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桑属(Morus.)8个种叶表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桑属植物上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较窄长,排列不规则,垂周壁微波状起伏。桑叶上、下表皮有非腺毛、腺毛、钟乳体等附属物的分布。桑叶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相对紧密且规则,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且不规则,叶肉细胞中还有大量晶体,钟乳体形状多样,上下表皮中都有分布。气孔器仅分布在叶下表皮,属于无规则型,气孔圆形或椭圆形。气孔面积、气孔形态及表皮毛等特征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桑属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桑属植物叶表皮特征作为该属种间鉴定的指标是可行的,但是依据某个单一的形态特征形状,并不能将各个种之间完全区分开,应该综合多种形态性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桑属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垂周壁;气孔器;分类
  中图分类号: S888.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328-06
  收稿日期:2014-1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1107014);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9GZH0008)。
  作者简介:任强(1982—),男,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E-mail:88545866@qq.com。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叶表皮细胞形状和气孔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分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可以用于科以下属间或属以下种间关系的探讨[1-3]。叶表皮及叶结构特征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的性状已用于多个类群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4-10],均说明叶表皮和气孔器特征是植物系统分类和亲缘关系鉴定的重要指标。
  关博夫曾观察比较了桑叶气孔的形态,发现气孔的大小、多少与桑树染色体的倍性密切相关[11]。余茂德等曾对桑叶气孔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桑叶气孔的大小、多少与染色体倍数呈规律性变化[12]。刘云等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镜对11种蚕用桑品种的叶表皮形态和结构进行过观察研究,认为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在该属植物分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13]。作为桑属形态分类重要辅助手段的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至今尚无人进行过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桑属8个种代表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旨在为桑属植物的系统研究提供微形态学资料,对该属分类学上的部分问题作初步探讨。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取材时间为09:00—10:00,材料选取桑属8个品种,分别标记为1号白桑(Morus alba Linn.)、2号广东桑(M.atropurpurea Roxb.)、3号鸡桑(M.australis Poir.)、4号华桑(M.cathayana Hemsl.)、5号山桑(M.bombycis Koidz.)、6号蒙桑(M.mongolica Schneid.)、7号长穗桑(M.wittiorum Hand Mazz.)和8号川桑(M.notabillis Schneid.),果期的第3张至第5张成熟叶片作为研究对象。
  1.2玻片标本的制作
  1.2.1桑叶表皮离析整体制片剪取若干叶片中部近主脉处0.5 cm×0.5 cm的小块,用蒸馏水漂洗干净,放入Jeffery 离析液(铬酸 ∶硝酸=1 ∶1)中[14]于70 ℃温箱离析1~1.5 h,直至材料周缘泛白,叶肉与叶表皮开始分离,蒸馏水漂洗后,用毛笔清除上下表皮间的叶肉,用1%番红染色,经乙醇系列脱水后,固绿对染,乙醇继续脱水,二甲苯透明,整体封片,加拿大树胶封片。
