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到山中寻宝物,需要身临此山中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中作文是一大重头戏,立意居首,其次则是素材,博古论今,是大多数同学都希望自己作文所拥有的。如何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积累尽可能多的素材,语文老师常常绞尽脑汁,尽管如此,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欲到山中寻宝物,需要身临此山中。经历过一次次考试大军“围剿”后仍能“杀出重围”者,胸中自有丘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多位参加2019年高考的考生,以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全国卷II及浙江卷为例,以同龄人的身份平视高考,传授心得,探讨他们如何在平时紧张的学习中积累素材,并灵活运用于考场之中。这对广大备战2020年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而言,将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操性。
  ◆全国卷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考生实战· 将素材
  精髓内化于心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宇菁
  (高考语文127分/2019年高考福建省漳州市理科状元)
  讲到高考作文素材,我想从平时积累与考场运用两方面来讲。
  首先要明确,平时积累是方法,需要服务于最终目的,即考试时用在作文中,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说服力。所以,一种积累素材方法是好是坏,在于其是否便于记忆素材,是否便于在考试时快速找到贴切有力的引证例证为你的作文添彩。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积累的素材需分类整理。积累素材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每则素材,找到其背后指向的核心话题,然后按照话题分类整理。这有利于我们在大脑里构建关于这个话题的素材“框架图”,找到各个素材之间的联系,甚至使其相互印证,从而便于记忆,便于在考试时快速调动已有的记忆,运用素材。
  通过兴趣与感悟来记忆素材。我是一个不喜欢背素材的人。我觉得只有当你真正对某个人物感兴趣、被某条新闻所打动、从某句名言中得到启发时,它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引用之时方能情真意切而不显生硬。换句话说,建立你与素材之间的联系,素材才不会离你那么遥远。记录素材同时也写下分析与理解。这同样是为了加深印象,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找到素材的精髓,用自己的话写一遍,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于心。例如,我们语文老师经常让我们针对某一个观点写一段主体段论证,尝试运用素材论证观点,其中多个话题和素材都选用了《作文与考试·高分素材》杂志中的内容,效果良好。论证过程即是运用素材的过程,其中的论证方法与素材运用技巧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才能领会。练得多了,考场上也自然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说了这么多理论,其实我的素材储备并没有多么庞大。高考作文中我的引证例证也并不多,但我相信,若是真正将素材精髓刻入心底,平时的准备工作做到位,高考写作文时,在素材方面也就无所畏惧、游刃有余了。
  考生实战·同类型素材不必积累过多,过多只是无用功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韩懿洁
  (高考语文130分)
  在高三多次考试之后,会遇到不少的新颖题材与陌生主题,如服饰与文化、音乐与时代等。可适当积累此类素材,填补该方面素材的空缺,才能逐渐丰富素材类型,而非局限于常考的、熟悉的主题。但相同类型的素材不必积累过多,过多只是无用功,不如学会挑选最适宜的素材进行充分的理解、记忆、运用。
  素材运用巧用关键词或专有名词,如可通过短句:“‘网络红人’频受追捧,‘读书无用论’风行”,谈论社会中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以及诸如“鲶鱼效应”“破窗效应”“羊群效应”之类的专有名词来完整展现一个丰富而有内涵的理论,这样的做法既简洁明了,又能巧妙展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作文素材的运用不求多,但求精确。如在高考作文中,我更注重的是引用素材后应有连贯、确切、详细的自己对于这则素材的理解,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展现素材与文章论点的联系,否则这则素材就不算真正被合理运用。
  素材的运用时要均衡引证、例证的数量。点例繁例结合出彩,但就作者而言,繁例不可超过一百五十字,且一处繁例即可,多则显得累赘拖沓。
  在平时可通过适当的阅读和作文训练积累素材同时提高素材运用的熟练程度。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据《作文与考试》中许多不错的阅读素材和题目进行限时训练或片段式练习,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都十分有利。(指导教师/邬双)
  考生实战·于重复和局限中寻找广阔的图景
  江西会昌中学 谢岳萍
  (高考语文124分)
  在我看来,高分作文的突出之处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和素材的丰富性,此外,加上文采的点缀,整篇文章就具有了灵气。针对这几个方面,我有以下建议:
  学会思考,勤于思考。高考中无论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新材料、话题作文等等,阐发我们的所思所想,表达考生对待问题的态度,都是作文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平时如果不勤加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光凭考场上的临场反应,显然是靠不住的。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着去对接触到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是语文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时事,还是在雜志上看到的新闻热点,都可以去分析探寻问题的本质。周遭林林总总的故事,是非混杂亦分明,悲喜相融亦相对。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思考的辩证性,这种辩证思维将会是写作中的加分项。此外,如果在平时遇到的一些好的作文题目,也可以尝试去构思,写作。
