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基础英语技能之一,但是在此阶段的英语听力及口语的练西下来,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总结出主要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由于学生本身的口语水平低。
2.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较差。
3.口语和听力互相分离。
以上原因造成即便教师在课上使用了交际教学和任务教学的方法,加强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但学生的口语仍然不令人满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仍达不到强洞、达意、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标准。
由于学生的口语不能达到要求,造成听力水平也就无法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听说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已达到解决大学英语口语和听力教学现状以及学生急于提高口语和听力综合技能的愿望。2008年我国知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先生提出“输出驱动假设”,其内涵主要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一个没有输出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从外语教学角度看,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
本文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旨在促进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结合提高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使得英语听、说、写作成为国际交流活动中加强中外沟通的核心能力之一。使得大学英语写作也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是大学英语知识的运用过程。
英语写作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组成模块中的主要部分,重点是强调课堂知识和个人能力的有效结合,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教学的落实。结合现今情况,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培养在某些涉外的工作中能够运用英语语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就实际而言,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并未使得学生在大学英语所学课程中的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发挥利用。
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不明确,造成学生的需要和工作的实际不够吻合。
2.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更注重与讲解写作的格式、词汇和分析语法等,而对语篇生成的认知过程缺乏合理监督。
3.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课堂上将“写”与“听、读、说”等其他技能分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写作实践较少,学生无法真正检测输入语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5.学生本人对英语写作不够重视,不能够激起其对英语写作课程的兴趣。因此,英语写作必须始终围绕“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切实而又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性技能。
三、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
从上世纪开始,二语习得理论得到不断的肯定,从输入假设理论0到输出假设理论0,再到90年代中期二语习得的社会转向,这些理论无不影响着我国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输入假设理论0强调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输出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输出理论假设0是对输入理论假设0的质疑从为二语习得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在某种条件下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淇方式不同于输入但却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在我国大学生们经过中学系统的英语学习通过大量的输入,已经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知识,但新入校的大学生要求英语教学要与高中衔接同时要有所不同,而从未来就业的需求来看培养大学生输出能力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英语中高级学习者需要输出促输入,需要边用边学以克服厌食症,因此文秋芳教授在输出假设理论0以及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从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的发展能产生更强大的驱动力。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使输入质量再高也无法有令人满意的学习效率;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出色的说、写、译输出能力比培养顺畅的听、读输入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及长远发展;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富有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主动寻求知识发现盲点并通过教师的帮助弥补不足。如果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运用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开始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输出机会,他们就会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英语表达氛围中不断地思考如何用标准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帮助,及时提供相关的输入支持那么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汲取所需的语言知识。这样输入和输出互为补充、互为所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字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运用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下方式,来实现写作课程同输出驱动理论的有效结合。
1.对学生进行相对针对性的语言知识输入,输入与输出尽可能缩短距离。听、读、观赏都是输入的方法,可以依难易安排“听后写”、“读后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视觉渠道或课堂讨论,做“看后写”、“说后写”。
2.提供语言输出的具体语境,教师站在学生的前头引导其输出,有时甚至给出提问所对应的回答。本人认为,这种引导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推动(push)。上下文给得越具体,输出越成功,同时,输出中出现的偏误越有分析价值。
3.提出对学生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在其能力范围内的写作要求。在写作训练中实现教师的促进与推动,“写什么”是关键环节。话题脱离其生活不行,缺乏趣味性不行,文体难度太高不行,但太过容易也没意思……什么样的题目要求是学生感到有难度,但跳一跳又能够得到呢? 4.明确写作任务和实现手段,包括文面要求,实现数量及完成时间。相关语言知识在半节课完成,然后给出话题或半命题,并下发带格子的作文纸,要求在一节半的课上时间完成。
四、实施“输出驱动假设”的挑战
实施输出驱动假设主要面临以下3方面的挑战。
