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励教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电化教学;注重字、词、句、重要语段的教学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激励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励教学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1 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恰当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语气生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厌学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1.2 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都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动情、着迷。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1.3 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为此,教师要注意做到三点。一是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学校的教学用语,语文老师要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但语音要准确清晰,而且必须讲究感情真切,节奏抑扬顿挫,语言力求生动活泼。这样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叩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二是能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把作品需要传达的思想转换为口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易于理解文章内容。三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阅读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描述动作、神态的词语,条件许可的话,我就会借助口语和体态语言来解释。
2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李岚清在《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这么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还需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我们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要认真对待,只要我们保持自信,牢牢记住‘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样,利用课文“情”与“美”的特点,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激励教育的方法不仅用于阅读中的情感教育,也可用于激励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的内涵很丰富。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通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当今社会发展看,要完成重要的事业,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愿意与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探究式学习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对于学生来讲,探究要人人参与,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也不是那种教师先设定一个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钻入圈套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也努力在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运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就像巢宗祺所说:“尽管有时探究的结果并没有找到答案,但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培养出的这种意识和习惯是最好的收获。”这就是说,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某一个课题,从事专项研究,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千万不要片面理解,以为提倡探究就是希望学生都像科学家那样去搞发明创造,去搞科研。
4 阅读教学该注重字、词、句、语段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言材料本身即字、词、句、语段的积累。理解了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和语段,也就能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这几方面的教学。
4.1 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词语,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它包括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往往有几种含义。这就需要仔细分析。这一点在新课程教材的练习中也有所体现。其次,仔细揣摩和比较词语的内涵。理解词语的内涵,分析词语的搭配,要注意对词语表示的意义并加以区别。分析词语的搭配更要注意词语表示的意义的矛盾处,包括语言表面矛盾、语气矛盾和感情色彩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常常隐含着语言主体复杂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内涵。
4.2 推敲和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句子的教学,不仅是理解课文的需要,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感情丰富的句子,可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4.3 推敲重要语段的含义。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局限于词语和句子,还应注重语段的教学。通过对重要语段的教学,既可以了解课文思想发展的脉络和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又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语段进行重点分析,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比如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导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其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学习,更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其三,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温泽远.解读课程标准[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1—12)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1—12)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激励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励教学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1 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恰当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语气生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厌学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1.2 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都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动情、着迷。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1.3 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为此,教师要注意做到三点。一是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学校的教学用语,语文老师要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但语音要准确清晰,而且必须讲究感情真切,节奏抑扬顿挫,语言力求生动活泼。这样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叩动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二是能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把作品需要传达的思想转换为口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易于理解文章内容。三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阅读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描述动作、神态的词语,条件许可的话,我就会借助口语和体态语言来解释。
2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李岚清在《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这么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还需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任何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我们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要认真对待,只要我们保持自信,牢牢记住‘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样,利用课文“情”与“美”的特点,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激励教育的方法不仅用于阅读中的情感教育,也可用于激励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的内涵很丰富。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通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当今社会发展看,要完成重要的事业,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愿意与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探究式学习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对于学生来讲,探究要人人参与,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的专利,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也不是那种教师先设定一个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钻入圈套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也努力在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运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就像巢宗祺所说:“尽管有时探究的结果并没有找到答案,但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培养出的这种意识和习惯是最好的收获。”这就是说,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某一个课题,从事专项研究,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千万不要片面理解,以为提倡探究就是希望学生都像科学家那样去搞发明创造,去搞科研。
4 阅读教学该注重字、词、句、语段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言材料本身即字、词、句、语段的积累。理解了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和语段,也就能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这几方面的教学。
4.1 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词语,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它包括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往往有几种含义。这就需要仔细分析。这一点在新课程教材的练习中也有所体现。其次,仔细揣摩和比较词语的内涵。理解词语的内涵,分析词语的搭配,要注意对词语表示的意义并加以区别。分析词语的搭配更要注意词语表示的意义的矛盾处,包括语言表面矛盾、语气矛盾和感情色彩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常常隐含着语言主体复杂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内涵。
4.2 推敲和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重点句子的教学,不仅是理解课文的需要,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感情丰富的句子,可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4.3 推敲重要语段的含义。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局限于词语和句子,还应注重语段的教学。通过对重要语段的教学,既可以了解课文思想发展的脉络和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又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语段进行重点分析,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比如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导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其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学习,更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其三,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温泽远.解读课程标准[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1—12)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1—12)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