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而新”引领下高校思政课 提升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探索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总书记提出的“因势而新”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把握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在教学内容与手段上要及时更新。基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的多重挑战,需要加强运用“因势而新”理念引领高校思政课不断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思政课教学,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有力引领作用。
   [关键词] 因势而新;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主导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7-0110-03    
  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讲授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具有主题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基于当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受到弱化的现实,高校思政课必须要紧跟形势,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本质特征,内容上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形式上以多样的手段吸引学生,思想上以深邃的理论教化学生,才能坚守职责,引导学生达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四个自信”,为维护国家统治和政治制度提供坚定思想基础和持久精神动力。
  一 “因势而新”理念的提出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以上三因是引导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因势而新”,更加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紧密把握世界和国内发展变化形势,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因势而新”的“势”,主要指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形势,是个十分宽泛的理念,地域上包括国内外形势,领域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变化形势,尤其是新媒体传播趋势。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必要元素来看,“因势而新”的“势”更加侧重于当前高校思政课所处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
  “因势而新”的“新”,主要指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势而新”要求高校思政课创新教学活动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要辩证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战与机遇,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规律和思政课教学规律,使教学活动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才能达到提高实效性的目的。
  二 高校思政课提升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因此,“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如何顺应形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意识形态主导权成为十分关键和紧迫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4] 这一论断,旗帜鲜明地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用。高校思政课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依托和阵地,其重要职能决定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必须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事关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促进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学生认同并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是体现高校思政课职能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职责。
  三 高校思政课提升意识形态主导权的背景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而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次强调这一观点,并继续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5]
  从当下现实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网络普及的影响
  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例,它正在深刻改变这世界和社会,引发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为视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并促进了“图像时代”的生成。互联网成为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娱乐类手机应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泛娱乐化”倾向,侵蚀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宏观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娱乐节目上,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不断弱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突出了在网络传播中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互联网应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发挥阵地作用必须善于利用的主战场,主战场的退守甚至失守将严重弱化思政课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因势而新,必须树立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的意识,同时要及时创新话语、探索运用新方法,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高校网上网下联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合力。   (二)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随着多极化、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向纵深推进,加上中国周边局势复杂、国内阶段性特征迭出,以及西方国家各种社会思潮和宗教、甚至网络恐怖主义的跨境渗透,它们借助强大国力后盾千方百计地将价值理念和思想观点向处于弱势的中国输出和渗透。2014年发生在香港的“占中运动”和今年香港的局势恰恰说明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信仰渗透的渠道更为多元、形式更加灵活隐蔽,手段更加恶劣和多样,其渗透活动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企图从意识形态上进行颜色革命,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构成极大威胁。另外,2016年以来,蔓延在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运动愈演愈烈,英国脱欧进程放缓变为“拖欧”,法国黄背心运动甚嚣尘上、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府上台执政,各种社会思潮尽情表演,极端势力推波助澜。《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曾经说到“中国确实存在民粹主义,而且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很激烈。”在此,一定要提防境外的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向我国境内渗透并与国内的民粹主义激进情绪相互勾结。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带给意识形态安全的种种冲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引导。
  (三)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
  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包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潮通过网络及新媒体得以大肆传播,在学生中占有一席之地,侵蚀了高校思政课开展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降低了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政课“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基于此,必须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正面回应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四)思政课教学的泛娱乐化现象
  当前,在社会宽松度较高、文化多元化、社会心态集体释放的时代背景下,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了盲目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而采用具有泛娱乐化倾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高校思政课泛娱乐化现象时有发生,使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严谨性被弱化,使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威胁。加上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等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果思政课教师缺乏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的教学展示活动一定程度上也会体现出“娱乐至上”的倾向。从学生角度来看,上课使用手机、重专业课轻通识课的心态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能的发挥。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学管理松懈也加剧了思政课教学在高校的边缘化,不利于思政课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发挥。
  四 “因势而新”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初步探索
  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切实发挥思政课的主导功能。要立足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树立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也要随形势、局势的变化而改变的意识,改变教师讲课的方式方法。结合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教育功能,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提升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促进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挑战的严峻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不同程度地也面临着不同挑战,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增强对学生区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巩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着重加强大学生在西方社会思潮冲击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重在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要突出强调中国近现代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另外,“形势与政策”更要围绕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及时向广大学生介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体察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规律,在对比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
  坚持因势而新,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方法与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高校及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现状,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讲解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自身的生活实践相互结合,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增强师生的双向互动,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模式的转变,实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双赢。
  第二,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抽象,略显枯燥。因此不妨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比如运用情景教学、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等方式,寓情于理,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觉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落到实处。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感染力。
  第三,丰富教学内容,领会先进思想。要不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实进课堂,结合理论的创新和社会实际的变化向学生宣讲中国现阶段的特征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要不断将体现中国智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不避我国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則选择相关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以“中国梦”“四个全面”“五大理念”“四个自信”等内容为精神纽带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服力。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取得的辉煌成绩,论证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性,印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区实际,挖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人物典型和事例,传播正能量,做到课本与社会、课上与课下的有机结合。   第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思想渗透。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担负起开发制作思政课主干课程“慕课”的任务,努力形成优秀教学团队,打造精品示范课程。另一方面,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强大平台,要求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主动开辟并占领网络阵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时事热点、党的最新政策比如“两学一做”等通过网络在线测试、QQ群、微信公众号、相关手机应用等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走出课堂,深入学生思想实际,把握舆论动态,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效率,构建师生新型交流模式,同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力。
  第五,打造宣传模范,增强传播效果。高校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培养出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学能手。高校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当前国内思政课相关课程教学能手,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当前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意识形态安全的实效还需从网络舆情分析、教师队伍建设、了解学生需求、掌握新媒体运用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只有正视当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提升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回答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面对风云变幻的21世纪,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唯有培育出一批明确党的方向,紧跟党的步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2][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新华网,2019-03-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
  03/18/c_1124250386.htm
  (責任编辑: 姜海晶)
其他文献
在高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创新性实践,是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举措,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抗疫故事”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是我们开展好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以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绝佳素材.当前,如何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培育学生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两个大计”的战略任务,最终都要体现到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
期刊
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是全面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学生覆盖广、分段课时少、学习周期长,以及专任教师缺、内容更新快和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VR技术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将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实
在美英等成熟的证券市场,价值投资是他们主流的投资理念。到目前为止,中国证券市场才20多年,投机性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想有更多投资渠道,而在经济发展的
在当前“大思政”环境下,医学院校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
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凸显的相对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案例介入对于其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探究和认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其对教学模式的转变,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信息化技术中的微课设计,是促进教学模式演变的催化剂,而微视频的应用和体育课教学模式的融合,更进一步的提高
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学校自身特色,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改革措施,探讨基础物理实验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