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是绘画之源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语:
  
  今日山水画,或有笔墨而无丘壑,或有丘壑而无景致,或有景致而无境界,凡此种种,其间错综,似难究诘。要之,境界从人格中来,不俟外求;景致赖有美感而成,要经过胸中裁剪;丘壑为造化之象,多从经历中来;笔墨是手段,须积学而后成。境界在高处,亦为山水画之根本,即陶铸人格。而宾虹先贤以笔墨积学为中国画之权衡,自谓“学人”之画,这因病成药之论,却迷住几代人的眼睛。时至今日,其末流已然因药成病。
  窃挪用“南北宗论”以论画学,不在门户而在方法。所谓北渐南顿,大而言之而已。实学禅方法不外渐修渐悟、渐修顿悟与顿悟渐修三种。前两种是北宗方法,后一种是南宗方法。董其昌说北渐为“积劫方成菩萨”,南顿为“一操直入如来地”,扬南抑北,愈为当时人换眼。余说,顿悟之后尚须渐修以成正果。
  以此观朱雅梅的山水画,十余年来,境界早就,渐修的功夫亦未须臾停滞,此正是南宗顿悟渐修的方法。朱雅梅的山水画由于境界早就,有利于她以境界统景致、统丘壑、统笔墨。这样,也就使她的山水画始终保持了一份卓然的品质,静而有灵趣,拙而又雅致。此等品质,连同她不在寻常的方法,俱是今日山水画坛不可或缺的一格。
  
  SHMJ:你父亲和你丈夫也都是画画的人,你们一起看画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们之间会因此而争论吗?
  朱雅梅:争论会有的,一般是各说各的看法,谁的说法有理有据,便会倾向于谁。
  SHMJ:外在来看,你的风格图式很稳定,三角形的山、一片一片的树、白水、白墙、白色的路、所有的东西永远是湿漉漉。画面的黑白分布也比较均衡,所以显得平静,时间在你这也显得慢悠悠的。你觉得自己的画有过怎样旁人不易觉察的变化?
  朱雅梅:我觉得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做事情慢一点,这样我会比较清晰。画画我喜欢自然而然的变化,不刻意,不会为了变而变。这几年我看书写字的时间相对多一些,我觉得自己到了一个渐修的阶段,我相信根深叶茂这个法则。我觉得我作品的风格一直在一条线上延续着,这其中有些起伏变化,不是太明显,这或许和人生一样,每时每刻都会变化,但是因为人的内心不同,变化便也各异。
  SHMJ:你很早就形成自己的风格,你是如何形成个人的图式?你的画和素人画、米家山水、还有早期的绘画比如汉魏六朝的画像砖拓片有隐秘的联系,你怎么看这些联系?
  朱雅梅:大学毕业之后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至于如何形成的,自己不是太清楚,我觉得某种风格的形成肯定是和画家本人的审美取向和趣味有关的。我觉得你所提到的这些因素都是我绘画中的营养。
  SHMJ:你注意过看龚贤吗?
  朱雅梅:曾经带临摹课时指导学生临摹过龚贤的作品,自己也很受益。
  SHMJ:你提到父亲对书法的热衷和理解开始影响到你了,你对钟繇、王羲之的小楷也很喜欢。简而言之,书法是点线的艺术,你的画风的特点是面的构成,现在,书法的进入会让你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吗?
  朱雅梅:不会,我觉得现在书法对我的吸引力很大。我父亲曾讲他画速写如同嗑瓜子,是有瘾的。我现在借用他的话来回答你们这个问题。
  
  
  陈子游:朱老师,这是第二次来你们家,你们家的艺术氛围很好,让人羡慕,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的感觉?