1.调整原有课程体系。输出驱动假设理念的实施需要一整套全新课程体系的支持。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非短期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分阶段的进行。院系教学负责人应与骨干教师共同制定3到5年的新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总体上,教师分为两个团队: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团队,各团队可任命一名负责人。所有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团队,院系负责人再进行适当微调。当然,对部分愿意成为跨团队成员的教师,应给予鼓励。按照规划,每年完成一定数量新课程的开设。这种稳健的新课程体系建设,可逐步积累教学经验,稳扎稳打,对提高课程体系的整体质量有较高的作用。
2.革新传统的教科书概念。与传统教学程序相比,实施输出驱动假设时教师要先设计输出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在完成输入任务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输入材料用于学习。这般做法看上去只是颠倒了布置输入任务和输出任务的次序。事实上,次序的颠倒牵涉重要变化。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在开学初就将教科书发放至学生手中。而教师们则期待学生们每次在课前就做好预习工作。上课时,教师对更注重的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查,而教师讲解则让学生清楚自己未明白的内容。用此种模式教学,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奇心,因为他们事先已经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教学中,学习材料要在学生尝试完成语言输出任务后才发放。因此,教材是教师每次上课根据具体情况以活页形式随堂发放。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阅读材料,也可以在课后阅读,但阅读的前提是输出任务的提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输入材料的目的。这种次序调整明显缩短了输入学习与输出运用之间的距离。当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从图书馆或网络上搜寻合适的补充材料。对找到好材料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提倡材料分享。
3.打破基于课文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仅是依赖教科书,教学内容、步骤、重难点解释、练习与答案等教师手册都有提供。实施输出驱动假设时,则需要教师创建新的教学程序,在此教学理论试验阶段,教师们肯定要付出双倍、甚至于三倍的时间和努力。学生的英语实践水平越高,教师设计交际任务的难度越小,因为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真实任务都可以作为高水平学生的交际活动。然而,由于很多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其受语言能力水平的限制,很多真实的任务无法完成,恰当的任务设计便对教师充满了极大的挑战。个人建议实际任务的设计可以着眼校园生活,将交际对象设计为本校的的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刚到完全不熟悉的新环境中,必然需要处理很多方面的问题与不变,中国大学生可通过同这些留学生的英语沟通,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我相信各教师肯定能够设计出多种实用、有趣的交际任务。需要强调的是,要成功完成这样的交际任务,学生必须对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异、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异同等有较清楚的比较和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的帮助才会更有针对性。由此,学生一定要阅读大量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以实现交际任务的效果。
五、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输出驱动,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突出语言输出的作用及地位,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课堂上加大听、说、写和译的力度,强化输出,还要选择优质的材料,营造自然真实的课堂环境,优化输出。充分体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言的学习和交际中来,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晶(1981.8-),女,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基础英语技能之一,但是在此阶段的英语听力及口语的练西下来,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总结出主要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由于学生本身的口语水平低。
2.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较差。
3.口语和听力互相分离。
以上原因造成即便教师在课上使用了交际教学和任务教学的方法,加强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但学生的口语仍然不令人满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仍达不到强洞、达意、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标准。
由于学生的口语不能达到要求,造成听力水平也就无法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听说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已达到解决大学英语口语和听力教学现状以及学生急于提高口语和听力综合技能的愿望。2008年我国知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先生提出“输出驱动假设”,其内涵主要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一个没有输出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从外语教学角度看,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
本文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旨在促进输入与输出的有效结合提高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使得英语听、说、写作成为国际交流活动中加强中外沟通的核心能力之一。使得大学英语写作也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是大学英语知识的运用过程。
英语写作课程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组成模块中的主要部分,重点是强调课堂知识和个人能力的有效结合,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教学的落实。结合现今情况,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培养在某些涉外的工作中能够运用英语语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就实际而言,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并未使得学生在大学英语所学课程中的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发挥利用。
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不明确,造成学生的需要和工作的实际不够吻合。
2.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更注重与讲解写作的格式、词汇和分析语法等,而对语篇生成的认知过程缺乏合理监督。
3.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课堂上将“写”与“听、读、说”等其他技能分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写作实践较少,学生无法真正检测输入语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5.学生本人对英语写作不够重视,不能够激起其对英语写作课程的兴趣。因此,英语写作必须始终围绕“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切实而又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性技能。
三、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