  1.2.2桑叶石蜡切片法显微制片取FAA固定好的材料,用蒸馏水漂洗3次,洗去固定液,1%番红过夜整染,蒸馏水漂洗后。经乙醇系列脱水,先从低浓度的乙醇开始,然后递增浓度,直至无水乙醇,各级乙醇1~2 h。将脱水后的材料经1/2二甲苯到二甲苯,各级时间为1~2 h。浸蜡2~4 h,石蜡包埋,旋转式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8 μm。脱蜡后用固绿对染,乙醇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加拿大树胶封片。
  1.3观察、测量和统计
  在数码显微影像系统(DMBA400,中国Motic公司生产)中观察、照相、测量。对上下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对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特征、钟乳体细胞、表皮毛等进行观察、统计和照相。在相同倍数下(目镜10×,物镜40×),对每个种随机测量10个视野,每视野测20个气孔器,观察统计气孔器及钟乳体细胞数量,取得平均值。气孔器面积=气孔器长轴长×短轴长;气孔密度=观察面积内气孔器个数/观察面积。本研究所用术语参考文献[10,15-17]。利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9]。
  2结果与分析
  2.1桑属叶表皮共有特征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桑叶表皮离析、桑叶横切面进行观察,结果(图1)显示,桑叶上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形状为多边形(polygonal)、垂周壁平直(straight)、无细胞间隙(图1-A);下表皮细胞较窄长,排列不规则(图1-B),垂周壁微波状起伏;桑叶横切面显示,在细胞表面之间还沉积着1层厚的角质层(图1-C、图1-D)。
  叶离析材料观察结果表明,在桑叶的表皮中还分布大量的表皮附属物,下表皮有或无毛,毛分非腺毛(图1-E、图1-F)和腺毛(图1-G)2种,非腺毛为单细胞,稀疏、长短、粗细不一,表皮毛的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种间差异。腺毛头状,由多细胞组成,由窄柄顶端膨大的分泌细胞组成的囊状毛,柄由1个(有时几个)细胞和1个基细胞组成(图1-G)。
  表皮细胞中还存在一类特殊的细胞,有研究者称之为巨大细胞[19],细胞形状似球形,胞内可见1个清晰的晶状体结构,称为钟乳体(图1-H至图1-M),为碳酸钙性质的晶体[13]。钟乳体形状多样,如圆柱形(图1-I)、扇形(图1-J)等。钟乳体细胞在上下表皮中都有,但上表皮分布相对较多(图1-I至图1-K),表皮毛细胞中也有钟乳体的存在(图1-L,1-M)。   气孔器主要是由2个保卫细胞和它们之间的开口共同组成(图1-N、图1-O)。气孔器形态特征在桑属内比较稳定,只分布在下表皮,无规则型,气孔的形状多为椭圆形或圆形。但气孔面积存在种间差异。
  叶肉表皮细胞内侧为由薄壁细胞组成的叶肉。桑叶的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相对紧密且规则,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且不规则(图1-L、图1-M、图1-P、图1-R),叶肉细胞中还分布大量的晶体(图1-R)。
  主脉的最外层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表面覆盖1层厚的角质层,叶脉表皮细胞内侧为机械组织,具支持作用。机械组织以内为薄壁细胞。其内为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较发达,在横切面上呈近圆形,导管呈辐射环状排列;韧皮部位于木质部外侧(图1-Q),因此桑叶维管束的排列方式为外韧维管束。
  2.2桑属各个种叶表皮特征
  从图2可以看出,桑属植物气孔器形状分为圆形(图2-A、图2-B、图2-G)和椭圆形(图2-C至图2-F、图2-H)2种类型,除白桑、广东桑、长穗桑外,其余种都是椭圆形。如表1所示,气孔面积在桑属内存在显著差异,气孔面积最大的种为华桑,达(143.82±8.85) μm2;气孔面积最小的为山桑,达 (76.22±4.42) μm2 。种间气孔密度也有一定差异,气孔密度最大种为长穗桑,达(1 614±21) 个/mm2;气孔密度最小的种为蒙桑,达 (1 098±12) 个/mm2 。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片上表皮钟乳体细胞顶面进行观察,统计其钟乳体细胞数量。不同种的钟乳体细胞形态各异,大多数钟乳体细胞顶面为球形(图2-I至图2-L、图2-N至图2-P),如白桑、广东桑、鸡桑、华桑、蒙桑、长穗桑、川桑;少数呈梯形状(图2-M),如山桑。有些研究者曾根据钟乳体细胞的形状来对不同品种的桑树进行分类[13,19]。表1显示,在上表皮细胞中钟乳体细胞最多的是长穗桑,为 (10.50±0.79) 个/mm2 ;分布最少的是蒙桑,为 (7.50±009) 个/mm2。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上的表皮毛进行观察,发现表皮上的非腺毛形态各异(图2-Q至图2-X),在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长穗桑无表皮毛分布,在叶表皮上偶见有直或弯曲的瘤状小突起(图2-Q)。蒙桑无表皮毛分布(图2-R)。川桑表皮毛疏生,基部显著膨大,先端锐尖,整个毛形呈三角形(图2-S),表皮毛长度为21.9~75.6 μm,基部宽度为19.6~33.9 μm。白桑表皮毛疏生,基部近扁圆球形显著膨大,尾尖渐细,整个毛形呈长漏斗状(图2-T),表皮毛长度为23.6~49.2 μm,基部宽度为12.5~28.8 μm。山桑表皮毛与白桑相似,分布较少,基部突然显著膨大,先端尾尖,毛呈短漏斗形或长圆锥状(图2-U),表皮毛长度为 16.2~32.5 μm ,基部宽度为12.7~23.8 μm。广东桑表皮毛基部膨大,先端渐尖,有弯刀状和漏斗状2种类型(图2-V),表皮毛长度为25.5~62.2 μm,基部宽度为 17.5~25.2 μm 。鸡桑毛中下部椭圆形膨大近等粗,渐尖,先端渐尖,直或弯曲(图2-W),表皮毛长度为 24.2~169.8 μm ,基部宽度为19.9~36.9 μm。华桑表皮毛密生,柔软,基部不膨大、较长、有弯曲(图2-X),表皮毛长度为207.5~352.1 μm,基部宽度为10.6~30.2 μm。