  朱雅梅:我很自足。比如读书方面,很多知识是从我先生(钱忠平)那里来的,绘画方面是从我父亲(朱振庚)那里来的,作为母亲、妻子的角色是从我妈那儿来的。实际上,我属于一个综合体,(笑)从我身上可能能看到他们某个点。我们家对于外界来说,算是一个家庭式的艺术小群体。全家都画画,交流上是平等的。我们的画风不同,但也有某种接近的地方,都是互相的间接的影响,没有直接在绘画语言上的雷同,个人语言特别明显。感觉沟通是内在的。
  陈子游: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这很可贵。
  朱雅梅:我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父母带给我的东西很多,审美趣味,交往的人、获得的知识,画画的意识,都不会太单一。虽然这么多年我好象有一个图式,但我吸收的知识也不少,只是没有直接用在画里。这就像不偏食的孩子,身体很强壮。前些年,我父亲可能对西方艺术、传统民间艺术方面研究多一些,他很用功,可能是年龄大了,有一种意识上的回归。这两年不自觉的返回到传统文化的研究上,包括对书法的热衷和理解,这一点也开始影响我了。
  陈子游:可以跟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有关。
  朱雅梅:是一种自觉的回归。我父亲(朱振庚)与我先生(钱忠平)他俩都是从小离开父母,在另一个城市自己独立成长,他们完全是一个个体。而我可能受家庭的影响很大,是离不开家的一个人。我觉得家庭生活虽平淡,但大家在一块儿就会很幸福、很温暖,我追求这种感觉。我父母没有说一定要把我塑造成什么样,他们都是随我自己,我很自主。
  陈子游:你画画时最看重哪方面?
  朱雅梅:其实我画画很多时候,是处在一种不自觉、不太清晰的状态里。读书、画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女儿上学去了,把家收拾好了,干干净净的,拿本书读,或者写字,或者画画,不一定是排好序的,但基本上是这三者。我觉得好多东西,不是一下子就清楚的,而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的。比如画画,大家觉得我的画里,这么多年,好象有一种江南的情结。其实我的江南情结,并不是我到了江南,画了写生,然后回来画了这样一些画,而是我的心中就有这样一种情境的画在。为什么我有一阶段的作品都叫“好地方”?含义就在其中。
  陈子游:没有从功利的角度去考虑?
  朱雅梅:对,是一种自然状态
  陈子游:体验和美感只有自己知道。
  朱雅梅:所以大家在看画的时候略有不同。譬如,可能别人喜欢这幅,而我最心爱是另一幅。
  陈子游:古人讲:画画必须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重要?
  朱雅梅: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绘画成长的过程。曾经看到一个老画家,他写了一个对联,好像是“陶冶性情,变化气质”,这对我的影响很大。这跟董其昌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道理。画家要靠这个不断地积累。从绘画角度来说,从大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好象我们现在三、四十岁的画家,创作精力是最好的时候,吸收能力也特别旺盛,所以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画家应该多积累。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积累得越厚会越好。中国画有两种感觉:一种是像李煜那种不可入世太多,一种像曹雪芹那样,不可不入世。这不能强求一律,不能用一种方式来规定。如果一个人的气质是因纯朴而可爱的,那他就应该保持这种纯朴,不要入世太深。而相反另一种,则需阅尽人世的沧桑,才能表现出非常深刻的东西,这种就需要入世,入世愈深愈好。
  陈子游:像齐白石,他越到老越有返璞归真了。画家还要看怎么把握。你要能清晰的看到。不然,就容易把路走偏了。
  朱雅梅:对,要找到一种力量适当的感觉。许多时候,人们往往正是因为气质中缺某种东西,才去追求某种东西。结果这一辈子即没有追求到这个东西,又搞得自己面目全非。如果自己认清自己的话,可能会轻松一些,做得更自然一些。认识自己最难。
  陈子游:就画家而言,他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上,或者审美上去关注这一点。这个实际上也是你自己面对艺术,认同或者包括更多的规律性的东西。
  朱雅梅:我觉得规律性的东西,像前人提供的一些经验,包括画论,有的画家,可能会把一些怎么画树,怎么画石,写生的手法很清楚的告诉你。这都是一种参照。你必须要自己特清楚。就象写书法,有时你越写就越觉得难。像我上学的时候临摹,当时临摹课很多,临摹的画家很多,元四家、明四家等都临过。但我最初临画,关注点在古人的一招一式,尤其古人的用笔。后来对画面的意境,我特别在意。我觉得我抓住了主要的东西,有用的东西。你刚才说的画家的天赋,我觉得像董其昌也说,六法得气韵生动。气韵生动,首先气韵是不可求的,它是生而知之的,不是说后来硬学来的。
  陈子游:与生俱来的。我觉得天赋是最重要。