  学会归纳总结。利用素材前我们要分析归纳。比如说一百个改革开放先锋的事例摆在你面前,你怎么用?当你仔细了解后,你会发现他们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代表,更是各个行业的代表、各种精神的代表。而他们所走过的路途,在改革开放中的经历又各有不同,成为素材更是适用于不同的话题。一些典型的素材,最好去归纳一下它们可以适用于哪些情况。自我总结后,面对一些前所未见的作文题才不会过于慌张。比如今年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它可以归到奋斗一类,这就为写作降低了难度。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写作情境,紧紧围绕作文题目来写,重视这种普遍性中的特殊性。   勤于反思改正。在平时的模拟考,我的语文老师总会叫我们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思考怎样才能把它变成一篇高分作文,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相比于推倒重写,或是寻找其它题目实践,这个方法更具有可行性,效果也会更好。(指导教师/任秋祯)
  ◆全国卷II :青春接棒,强国有我◆
  考生实战·“素材困”秒变“素材控”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 柳艺
  (高考语文120分)
  在语文学习中,我经常见到诸多同学有作文无话可说、强行拼凑的烦恼。其实追本溯源,关键在于作文素材积累不够,我就个人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个人兴趣语言风格斟酌积累法。每个人的文章都是以个人风格为骨,融个人感悟为血造就而来的。不能在作文中标新立异,但一定要独树一帜。这样便能在众多千篇一律的文章中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思想感悟获阅卷老师青睐。所以,找到个人独特的、适宜的遣词造句的方式格外重要。例如,若是喜欢历史文化,对此记忆快速的,要着重古诗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素材的积累;若是重语言逻辑和严谨性,着重哲学家、思想家名言名句的积累。这样有意识地积累,便能在考场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地使用素材。
  二、高考当年“年度热词”“新闻热度事件”突破积累法。这个方法适宜在百日冲刺过程中使用。大家需了解自己高考当年正值哪些特殊历史事件纪念年,在备考过程中国家有没有重大外交事件、决策性事件发生,是否有引起社会广泛舆论的热点新闻出现等。要刻意去记忆与此有关的作文素材,展现当下作为青年对社会的体察感悟,会为你的考场作文增色不少。例如我所处的2019年,有建国七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举办;有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中美贸易战等广泛受国人关注的事件。所以我着重注意相关素材的发掘,在全国卷II的作文中成功运用了与五四运动有关的青春的名言名句,并运用当代多个青年的先进事迹来论证,还使用了习主席在多个活动开幕式上发言的金句。
  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切积累训练由量变达到质变时,“素材困”理所当然就是“素材控”了。(指导教师/李新平)
  ◆浙江卷:“作家”与“读者”◆
  考生实战·素材积累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
  浙江省缙云中学 范佳佳
  (高考语文125分)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周年……2019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红色”的一年。本以为浙江的高考作文也将以“红色”压轴,结果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不过表面上题目虽然没有体现“红色”要求,但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仍然需要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如此这道作文题目便可以从“作家”“作品”“读者”的比喻義入手,思考自我与时代的关系,思考如何于家国社会中找寻自我。命题者要我们讨论的其实是“我们到底应该为自己活还是为他人活”的问题,如果专门记录过这方面的素材自然是事半功倍,如果没有,也可以从“读者”入手,将读者分为自己/他人/家国,分别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是我的切入点。
  高考前我准备的素材包括新时代新青年、改革开放、感动中国人物、信仰、勇气等,还有习大大的话语,例如“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这句话就很符合“信仰、信念、信心”的主题。其实素材积累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即使素材不适合主题,也可从其他角度切入,反复点明主题。今年的高考作文我从“读者”入手,分别表达我对自我、他人、家国的态度。对待自我——矢志不渝,坚持信仰(司马迁),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生态度(林逋终生不仕不娶),对待家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的作文题为“行我所行,无问西东”,论述的也主要是坚定自我,那么,关于坚定信仰的素材便可以用上了。除此之外,“家国情怀”的表述不可或缺。“砥砺青春理想,激扬青春活力,投身青春奋斗,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准备的钱学森的事例也非常适合高考作文。
  考生实战·深入思考,渗透自己的想法
  浙江省缙云中学 王昉
  (高考语文117分)
  写作文要有辩证思维,立标靶,不要只看到一面,但也不可五五对分写。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深入思考,渗透自己的想法。
