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 习作教学 方法  一.举作家作品为例。举作家作品旨在充分发挥课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即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把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通过老师的再点拨,让学生把作家
内容摘要:体验是主体把握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其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候还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出现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独特体验  阅读首先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图片等载体搜集信息,在这个搜集的过程中认识世界万物,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阅读教学有四个要素,即教师、学
内容摘要:绘本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要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绘本,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加入延伸活动,确立适宜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绘本阅读 策略 高效性  一.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绘本。对于幼儿来说,何为优秀的绘本呢?首先对于绘本本身来说要做到文图一致。好的绘本是以图画的细部与整体结合以图文一致的形态表现整个故事。如果幼儿由画了解
内容摘要:协同教学较之传统教学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和壮大优秀教师队伍等优势,因此,建议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应用协同教学,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和资源协调等具体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协同教学 文化类课程 应用  一.协同教学的优势  “协同”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即为了达到目标,把多种不同的资源合理高效地整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协同教学”则立足于协同论
内容摘要: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对人们的“关怀”二字上,其核心是维护人性的尊严,对世俗的文化持有宽容的态度。因此,人文主义与中职语文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本文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主义 中职语文 关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职教育,主要是指在市场的背景下培养专门的技术型人才。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结合实际经验阐述如何做才能让40分钟的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 艺术 语文价值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如何能使课堂40分钟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
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处和语文教学实践,我就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抓好早读,提高学生“读”、“说”、“写”能力  囿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听力、会话及写作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抓住早读,让学生在早读时间通过听课文朗诵来提高听力、纠正读音;通过组织情景对话来提高表达能力、练习口语;通过诵读课文和高中生优秀作文来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感悟能力”其实质就是对诗文、人事、客观景物等的理解能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读书。可以说,“感悟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生命所在,是沟通读者与作者以及社会生活的桥梁。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多元性使得作为思维和运用工具的语文,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方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就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尤其是以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我认为教学中更要“悟”
期刊
语料库作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工具,已逐渐渗透到语言学各学科的研究。语料库与文体学的结合能为读者提供超越直觉和主观的更加科学的文学解读。《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
内容摘要:价值取向源于作品的客观性和编者及读者对作品认同的共性,独特体验体现的是读者阅读的个性。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把握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一要求,致使教学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课例 反思 策略  一.课例描述  课例一:《狼和小羊》旨在表达狼的阴险凶恶,一位老师施教时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师:你对狼和小羊有怎样的评价?  生1:狼聰明,羊愚笨。我要向狼学习,发挥聪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