  朱雅梅:我一直崇尚中国传统里所说的自然而然的方式,不会有意去做事情,但所谓的图象意味,我一直在追求。
  陈子游:不是刻意追求。
  朱雅梅:是的。有时候看画论,像董其昌提出的一些论点,对他以后的画家作用很大,其实有些论点在当时特别重要。现在大家,都单个去研究,我觉得应该贯穿起来,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
  陈子游:黄宾虹在二十世纪特别有价值,
  朱雅梅:是的。比如画家在谈论书法问题,就很明显,懂书法与不懂书法对画画的态度和审美不一样。书与画之间是会互为作用的。像我练书法的过程当中,就有这种感觉。最初写颜真卿、欧阳询,后来写钟繇、王羲之的小楷。这对我最近的画是有影响的。以前我不太喜欢董其昌的画,觉得他的用笔特别秀润,整个画面挺干净,读过他的画,看不出他的好。以前我喜欢黄山谷的书法,而现在喜欢内敛的东西。不自觉的这些东西又延续到画上。
  陈子游:我觉得成熟的艺术家,不可能去盲目的跟从。
  朱雅梅:传统的好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文字,都会给我们提供营养。
  陈子游:主要是有自我的风格。
  朱雅梅:能从自然当中获得方法,的确是很好的。但我属于注重心性的一个画家,写生的机会比较少。写生是很有好处的。我认为的写生,不一定说是拿一个速写本到处去画真山真水。我觉得,在自然当中观察,可能从某一个细节生发出画法,譬如树干、枝叶,有跟古人画的方法相像的,就拿来跟自己的感受结合在一起生发出一幅画。有些该用双勾、有些该用点,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看这个树应该这么画,这个山应该那么画,都是随机的定夺。有时候看见瀑布是从山上倾泻下来,下面小溪流断断续续的,石头在水的衬托下就特别好看。石头因水的分割而构成,简单的线条,有大块、小块。我对于写生是这样理解,体验的价值更多一些。走一走,每个地方的山和水都是不一样。
  陈子游:你如何理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朱雅梅:董其昌根据他视野中的绘画状况,把画家分成两类。我觉得现在人,没必要在这个时代,再去区分南派画家,北派画家,而是要直接看这个画好不好。
  陈子游:怎样理解“画也有大小斜正,肥瘦长短,飞扬断续,悉而不齐,似为笔墨。”?
  朱雅梅:就是一种和谐。它有一种对比的和谐。肥瘦、长短的这种对比,但他们之间搭配得很和谐。因为黄宾虹,比较注重笔墨,谈了很多笔墨的问题。黄宾虹谈笔墨,肯定是绘画的笔墨。他讲的是一种精神和形质的和谐,不只是笔墨的技术。
  
  朱雅梅
  1989年毕业于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山水专业。其作品曾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山水画展并获奖,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水墨画展,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国画新作展,中国艺术双年展,21世纪中国艺术家年度邀请展、今日中国美术大展、自然与人——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等展览。并在台湾、上海等地举办朱振庚、朱雅梅父女联展。其作品被收录于《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中国大陆中青代画家百人传》、《世纪之交女性绘画走势》、《中国当代画家图典-山水卷》、《今日中国美术图卷》等,出版有《中国画23家—朱雅梅卷》、《中国画名家-朱雅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随缘艺术基金会等美术机构收藏。
其他文献
唐人李朝威的《柳毅传》(又名《洞庭灵姻传》),讲述儒生柳毅偶遇遭夫厌弃的洞庭龙女,并代龙女传书娘家。几经曲折后,龙女最终嫁给了柳毅。身份尊贵的龙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爱情和婚姻,其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生活图景?  遭夫厌弃,牧羊于野  小说开篇云唐仪凤(676—679年)年间,儒生柳毅科举落第,将还湘滨,在前往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途中,突然“鸟起马惊,疾逸道左”,之后与“牧羊于道畔”的龙女相遇。这
期刊
陶器鬲看似简单粗糙,价值却不容小觑,其内涵更是深厚。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性文物之一,代表着一种考古文化系统,又牵涉着一支远古部族。  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中,有一种陶器十分常见:它上部口径为方形或圆形(有的上有两耳),下部为三只中空的足,三足鼓涨垂立,颇似动物的乳房,故有些乡民称之为“马奶头罐”。其实,它的学名为“鬲”,音“lì”。  鬲是中国最早的炊具,其字本身就是炊具之象形。在现代汉
期刊
