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强加入东亚峰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冲突
10月28日至30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了一大堆眼花缭乱的会议,有东盟会议和东盟与伙伴国系列对话会、中日韩峰会及东亚峰会,其中重头戏当推以东盟10国及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国首脑和美、俄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的东亚峰会。
从2011年起,美俄正式成为东亚峰会参与国,东亚峰会将膨胀到“10 8”。本以东盟为主体的东亚峰会面临着被“偷梁换柱”、“反主为客”的危险。
这次峰会多多少少被“中日对抗”冲掉了注意力。在东亚峰会之前,日本外相前原诚司飞抵夏威夷,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密会,施压美国在会议前夕进行“战略再确认”,明言日美安保协议也包括钓鱼岛在内,构成了中方所指称的“伙同别国再次炒作钓鱼岛问题”。而在河内中日外交部长会晤后,前原又散布“东海取得共识”等危害中国主权的不实言论,导致中方撤销原定于10月29日傍晚之前举行的中日高层会晤。
虽然在10月30日东亚峰会期间,中日高层实现了走廊上10分钟非正式交谈,但日本首相菅直人执意在东亚峰会上指名道姓地对准中国开炮,称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上的军事行动”表示关注。
相较于中国,日本依然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以2008年数据为例,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为2120亿美元,直接投资为76.5亿美元,而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为1930亿美元,直接投资则只有15亿美元。不过,从增长的势头上看,中国的潜力显然远大于日本,中国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只是早晚而已。从5年前起,中国就超过日本,成为来东盟国家旅游的最大客源,而且游客数量还在逐日增长,日本则呈逐年下降之势。
鉴于中国与东盟自贸协定动作已经比日本快,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不会逊于日本。日本为了维持其影响力,有意把东海与南海扯在一起,想削弱中国影响力。日本用自己意志“绑架”东亚峰会,使东盟各国被迫处于“站哪边队”的艰难选择,破坏了东亚团结合作氛围。
甚至连美国也被日本逼得作出“站哪边队”的选择。从冲绳美军基地搬迁悬而未决的纠纷中,美国应看出日本有挣脱保护伞走向“正常国家”的野心。一个军国主义余毒未消的经济强国一旦返回“正常国”,亚太军事冲突将因领土争议而有全面爆发的危险。因此,美国在亚太峰会之前“再确认”立场,应是安抚日本的一个不得已的举动。
而美国的加入,才是未来东亚峰会走向的最大变数。2011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峰会上,美国总统将首度出现在会议上。美国从2005年首届东亚峰会时就想挤进来,这个愿望到2010年明确提出“重返亚洲”和太平洋世纪战略之后终成现实,希拉里在短短几个月内两度出现在河内,第一次亮相就打了中国一个猝不及防,拉起一些东盟国家,突然抛出“南海议题”,制衡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一些美国的战略观察家把美国之举,视为对华构筑“C”形甚至是“O”型战略围堵的努力。美国也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和军力投入到中国近海的联合军演中。
美国“大玩家”的到来,和日本一贯扮演美国盟友的角色,使目前刚刚浮出水面的中日对峙,很快有置换成“中美对抗”之虞。虽然美国实力超强,但基于地缘因素,相对比邻而居的中国,美国向东盟施加影响力,还是有鞭长莫及的感觉,所以与中方保持一定的战略合作是必要的。
中方也因应新形势,积极与和中方没有领土争执的东盟国家加快合作,从东盟中间地带开通新的势力区。近期中泰之间举行的联合军演就是加强合作的例子。中方派出人数不多,但却是中国目前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
东盟居于战略要冲和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输送带,一直有种“奇货可居,待价而沽”的投机心态,其建立名目繁多的与周边诸强的“对话会”,就是一种左右逢源、谋取最大好处的利益工具。这固然无可厚非。但诸强的加入,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冲突,而为了制衡某一强,又不得不拉入另一强作战略陪衬,反而会使精瘦能干的东盟变得臃肿不堪,最后陷入“失能症”。这更纵容外来诸强把东盟用作他们相互搏击的“战场”,东亚将因此烽火四起。