  材料给我们的感觉是“作家”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己见,这个作家是象征意义,可以表示很多,不一定就是写作的人,这一点显而易见,所以拓宽视野,可以引申到社会。“作家”是中心的人物,具有较大的本领,“读者”是普通的人。而我写的“作家”的选择是既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反复斟酌思量,给出完美的答案。因此我在开头引用了纪伯伦的《沙与沫》的一句话:“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在黑暗中,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这给了我们“独处”的时间,只有自己和自己对话,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回到了自己,全身心聚集着自己,这时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我们自己,而当我们在光明中能够看见别人,在众人的纷扰中,我们不得不去掩饰和压抑自己的个性和情绪,互相察觉别人的细微举动,我们就会去听取别人想法。
  作文引用的事例以三个左右为妙(2个详写,1个略写),再用一个排比句运用事例夺人眼球。我想到的事例一开始是柯洁,柯洁曾称他的决赛对手李世石的赢面只有5%,并且认为李世石的时代应该谢幕了,这样的表态有人觉得是年少轻狂,希望他可以谦虚一点,后来他也的确收敛了一些,但仍然保持自己的自信。这个事例跟材料挂钩。
  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则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事例出现于课本,较容易想到。而结尾做全面性总结,再加入一些道理等,引人发思,就完成了这篇作文。(指导教师/黄晓露)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仰望历史的星河,我们不难发现,人类之所以能于缤纷绚烂的自然万物中脱颖而出,面对残酷无情的自然法则依旧勇往直前,一直到今天登上统御万物之灵的王座,关键原因之一便在于传承。不仅如此,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与非生命的关键区别之一也在于传承。  生命能够进化,而进化是一种雕刻在生命的基因与本能之上的传承,亦为一种最原始最初级的传承。除动物界,大多数的生灵依靠这种方式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相对长久地留住了一席之地
隆冬缓至,晴窗对望,百卉凋残,枯枝横斜,汪曾祺感于此景,写下《岁朝清供》;李白袒胸露怀,青色汗巾搭着松枝,懒摇蒲扇而眠,一首《山中杂诗》道尽夏日山中野趣。日常之景,因心境而显旷达巍峨之象。  世人渴望挣脱现实臃肿的肉身,把诗和美的想象框于田野和远方。殊不知,正如阿兰·德波顿所言:“自然的最小部分已是无穷。”自然之美无限,于当下亦如此。不需长路漫漫,具体而微之美,因对生活有情而得以彰显。常怀顾城所说
短评一:小青梅  独具特色的书店,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台北的诚品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等等,都可谓是当地的文化坐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影响,在电商冲击、电子书流行的大环境下,为何依然能够留住读者?不仅是因为在这里能收获一张完美的“打卡照”,更是因为这些书店精准的品牌定位、专业的图书选择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留住读者,不能光靠“颜值”,更要靠内涵。时代不断变化,过度依靠文创产品、
因不当行为对藏羚羊造成了伤害,处罚在所难免。有人说,惩罚过轻;有人说,这是一堂环保课。利弊之间的讨论不时地穿插其中,虽然认识各异,但是人们在这件事中也看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法律的归法律,依法处罚需要被尊重,同时更应该深思:如何看待“自然”?怎样做好“保护”?  近些年,亲近自然成了多数人的出行选择,但对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显然还不够。就像“藏羚羊事件”中,开车追藏羚羊不过是想离它们更近一
近日,各类夸夸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高校学生还建立了各自学校的夸夸群。在夸夸群内,被人夸奖是家常便饭。夸夸群除了在高校火热以外,还有电商平台商家推出了“夸人服务”,记者调查发现,花费20元购买服务后,便会被拉进一个群里,群里人会从长相、性格等各个方面夸赞购买服务的人。  短评一:王军荣  明知道对方是在说假话,明知道对方的夸赞是毫无意义的,却仍然愿意听,这算不算一种“病态”?  在现实中,除了学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二:“枯樹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材料三:“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  材料四:“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斯特恩)  请以其中的两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在这方面,南开中学、北京大学堪称表率,南开中学百年来要求学生“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北京大学把宿舍作为促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以“大家筑小舍,小舍出大家”为追求。  上面文字引发你对“养成教育”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 话
“我们希望阿里巴巴受到尊重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多么了不起,  而是我们可以为世界和未来,为我们关心和热爱的人们创造长久的价值和解决真正的问题。”  2017年10月11日,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以科技创新世界”的“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
【本期赛题】  行走世间,我们或许需要经常做这种甄别:有些规则是束缚人的,有些却是帮助人的。当我们尝试越过或打破规则时,首先要警惕是否有惰性在作祟。因为世间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许多人——包括那些数百年不遇的天才——在规范中求得自由。  西游记里,孙悟空画了一个圈,保唐僧安全。唐僧曾经走出了那个圈,遇到了妖魔鬼怪。规矩里的人,都嫌弃规矩的束缚,但他们不知道,恰恰是规矩,在默默地保护着他们。就算你想走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话: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话,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针对以上材料,你是如何认识的?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道题以“手机”为切入点,思考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