一通石碑的出土,把人们带回唐代。一位状元书法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关注。一千多年前,柳公权以其瘦硬的筋骨撑起书坛的一片天空;一千多年后,他的碑帖依然被奉为临习楷书的范本,为书法爱好者所推崇。  千年石碑引热议  2021年3月1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枣园北路建筑工地出土了一通石碑,经专家研究确认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778—865年)书丹的《唐故开府赠扬州大都督杨公(承和)神道之碑》(下称《杨承
期刊
中国园林是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园林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古人关于园林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他认为屈原能够写出如此瑰丽多彩的楚辞作品,得益于楚地江山之助。而中国古典园林法天象地、道法自然
期刊
他本是『魏国佳公子』,继承其父赵孟頫的文化基因,二十岁时便赢得书画大家柯九思的赞叹。他书画俱佳、才艺超群,却被过于耀眼的父名所掩,被视为『亦步亦趋』的模仿者。  佳公子的艺术追求  赵雍(1289—1369年),字仲穆,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魏国公赵孟頫的次子。他“姿貌雄伟”“有父风”,自少年时便显露出过人的聪慧。  赵雍书画皆承继家学,绘画方面,于山水、花鸟、鞍马、人
期刊
西方人阅读和理解中国汉字的方式耐人寻味,尤其是英美现代派诗人,他们受中国汉字启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说起英美现代派诗歌,就不能不提到埃兹拉·庞德。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他出生于1885年,是20世纪初期英美诗歌现代化的主要发起人和关键推动者。1912年,庞德在伦敦提出“意象主义,标志着英美现代主义的开端以及与维多利亚浪漫主义传统的决裂”。这里所谓的“意象”,指的是“在
期刊
江西吉安多山水,山以青原胜,水以白鹭洲胜。南宋江万里于其上开创白鹭洲书院,这里人才辈出,名硕云蒸,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共辉千古。  白鹭洲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亘赣江数里。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江万里出知吉州,因吉州是程颢、程颐过化之地,且周敦颐、二程讲道自江西始,于是他就在洲上建周、程等六君子祠。书院之创原于此,其内殿庑、门塾、楼阁、斋舍、庖廪,一一完善。此洲在二水之间,取唐人李白《登金
期刊
京剧诞生于清代,其历史虽然并不久远,但其融会多种声腔艺术之长于一体,并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加工与锻造下,展现出极强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影响力,是当之无愧的『国粹』艺术。  形成期:从秦腔、徽班到汉调进京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昆曲雄霸中国剧坛,北京城最流行的便是昆腔和京腔(即弋阳腔,明后期江西地方声腔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来)。到清康熙初年,梆子腔、乱弹腔、秦腔、罗罗腔、弦索腔等一些地方声腔剧种开始
期刊
在四川荣县和威远县交界地,有一处全球最大的罕见地貌—穹窿地貌。这里是古人躲避战乱、抵御外敌的天然营垒,至今仍遗留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堡寨、摩崖石刻、造像和石窟等古迹。  荣威穹窿地貌是在一亿多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受内外力挤压整体上拱而形成的帽状高地,核心区面积900余平方公里。其顶部在隆起过程中断裂,形成了无数方山台地和峡谷坑窟。  这里有众多顶平壁绝的方山集群,有众多如陨石撞击的地窟天坑,有众多纵横
期刊
在京剧艺术中,『流』为源流,『派』为派别。前辈先贤的源流,始终是多元而汹涌的,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如何将其去芜存菁、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京剧艺术家们面临的问题  何谓“流派”?《新华辞典》解释为:一为水的支流,二指学术思想、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我国自古以来书法有“颜筋柳骨”“颠张狂素”;绘画有“南北二宗”“元明四家”;诗有山水、田园、边塞;词有婉约、豪放。作为传统戏曲艺术集大成者的国粹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