  3讨论
  3.1桑属植物叶表皮及叶肉性状具有相似性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研究的8个桑种上表皮细胞排列规则、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较窄长,排列不规则,垂周壁微波状起伏。桑叶上、下表皮都有表皮毛、腺毛等附属物分布。在上下表皮中都有钟乳体细胞,但上表皮分布相对较多,表皮毛细胞中也有钟乳体的存在。气孔器分布特征在桑属内比较稳定,均为下表皮具有气孔器,气孔类型属于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细胞的排列相对紧密且规则,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且不规则,叶肉细胞中还有大量的晶体分布。这些种间比较多的相似的特征说明桑属植物是1个自然的分类群,把这些植物归入到1个属中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桑属植物气孔器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桑属植物叶表皮特征有很多相似性,但在气孔器形态、气孔面积、气孔密度等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依据不同特征可以获得不同的分类群,根据气孔面积可以把各桑种分为3类:华桑、广东桑、长穗桑气孔面积(均大于100 μm2)归为一类;鸡桑、白桑、蒙桑气孔面积(介于80~100 μm2)归为一类;川桑、山桑(均小于 80 μm2)为一类。根据气孔器形态可以把各桑种分为圆形、椭圆形2类:白桑、广东桑、长穗桑归为一类;鸡桑、华桑、蒙桑、川桑、山桑为一类。按照传统的分类,白桑、广东桑、长穗桑、华桑属于无花柱类,应归为一类,这与传统分类出现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中气孔面积最大的种为华桑,最小的为川桑,气孔密度最大的种是长穗桑,最小的种是蒙桑,说明桑属植物种间气孔器的特征差异是明显的,可以作为该属植物种间鉴定的重要指标。
  3.3桑属植物表皮毛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表皮毛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表皮毛形态各异,种间差异明显。根据表皮毛的形态特征规律,将桑种分为3类:(1)长穗桑、蒙桑相似,无表皮毛分布;(2)川桑、白桑、山桑、广东桑表皮毛疏生、较短,基部膨大,先端尾尖,整个毛呈漏斗状、弯刀状或三角形等;(3)鸡桑、华桑表皮毛密生、较长,柔软,基部膨大不显著,先端有弯曲。从叶表皮毛的显微特征推测:桑属植物演化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长穗桑、蒙桑→川桑、白桑、山桑、广东桑→鸡桑、华桑。
  3.4桑属植物叶表皮研究的争论
  迄今为止,关于叶表皮及气孔器特征在其他属植物分类中已广泛应用,但在桑属植物内研究较少。关博夫等曾对桑叶气孔的形态进行观察,发现气孔大小、数量等特征在桑树品种间有差异[11-12],本研究与其结果基本相似。胜又藤夫曾把桑巨大细胞的形态及突起的长度作为分类的依据,将桑树分为4个类型。由于本试验的取材有限,没有发现桑属植物钟乳体细胞形态的显著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刘云等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镜对11种蚕用桑品种的叶表皮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品种间在表皮、叶肉和叶脉上的构造基本相似,主要的差别在于气孔密度、上表皮细胞中的钟乳体细胞数量[13]。   背密被白色柔毛;广东桑叶背面无毛,叶脉疏生白色柔毛;鸡桑叶面密生短刺毛,背面疏被粗毛;华桑叶面粗糙有毛,叶背密生柔毛。本研究观察结果与传统的形态描述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结论的正确性,同时还发现表皮毛特征对于桑属植物种间鉴定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徐淑红等认为,毛状体的种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随着植物分布区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可以随生境的不同在其数目上有所改变,应用毛状体的类型和其他相关性状可以对植物进行鉴定[22],本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毛状体特征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鉴定。
