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吐字不清楚,可能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等一等的发育性发音错误,另一种是需要尽快干预的发音障碍,长大了也不会自然好。可别让想当然耽误了孩子!
孩子吐字不清楚,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吐字不清楚很正常,长大了自然就纠正过来了。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吐字不清楚是舌头捋不直,剪掉舌系带就好了。实际上,有一些孩子的大舌头属于音韵障碍,是需要接受言语治疗的。那么,怎么知道孩子的发音是正常的发育过程,还是需要治疗的音韵障碍呢?我们要从孩子的发音说起。
孩子学习发音的过程
孩子学习发音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发音最重要的是要有“硬件”,“硬件”之一就是嘴。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嘴主要是用来吃东西和呼吸的,尚不能满足发音的需要。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嘴里面的舌头等器官各就各位之后,孩子才能有效地发出各种声音来。在嘴之外,还需要一个“硬件”,那就是耳朵。孩子早在说出第一个字之前,就已经通过良好的听觉功能,默默地“学习”大人是怎么发音的了。那么,孩子的发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1岁前:乱码期
刚出生的头两个月,宝宝会发出一些生理反射性的声音,比如哭声、咳嗽的声音、打喷嚏的声音、打呼噜的声音以及打嗝的声音等。2~4个月时,宝宝会在愉快的时候发出“咕咕”的声音。6个月之前,宝宝开始玩声音,会发出咂嘴、尖叫或者咆哮的声音。6个月之后,宝宝进入牙牙学语期,这时候家长会听到宝宝发出“babababa”“dadadada”的声音,但是“baba”并不是在叫爸爸,而只是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10个月之后,宝宝能发出很多声音,而且有抑扬顿挫的音调,只是我们听不懂,这就是宝宝发音的“乱码期”。
1~2岁:从字到词
经过“乱码期”后,宝宝会正式发出人生的第一个字。所谓第一个字,就是指发音类似成人,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反复、稳定使用的发音。比如,可以对着爸爸喊“baba”,而不是无意义的“baba”。随后,在2岁前,宝宝从第一个字不断扩展,发展到习得他人生的头50个左右的词。
2~3岁: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2岁后,孩子发出韵母音的能力开始逐渐发展,到3岁时,他已经能稳定地发出大部分的韵母音,并且发展出了普通话的不同音调。
3~6岁:发音和语言能力显著发展
3~6岁是孩子发音系统发展最为显著的阶段,语言能力也不断发展成熟。
说话清不清楚?让外人来判断
清晰度―判断孩子发音的指标
很多两三岁孩子的家长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家孩子说话不清楚,要不要紧啊?长大了能自然好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给家长普及一个概念:清晰度。说话的清晰度类似于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词:能见度。能见度是我们用来评价天气的,如果雾大,能见度就低,前方能看到的范围就小。说话的清晰度也是这样一个指标:如果孩子说话很清楚,他的发音清晰度指标就会比较高;而如果孩子说话不太好懂,发音的清晰度指标就会低一些。
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个发音清晰度谁来打分比较准确和客观呢?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很多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时,会跟医生说:“我家孩子说话有点儿不清楚,回老家过年,好多人都说听不懂。”而当医生问妈妈能否听得懂孩子的话时,妈妈往往会做出肯定的回答。这就是说,对于日常照顾孩子的人来说,因为熟悉的缘故,一般都可以听懂孩子的话,但是不常和孩子接触的外人或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就不太能听懂孩子的话了。所以孩子说话清不清楚,主要还是要看外人的评价,所以发音清晰度也是要由外人打分,一直照顾孩子的亲人是无法准确判断的。
那么,孩子的发音清晰度会如何发展变化呢?一般2岁左右的孩子,发音清晰度只有50分左右,也就是说,他说的内容,陌生人有一半是听不懂的;而到了3岁,这个分数会提高到75分,也就是说,孩子所说的内容,一大部分陌生人都可以听明白了。
发音出现有顺序
除了发音整体的发展趋势,孩子每个发音的出现也是有早晚的。这就好像出牙,20颗小乳牙也不是一起冒出来,而是排着队一个个出来的。
发音不准,是“开慢车”还是“逆行开车”?
