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不当行为对藏羚羊造成了伤害,处罚在所难免。有人说,惩罚过轻;有人说,这是一堂环保课。利弊之间的讨论不时地穿插其中,虽然认识各异,但是人们在这件事中也看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法律的归法律,依法处罚需要被尊重,同时更应该深思:如何看待“自然”?怎样做好“保护”?
近些年,亲近自然成了多数人的出行选择,但对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显然还不够。就像“藏羚羊事件”中,开车追藏羚羊不过是想离它们更近一些、感受更强一些、拍照更酷一些,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只是自然生态本身并非“情愿”。理由很简单:一方面,藏羚羊被誉为“高原精灵”,天性胆小,作为珍稀野生动物,不应该被过度侵扰;另一方面,藏羚羊的棲息地多数位于相对脆弱的自然带,人类活动尤其是旅客过度介入,很容易造成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亲近自然不意味着“过分追逐”,与自然的距离需要根据其承载能力来定,而非个人的好恶。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既然向往大自然,就应该悉心待之、用心待之、耐心待之。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国家早已严禁游客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也不能打着无知的幌子,事后的解释和悔意对造成伤害的自然生态也是无益。真正热爱自然的人,都会像保护眼睛和对待生命一样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做好“保护”应该成为最大的启示。回顾过去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无论是水、地、林、草、山还是划定生态功能区,不管是治理污染还是修复生态,哪里可以开发、哪里应该保护,都变得异常清晰。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绿色贡献”有目共睹,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保护”与“建设”在生态环境领域从来没有停止过,也不应该有休止符。实际上,每个人的作为关乎了自然生态的品质,“美丽中国”需要众人齐心才能建设好,保护藏羚羊如此,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寸土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犹在耳畔。藏羚羊终究要在自然保护区内享受属于野生动物的那份自由,游客也不必炫耀自己的车技,当我们都把保护自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才能绘好一幅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的生态画卷。
(本文原载 2017年10月10日,人民网·观点频道,本刊有删节)
观点运用:保护动物福利,尊重动物权利;惊扰就是伤害;文明的底线是自律与尊重;遵守规则,谨记常识;藏羚羊不会说话,但法律该替它们做主;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近些年,亲近自然成了多数人的出行选择,但对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显然还不够。就像“藏羚羊事件”中,开车追藏羚羊不过是想离它们更近一些、感受更强一些、拍照更酷一些,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只是自然生态本身并非“情愿”。理由很简单:一方面,藏羚羊被誉为“高原精灵”,天性胆小,作为珍稀野生动物,不应该被过度侵扰;另一方面,藏羚羊的棲息地多数位于相对脆弱的自然带,人类活动尤其是旅客过度介入,很容易造成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亲近自然不意味着“过分追逐”,与自然的距离需要根据其承载能力来定,而非个人的好恶。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既然向往大自然,就应该悉心待之、用心待之、耐心待之。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国家早已严禁游客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也不能打着无知的幌子,事后的解释和悔意对造成伤害的自然生态也是无益。真正热爱自然的人,都会像保护眼睛和对待生命一样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做好“保护”应该成为最大的启示。回顾过去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无论是水、地、林、草、山还是划定生态功能区,不管是治理污染还是修复生态,哪里可以开发、哪里应该保护,都变得异常清晰。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绿色贡献”有目共睹,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保护”与“建设”在生态环境领域从来没有停止过,也不应该有休止符。实际上,每个人的作为关乎了自然生态的品质,“美丽中国”需要众人齐心才能建设好,保护藏羚羊如此,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寸土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犹在耳畔。藏羚羊终究要在自然保护区内享受属于野生动物的那份自由,游客也不必炫耀自己的车技,当我们都把保护自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才能绘好一幅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的生态画卷。
(本文原载 2017年10月10日,人民网·观点频道,本刊有删节)
观点运用:保护动物福利,尊重动物权利;惊扰就是伤害;文明的底线是自律与尊重;遵守规则,谨记常识;藏羚羊不会说话,但法律该替它们做主;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