  4结论
  桑属植物叶表皮及叶肉性状具有一定相似性。气孔器形状、气孔面积、气孔密度、钟乳体细胞形状、钟乳体细胞数量、表皮毛形态等特征存在种间差异,根据气孔面积把桑属分为3类,依据气孔器形态可以把桑属分为2类,依据表皮毛特征可以分为三大类,桑属植物叶表皮特征作为该属种间鉴定的指标是可行的,但是依据某个单一的形态特征形状,并不能将各个种之间完全区分开,因此应该综合多种形态性状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Kumar U S A,Murugan K. 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foliar micromorphology and their systematic relevance in the genus Solanum(Solanaceae)[J]. Prospects in Bioscience,2013,5(40):343-349.
  [2]Dean M P,Ashton A. Leaf surfaces as a taxonomic tool:the case of Carex section Phacocystis(Cyperaceae)in the British Isles[J].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2008,8(273):97-105.
  [3]Pan K Y,Lu A M,Wen J. Characters of leaf epidermis in Hamamelidaeeae(S.L.)[J]. Acta Phytotax Sin,1990,28(1):10-26.
  [4]Li H M,Hiekey L. Leaf architeeture and systematics of the Hamamelidaeeae sensu lato[J]. Acta Phytotax Sin,1987,26(2):96-110.
  [5]Jaime A. Teixeira da silva,duong tan Nhut.control of plant organogenesis:genetic and biochemical signals in plant organ form and development[J]. Thin Cell Layer Culture System,2003,3(4):135-190.
  [6]孙稚颖,李法曾.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研究[J]. 中药材,2007,5(7):780-785.
  [7]蔡敏,朱华,王红,等. 亚洲粗叶木属及相关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J].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5):497-512.
  [8]吕海亮,吴世安,杨继,等. 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在黄精族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分类学报,2000,35(1):30-42,96-99.[9]曹丽敏,王志新,曹明,等. 中国无患子科植物的叶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4,36(4):419-432.
  [10]Dilcher D L. Approaches to the identication of Anhiosperm lemains[J]. Bot Rew,1974,12(40):68-130.
  [11]关博夫.クケ科(Morus tliliae folia Makino)のタノム构成たつぃこ[J]. 日蚕杂,1966,35(1):19-20.
  [12]余茂德,韩厚春,刘地英,等. 不同倍数体桑树叶片气孔的观察比较[J]. 蚕业科学,1989,15(4):238-241.
  [13]刘云,张萍,肖宜安,等. 蚕用桑不同品种叶表皮形态和结构的比较研究[J]. 广西植物,2006,26(2):125-131.
  [14]郑国锠. 生物显微技术[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32-135.
  [15]Willknson H P. The plant surfance(mainly leaf)[M]//Anatomy of dicotyledons. 2th ed. Oxford:Clarendon Press,1979:97-117.
  [16]伊稍 K. 种子植物解剖学[M]. 李正理,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17]王宇飞,陶君容. 植物角质层分析术语新体系[J]. 植物学通报,1991,8(4):6-13.
  [18]张文彤. 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 北京:希望出版社,2002:119-329.
  [19]李东升,张和禹. 桑树种与品种分类研究进展[J]. 中国蚕业,2003,37(3):22-24.
  [20]张秀实,吴征镒,曹子余,等. 中国植物志:第23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63.