孩子发音不准,大部分情况的确像家长常说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发育性的语音发展迟缓,就好像我们在公路上用时速30千米的速度开车,虽然开得慢,但车辆仍然行驶在正常的道路上,没有违反交通规则。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尽快、尽早干预的,称为语音障碍。这种情况就好像在公路上逆行开车,非常危险,已经违反了交通规则,需要马上纠正,回到正确的行驶路线上来。
“开慢车”的表现
我们先说说“开慢车”的问题。孩子出现这类的发音问题,主要是受到生理的限制,由于达不到成年人语音系统的成熟水平,孩子会用比实际年龄小的孩子的简单发音方式来说话,因此会出现一些有规律的简化或者重组成人的发音模式,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有些孩子会把“再(zai)见(jian)”说成“带(dai)见(jian)”。
“逆行開车”的表现
那么,哪些情况是“逆行开车”的问题,需要家长特别警醒,要找专业人士进一步评估检查的呢?
●鼻音重。我们最主要的发音部位是口腔,只有在部分情况下需要鼻子参与,发出一些带鼻腔共鸣的声音。如果孩子大部分发音都带有鼻音的感觉,朦朦胧胧的,一定要尽快去专科医院检查一下。
●口水音。孩子说话时总给人以含着口水说话的感觉。虽然孩子说话别人大多数能听懂,但就是觉得说得不清楚,混有一些杂音。
●严重的口齿不清。这种情况甚至连身边熟悉的人也很难听懂,需要尽快就医。
“逆行开车”,谁来纠正?
孩子说话究竟是可以等一等的发育性发音错误,还是需要尽快干预的发音障碍?怎么判断?如果是发音障碍,应该看什么医生?
如果家长初判孩子不是单纯的发育性发音问题,而是有发音障碍,那么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看言语治疗师。从说话不清楚,到不会说话,甚至吃饭困难(吞咽障碍),言语治疗师都可以帮到孩子。
有的家长会有疑问:孩子有发音障碍,不一定要做语音治疗吧?是不是上学后语文老师教了拼音,孩子自然就知道怎么正确发音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发音障碍并不是老师能够纠正的,同样的教学,正常的孩子都能发出正确的音,但有语音障碍的孩子,老师再怎么教都无法让孩子发出正确的音。因为通常老师在教孩子发音的时候,只是做示范,而有语音障碍的孩子,即使听到示范,也不知道怎么去模仿。而言语治疗师则可以通过评估和检查,分析孩子发音情况,判断孩子是哪类发音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发音不清是发音方式方法不对,有的则有神经肌肉方面的不足,言语治疗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成功地帮助孩子发出正确的音。所以,孩子有发音障碍,要尽早干预和治疗,让孩子将来口齿伶俐,成长得更健康、自信。
孩子吐字不清楚,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吐字不清楚很正常,长大了自然就纠正过来了。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吐字不清楚是舌头捋不直,剪掉舌系带就好了。实际上,有一些孩子的大舌头属于音韵障碍,是需要接受言语治疗的。那么,怎么知道孩子的发音是正常的发育过程,还是需要治疗的音韵障碍呢?我们要从孩子的发音说起。
孩子学习发音的过程
孩子学习发音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发音最重要的是要有“硬件”,“硬件”之一就是嘴。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嘴主要是用来吃东西和呼吸的,尚不能满足发音的需要。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嘴里面的舌头等器官各就各位之后,孩子才能有效地发出各种声音来。在嘴之外,还需要一个“硬件”,那就是耳朵。孩子早在说出第一个字之前,就已经通过良好的听觉功能,默默地“学习”大人是怎么发音的了。那么,孩子的发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1岁前:乱码期
刚出生的头两个月,宝宝会发出一些生理反射性的声音,比如哭声、咳嗽的声音、打喷嚏的声音、打呼噜的声音以及打嗝的声音等。2~4个月时,宝宝会在愉快的时候发出“咕咕”的声音。6个月之前,宝宝开始玩声音,会发出咂嘴、尖叫或者咆哮的声音。6个月之后,宝宝进入牙牙学语期,这时候家长会听到宝宝发出“babababa”“dadadada”的声音,但是“baba”并不是在叫爸爸,而只是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10个月之后,宝宝能发出很多声音,而且有抑扬顿挫的音调,只是我们听不懂,这就是宝宝发音的“乱码期”。
1~2岁:从字到词
经过“乱码期”后,宝宝会正式发出人生的第一个字。所谓第一个字,就是指发音类似成人,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反复、稳定使用的发音。比如,可以对着爸爸喊“baba”,而不是无意义的“baba”。随后,在2岁前,宝宝从第一个字不断扩展,发展到习得他人生的头50个左右的词。