从上世纪开始,二语习得理论得到不断的肯定,从输入假设理论0到输出假设理论0,再到90年代中期二语习得的社会转向,这些理论无不影响着我国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输入假设理论0强调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条件输出是输入的自然结果,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作用,输出理论假设0是对输入理论假设0的质疑从为二语习得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在某种条件下输出可以促进二语习得淇方式不同于输入但却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在我国大学生们经过中学系统的英语学习通过大量的输入,已经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知识,但新入校的大学生要求英语教学要与高中衔接同时要有所不同,而从未来就业的需求来看培养大学生输出能力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英语中高级学习者需要输出促输入,需要边用边学以克服厌食症,因此文秋芳教授在输出假设理论0以及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从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的发展能产生更强大的驱动力。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使输入质量再高也无法有令人满意的学习效率;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出色的说、写、译输出能力比培养顺畅的听、读输入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及长远发展;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富有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主动寻求知识发现盲点并通过教师的帮助弥补不足。如果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运用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开始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输出机会,他们就会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英语表达氛围中不断地思考如何用标准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帮助,及时提供相关的输入支持那么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汲取所需的语言知识。这样输入和输出互为补充、互为所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字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运用输出驱动假设0理论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下方式,来实现写作课程同输出驱动理论的有效结合。
1.对学生进行相对针对性的语言知识输入,输入与输出尽可能缩短距离。听、读、观赏都是输入的方法,可以依难易安排“听后写”、“读后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视觉渠道或课堂讨论,做“看后写”、“说后写”。
2.提供语言输出的具体语境,教师站在学生的前头引导其输出,有时甚至给出提问所对应的回答。本人认为,这种引导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推动(push)。上下文给得越具体,输出越成功,同时,输出中出现的偏误越有分析价值。
3.提出对学生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在其能力范围内的写作要求。在写作训练中实现教师的促进与推动,“写什么”是关键环节。话题脱离其生活不行,缺乏趣味性不行,文体难度太高不行,但太过容易也没意思……什么样的题目要求是学生感到有难度,但跳一跳又能够得到呢? 4.明确写作任务和实现手段,包括文面要求,实现数量及完成时间。相关语言知识在半节课完成,然后给出话题或半命题,并下发带格子的作文纸,要求在一节半的课上时间完成。
四、实施“输出驱动假设”的挑战
实施输出驱动假设主要面临以下3方面的挑战。
1.调整原有课程体系。输出驱动假设理念的实施需要一整套全新课程体系的支持。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非短期就能做到的,我们可以分阶段的进行。院系教学负责人应与骨干教师共同制定3到5年的新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总体上,教师分为两个团队: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团队,各团队可任命一名负责人。所有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团队,院系负责人再进行适当微调。当然,对部分愿意成为跨团队成员的教师,应给予鼓励。按照规划,每年完成一定数量新课程的开设。这种稳健的新课程体系建设,可逐步积累教学经验,稳扎稳打,对提高课程体系的整体质量有较高的作用。
2.革新传统的教科书概念。与传统教学程序相比,实施输出驱动假设时教师要先设计输出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在完成输入任务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输入材料用于学习。这般做法看上去只是颠倒了布置输入任务和输出任务的次序。事实上,次序的颠倒牵涉重要变化。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在开学初就将教科书发放至学生手中。而教师们则期待学生们每次在课前就做好预习工作。上课时,教师对更注重的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查,而教师讲解则让学生清楚自己未明白的内容。用此种模式教学,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奇心,因为他们事先已经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教学中,学习材料要在学生尝试完成语言输出任务后才发放。因此,教材是教师每次上课根据具体情况以活页形式随堂发放。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阅读材料,也可以在课后阅读,但阅读的前提是输出任务的提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输入材料的目的。这种次序调整明显缩短了输入学习与输出运用之间的距离。当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从图书馆或网络上搜寻合适的补充材料。对找到好材料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提倡材料分享。
3.打破基于课文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仅是依赖教科书,教学内容、步骤、重难点解释、练习与答案等教师手册都有提供。实施输出驱动假设时,则需要教师创建新的教学程序,在此教学理论试验阶段,教师们肯定要付出双倍、甚至于三倍的时间和努力。学生的英语实践水平越高,教师设计交际任务的难度越小,因为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真实任务都可以作为高水平学生的交际活动。然而,由于很多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其受语言能力水平的限制,很多真实的任务无法完成,恰当的任务设计便对教师充满了极大的挑战。个人建议实际任务的设计可以着眼校园生活,将交际对象设计为本校的的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刚到完全不熟悉的新环境中,必然需要处理很多方面的问题与不变,中国大学生可通过同这些留学生的英语沟通,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我相信各教师肯定能够设计出多种实用、有趣的交际任务。需要强调的是,要成功完成这样的交际任务,学生必须对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异、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异同等有较清楚的比较和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的帮助才会更有针对性。由此,学生一定要阅读大量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以实现交际任务的效果。
五、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输出驱动,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突出语言输出的作用及地位,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课堂上加大听、说、写和译的力度,强化输出,还要选择优质的材料,营造自然真实的课堂环境,优化输出。充分体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言的学习和交际中来,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晶(1981.8-),女,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