  [2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1-253.
  [22]徐淑红,邢怡,于丽杰,等. 黑龙江省十字花科植物叶表皮毛状体扫描电镜观察[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18(2):91-95.刘广娜,赵权,杨祥波,等. 赤霉素和矮壮素对水飞蓟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334-336.
其他文献
每个人小时候的暑假时光除了汽水、短裤、电风扇外,还有无处不在的补习班。  我走过一段短短的补习班之路。  那是在2008年那个充满激情的夏天,人人高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健儿在北京赛场上挥洒汗水为国争光,而刚学会了电脑基本操作的我努力广交好友,在QQ上和各地年方二八的小姐姐聊得热火朝天。  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种感觉妙不可言啊!像夏梦里的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摘要:比较14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农艺性状、拮抗性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14个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大致可以分为5大类群,菌株P14、P2、P1、P6、P7、P8和P4为第1类群,菌株P11为第2类群,菌株P13、P10、P5为第3类群,菌株P12和P3为第4类群,菌株P9为第5类群;拮抗试验和同工酶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桑枝;杏鲍菇;生物学特性;遗传差异;同工酶  中图
摘要:中科甜3号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通过回交系选育的甜高粱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中熟、丰产、较耐盐、抗倒性也较好,适宜于江苏省盐碱地和脱盐地种植。简要介绍甜高粱新品种中科甜3号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甜高粱;耐盐;中科甜3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4.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
老刀不姓刀,姓黄,鉴于他总是喜欢把“砍几刀”挂在嘴边,且格外喜欢念念叨叨,我们便给他取了个外号——老刀。  老刀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这些“人见人打”的高中班主任。  老刀是个好人。  这是我们对他的统一评价,但是奇怪的是,即便所有人都如此认为,他也并不讨喜。  或许这个世界就是有这么一些人,纵使慈眉善目待人和善,也得不到喜愛。  但是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原本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得不得到我们这些学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广州市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基本呈现出一致性规律,依次表现为花都区>黄浦区、白云区>天河区,全磷含量在4个地区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可知,广州市微生物量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低,由此可知土壤微生物量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广州市土壤
疫情原因,常去买菜的小菜场关门了,只能转战大超市。昨天,我拿着三天才能用一次的出门证前往超市采购。  特殊时期,水产柜台的师傅忙不过来,所有的鱼只卖不杀,顾客得把活鱼拎回家自行处理。  我在水箱前思想斗争了好一会儿。  买?我这辈子从未杀过鱼,太血腥了,有些害怕。  不买?小区管制,难得的出门机会,我对水煮鱼也是真爱。  正当我纠结之际,倒数第二条黑鱼被另一位顾客挑走,我再也按捺不住了,决定带这条
摘要:根据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2014年3—5月大型拖网渔船“龙腾”轮、“开利”轮于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采集的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对其产量与CPUE、南极大磷虾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群体组成、性腺发育和摄食情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南极大磷虾体长分布范围在18.12~58.71 mm之间,优势体长组为3700~45.99 mm,占测定总数的78.79%;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莓汁和黑莓果酒中有机酸含量。采用美国Agilent SB-C18(4.6 mm×150 mm,5 μm)为分析柱;流动相:0.5%(NH4)2HPO4-H3PO4缓冲液(磷酸调pH值为2.0);温度: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20 μL。建立了检测黑莓果酒中主要的6种有机酸(酒石酸、L-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D-苹果酸
摘要:以李亚科的矮扁桃(Amygdalus nana)、长梗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光核桃(Amygdalus mir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等5种野生资源种仁中油脂含量和成分为研究对象,按照国标GB/T 5512—2008索氏抽提法对种仁油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矮扁桃、长柄扁桃、蒙古
摘要:生态脆弱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既要考虑区域的产业优势、资源禀赋,更要考虑到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优选出既具有区位比较优势又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生态脆弱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选择。利用区位商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怒江州1990—2011年农业产业结构,林业和畜牧业是怒江州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是生态环境影响系数较小、生态效应较好的产业,将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