10月28日至30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了一大堆眼花缭乱的会议,有东盟会议和东盟与伙伴国系列对话会、中日韩峰会及东亚峰会,其中重头戏当推以东盟10国及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国首脑和美、俄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的东亚峰会。
从2011年起,美俄正式成为东亚峰会参与国,东亚峰会将膨胀到“10 8”。本以东盟为主体的东亚峰会面临着被“偷梁换柱”、“反主为客”的危险。
这次峰会多多少少被“中日对抗”冲掉了注意力。在东亚峰会之前,日本外相前原诚司飞抵夏威夷,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密会,施压美国在会议前夕进行“战略再确认”,明言日美安保协议也包括钓鱼岛在内,构成了中方所指称的“伙同别国再次炒作钓鱼岛问题”。而在河内中日外交部长会晤后,前原又散布“东海取得共识”等危害中国主权的不实言论,导致中方撤销原定于10月29日傍晚之前举行的中日高层会晤。
虽然在10月30日东亚峰会期间,中日高层实现了走廊上10分钟非正式交谈,但日本首相菅直人执意在东亚峰会上指名道姓地对准中国开炮,称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上的军事行动”表示关注。
相较于中国,日本依然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以2008年数据为例,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额为2120亿美元,直接投资为76.5亿美元,而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为1930亿美元,直接投资则只有15亿美元。不过,从增长的势头上看,中国的潜力显然远大于日本,中国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只是早晚而已。从5年前起,中国就超过日本,成为来东盟国家旅游的最大客源,而且游客数量还在逐日增长,日本则呈逐年下降之势。
鉴于中国与东盟自贸协定动作已经比日本快,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不会逊于日本。日本为了维持其影响力,有意把东海与南海扯在一起,想削弱中国影响力。日本用自己意志“绑架”东亚峰会,使东盟各国被迫处于“站哪边队”的艰难选择,破坏了东亚团结合作氛围。
甚至连美国也被日本逼得作出“站哪边队”的选择。从冲绳美军基地搬迁悬而未决的纠纷中,美国应看出日本有挣脱保护伞走向“正常国家”的野心。一个军国主义余毒未消的经济强国一旦返回“正常国”,亚太军事冲突将因领土争议而有全面爆发的危险。因此,美国在亚太峰会之前“再确认”立场,应是安抚日本的一个不得已的举动。
而美国的加入,才是未来东亚峰会走向的最大变数。2011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峰会上,美国总统将首度出现在会议上。美国从2005年首届东亚峰会时就想挤进来,这个愿望到2010年明确提出“重返亚洲”和太平洋世纪战略之后终成现实,希拉里在短短几个月内两度出现在河内,第一次亮相就打了中国一个猝不及防,拉起一些东盟国家,突然抛出“南海议题”,制衡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一些美国的战略观察家把美国之举,视为对华构筑“C”形甚至是“O”型战略围堵的努力。美国也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和军力投入到中国近海的联合军演中。
美国“大玩家”的到来,和日本一贯扮演美国盟友的角色,使目前刚刚浮出水面的中日对峙,很快有置换成“中美对抗”之虞。虽然美国实力超强,但基于地缘因素,相对比邻而居的中国,美国向东盟施加影响力,还是有鞭长莫及的感觉,所以与中方保持一定的战略合作是必要的。
中方也因应新形势,积极与和中方没有领土争执的东盟国家加快合作,从东盟中间地带开通新的势力区。近期中泰之间举行的联合军演就是加强合作的例子。中方派出人数不多,但却是中国目前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
东盟居于战略要冲和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输送带,一直有种“奇货可居,待价而沽”的投机心态,其建立名目繁多的与周边诸强的“对话会”,就是一种左右逢源、谋取最大好处的利益工具。这固然无可厚非。但诸强的加入,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冲突,而为了制衡某一强,又不得不拉入另一强作战略陪衬,反而会使精瘦能干的东盟变得臃肿不堪,最后陷入“失能症”。这更纵容外来诸强把东盟用作他们相互搏击的“战场”,东亚将因此烽火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