2~3岁: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2岁后,孩子发出韵母音的能力开始逐渐发展,到3岁时,他已经能稳定地发出大部分的韵母音,并且发展出了普通话的不同音调。
3~6岁:发音和语言能力显著发展
3~6岁是孩子发音系统发展最为显著的阶段,语言能力也不断发展成熟。
说话清不清楚?让外人来判断
清晰度―判断孩子发音的指标
很多两三岁孩子的家长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家孩子说话不清楚,要不要紧啊?长大了能自然好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给家长普及一个概念:清晰度。说话的清晰度类似于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词:能见度。能见度是我们用来评价天气的,如果雾大,能见度就低,前方能看到的范围就小。说话的清晰度也是这样一个指标:如果孩子说话很清楚,他的发音清晰度指标就会比较高;而如果孩子说话不太好懂,发音的清晰度指标就会低一些。
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个发音清晰度谁来打分比较准确和客观呢?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很多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时,会跟医生说:“我家孩子说话有点儿不清楚,回老家过年,好多人都说听不懂。”而当医生问妈妈能否听得懂孩子的话时,妈妈往往会做出肯定的回答。这就是说,对于日常照顾孩子的人来说,因为熟悉的缘故,一般都可以听懂孩子的话,但是不常和孩子接触的外人或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就不太能听懂孩子的话了。所以孩子说话清不清楚,主要还是要看外人的评价,所以发音清晰度也是要由外人打分,一直照顾孩子的亲人是无法准确判断的。
那么,孩子的发音清晰度会如何发展变化呢?一般2岁左右的孩子,发音清晰度只有50分左右,也就是说,他说的内容,陌生人有一半是听不懂的;而到了3岁,这个分数会提高到75分,也就是说,孩子所说的内容,一大部分陌生人都可以听明白了。
发音出现有顺序
除了发音整体的发展趋势,孩子每个发音的出现也是有早晚的。这就好像出牙,20颗小乳牙也不是一起冒出来,而是排着队一个个出来的。
发音不准,是“开慢车”还是“逆行开车”?
孩子发音不准,大部分情况的确像家长常说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发育性的语音发展迟缓,就好像我们在公路上用时速30千米的速度开车,虽然开得慢,但车辆仍然行驶在正常的道路上,没有违反交通规则。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尽快、尽早干预的,称为语音障碍。这种情况就好像在公路上逆行开车,非常危险,已经违反了交通规则,需要马上纠正,回到正确的行驶路线上来。
“开慢车”的表现
我们先说说“开慢车”的问题。孩子出现这类的发音问题,主要是受到生理的限制,由于达不到成年人语音系统的成熟水平,孩子会用比实际年龄小的孩子的简单发音方式来说话,因此会出现一些有规律的简化或者重组成人的发音模式,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有些孩子会把“再(zai)见(jian)”说成“带(dai)见(jian)”。
“逆行開车”的表现
那么,哪些情况是“逆行开车”的问题,需要家长特别警醒,要找专业人士进一步评估检查的呢?
●鼻音重。我们最主要的发音部位是口腔,只有在部分情况下需要鼻子参与,发出一些带鼻腔共鸣的声音。如果孩子大部分发音都带有鼻音的感觉,朦朦胧胧的,一定要尽快去专科医院检查一下。
●口水音。孩子说话时总给人以含着口水说话的感觉。虽然孩子说话别人大多数能听懂,但就是觉得说得不清楚,混有一些杂音。
●严重的口齿不清。这种情况甚至连身边熟悉的人也很难听懂,需要尽快就医。
“逆行开车”,谁来纠正?
孩子说话究竟是可以等一等的发育性发音错误,还是需要尽快干预的发音障碍?怎么判断?如果是发音障碍,应该看什么医生?
如果家长初判孩子不是单纯的发育性发音问题,而是有发音障碍,那么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看言语治疗师。从说话不清楚,到不会说话,甚至吃饭困难(吞咽障碍),言语治疗师都可以帮到孩子。
有的家长会有疑问:孩子有发音障碍,不一定要做语音治疗吧?是不是上学后语文老师教了拼音,孩子自然就知道怎么正确发音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发音障碍并不是老师能够纠正的,同样的教学,正常的孩子都能发出正确的音,但有语音障碍的孩子,老师再怎么教都无法让孩子发出正确的音。因为通常老师在教孩子发音的时候,只是做示范,而有语音障碍的孩子,即使听到示范,也不知道怎么去模仿。而言语治疗师则可以通过评估和检查,分析孩子发音情况,判断孩子是哪类发音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发音不清是发音方式方法不对,有的则有神经肌肉方面的不足,言语治疗师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成功地帮助孩子发出正确的音。所以,孩子有发音障碍,要尽早干预和治疗,让孩子将来口齿伶俐,成长得更健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