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存在相当突出1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从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入手,就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但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
目前,农村的落后狀况,已经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地位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決农村问题是中国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三农”问题遗留的历史特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农”问题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一直是中国从建国以来最为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农业公社制度和农村生产大锅饭,为中国经济资本的建设提供了原始动力,农村发展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1990年之后,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体,农业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部分家庭开始进入市场经济为家庭创收,农业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但这一阶段农村文化经济的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在1995年之后,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开始步入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出现增长趋势,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出现了空前繁荣状况,一方面,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取得较高收入,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农村社会的发展步伐减慢和农业产量收入的下降。所以,面对当前“三农”发展过程中的实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对“三农”问题进行考虑,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国家持续发展和稳定提供保障。
三、现有的一些错误看法
现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存在忽视“三农”问题的错误想法,有的认为目前我国农业能基本保证全国粮食需要就可以了,主要发展工业;有的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只要一段时间抓抓就能立竿见影,不需要长抓;有的认为“三农”问题仅仅是涉及面很窄的问题,只要就农论农就可以解决。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实际上“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是否能持续进行下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调整改善,真正下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一)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
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弓!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汗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针刊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问题。
(二)深化农村改革,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一直是其核心,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土地,需要进入流通领域自由流动,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利益的根本保证和实现,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当土地可以自由流通之后,给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便于农民的增收发展。其次,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品质。通过科学手段和市场需求信息,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能力。
(三)需要减轻农民的负担
2002 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继续坚持采取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对减负的治理,对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情况,曾多次发布文件严加制止,但收效不大,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仍普遍存在“三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开展清费治乱减负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委《关于实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其次,要定期开展复查,注意和防止涉农负担反弹,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有创新的思维
要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富民意识,在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农民增收幅度比较大的地方,增收的动力源主要靠的是劳力转移、结构调整、土地扭转、多种经营等。要确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这个矛盾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在解放和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同时,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再解放和再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但是承包制的成功只是证明了小农经济的合理性,并没有证明小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土地承包制复活了小农经济20 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农业生产已越来越成为负效益。改革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必须不断变革束缚和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总而言之,想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发展农村经济 ;而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让农民提高自身的素质,融入城市。所以,以工业促进农业,用城市带动农村,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最好的办法。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但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
目前,农村的落后狀况,已经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地位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決农村问题是中国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三农”问题遗留的历史特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农”问题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一直是中国从建国以来最为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农业公社制度和农村生产大锅饭,为中国经济资本的建设提供了原始动力,农村发展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1990年之后,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体,农业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部分家庭开始进入市场经济为家庭创收,农业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但这一阶段农村文化经济的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在1995年之后,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开始步入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出现增长趋势,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出现了空前繁荣状况,一方面,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取得较高收入,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农村社会的发展步伐减慢和农业产量收入的下降。所以,面对当前“三农”发展过程中的实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对“三农”问题进行考虑,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国家持续发展和稳定提供保障。
三、现有的一些错误看法
现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存在忽视“三农”问题的错误想法,有的认为目前我国农业能基本保证全国粮食需要就可以了,主要发展工业;有的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只要一段时间抓抓就能立竿见影,不需要长抓;有的认为“三农”问题仅仅是涉及面很窄的问题,只要就农论农就可以解决。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实际上“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是否能持续进行下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调整改善,真正下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一)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
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弓!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汗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针刊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问题。
(二)深化农村改革,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一直是其核心,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土地,需要进入流通领域自由流动,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利益的根本保证和实现,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当土地可以自由流通之后,给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便于农民的增收发展。其次,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品质。通过科学手段和市场需求信息,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能力。
(三)需要减轻农民的负担
2002 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继续坚持采取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对减负的治理,对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情况,曾多次发布文件严加制止,但收效不大,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仍普遍存在“三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开展清费治乱减负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委《关于实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其次,要定期开展复查,注意和防止涉农负担反弹,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有创新的思维
要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富民意识,在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农民增收幅度比较大的地方,增收的动力源主要靠的是劳力转移、结构调整、土地扭转、多种经营等。要确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这个矛盾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在解放和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同时,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再解放和再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但是承包制的成功只是证明了小农经济的合理性,并没有证明小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土地承包制复活了小农经济20 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农业生产已越来越成为负效益。改革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必须不断变革束缚和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总而言之,想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发展农村经济 ;而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让农民提高自身的素质,融入城市。所以,以工业促进农业,用城市带动农村,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