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经典 洗亮眼睛 净化心灵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zha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先秦诸子选读》并非枯燥乏味的梳理文意,而是一种与“那些遥远而亲切的灵魂”对话,从而让学生洗亮眼睛,净化心灵。选读本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诠释。
  关键词:先秦诸子 教学激趣 诵读思辨 涵泳其中
  先秦,是华夏民族理性自觉的年代,更是华夏民族正源生成的年代。经过两千多年积淀,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先秦诸子选读》已然成为人们精神的后花园。易中天读孔子见“恻隐之心”,得“仁爱精神”,读孟子见“浩然之气”,得“义勇精神”,读荀子见“事在人为”,得“自强精神”。名家的解读固然让我们醍醐灌顶,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读更让我们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激趣—寻根—回归经典
  新课标指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让学生回归经典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中天、于丹等教授走上央视“百家讲坛”,二人或幽默诙谐或朴素温馨的解读,尤其适合高中生的口味。我们采用拿来主义,选取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介绍《先秦诸子选读》时,我们选取了易中天的《我读先秦诸子》,让学生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个全面了解;如在《论语》导读课上,播放孔庆东的《我读经典》,激发学生对孔子思想及命运的兴趣;再如在讲授《庄子》之前播放于丹的《庄子心得》,掀起学生的阅读热潮。
  在《论语》导读课上,我们让学生思考到底谁才能代表中国文化。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探究,明白了一个道理: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不是任何一个人所能够代表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经典,才能够为心灵成长打上淳朴的文化底色,奠定厚实的基石。从而让学生明白所谓“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这些思想精髓,就是我们的思想之根、思想之源。读懂它们,并让其精髓融进我们的血液,我们才不会是漂浮的云、无源的水、无本的木。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就如同进入时光隧道,进行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
  文字是静默无声,但我们可以贴近先贤的心灵,聆听智者的声音,在自觉不自觉中,获得心灵的涅槃。
  诵读—思辨—洗亮眼睛
  古代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一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声中,我们教学《先秦诸子选读》,也采取了多种诵读形式,如齐读、分角色朗读、情境诵读等,让琅琅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和再现先秦诸子的情思美感,并在思辨中领会先秦诸子伟大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选文中人物对话语气丰富,如《当仁,不让于师》中有孔子弟子对老师的敬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有孔子对弟子伯牛、颜渊的深爱(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读出这些语气,人物形象就会从文本中鲜活起来。大家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印象中似乎是一个成天板着个铁板脸充圣人的迂腐老头,但读“孔子去见南子(卫灵公夫人,名声不好。当时把持着朝政)”一段,连连发誓(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学生们发出了会心一笑,因为在朗读中他们感受到圣人孔子有着常人一样的平常性格,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还可见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我们不仅感受到其人可亲,更感受到其人可敬。
  在很多的时候,只要提及儒家的思想,人们总是想到他们的理想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在《论语》的学习中,我们却看到了一颗“知其不可而为之”执著心灵。在“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的动荡时代,在长沮、桀溺、接舆等一类人潇洒清高过一生的时候,而孔子却能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孔子的这种勇于担当匡救天下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以及不言放弃的精神,对于追求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的当今社会不良风气,无疑是一剂良药。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各抒己见”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
  孔子,世人称之为“圣人”,有着“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的称誉,其最得意的学生颜渊都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而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而孔子却又说“当仁,不让于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现在还有意义吗?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学生经过激烈的课堂争辩,对孔子的“仁道”的精髓有了更深的理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要自告奋勇,积极主动上前。
  涵泳—默化—净化心灵
  朱熹曾说:读书“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教学目标要点中也提出:“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可见涵咏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据此,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我们让经典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把诸子相关内容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加强合作探究,让学生去“联想”,去“比较”,去“体会”,在换位体察中,在设身处地中,去联系自己,找差距,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感受,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易中天说: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孟子是先秦诸子中最“热”的,血也热,心也热,肠子也热。确实,有几个人能像孟子?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时代,把黎民百姓看得高于“社稷”、“国君”!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至今都熠熠生辉。
  在教学《孟子》的过程中,我们就采用了与现实社会接轨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社会现实、社会热点进行探讨,如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请看学生们的回答: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这让我仿佛看到了杜甫在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看到了鲁迅在奋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看到了温家宝总理疲惫的面容和有力的挥手……聆听这些声音,会让我们感到一股正气正在冉冉升起。
  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指出要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才能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高境界。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则将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而天地境界似乎只有庄子能及。在很多时候,生命是会陷入绝境的,陷入绝境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其实,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庄子》,在潜移默化中同样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
  在教学《庄子》中,我们侧重了一个主题:境界与命运。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如选境界、说境界以及拓展阅读境界(《大无大有周恩来》梁衡),一步步熏陶、浸染,让学生明白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让学生深深震撼的是周恩来,周恩来总理在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以及大爱大德。
  涵泳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建立了一种精神底子,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底子。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等八个生字,写好“怎、思”等十个字。  2.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识记“枣、浅、秃”等八个生字。  2.指导学生写好“心”字底。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听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春天。  2.师:孩子们,你们看,春天的使者来
期刊
教育智慧的显现取决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繁忙的工作、浮躁的心绪,现在的教师中有不读书者也似乎司空见惯。受“浅阅读”、“时尚文化”、“快餐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学生个个勤于电脑,却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而荒于人情。可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经济大发展的社会潮流中离我们的经典文化是越来越远了。  在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冰心等九名德高望重的文学前辈们便指出:“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长河现在在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阿紫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运用,很好地开拓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时空,特别是在阅读和综合实践方面把教材“小书”和生活“大书”融为一体起到了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如何整合更好发挥作用谈了有益的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整合 阅读、综合实践    一、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
期刊
《英语教学大纲》写道:“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可见英语教学与德育关系极为密切。当然,在英语课堂上德育的渗透不是用一些套话或是单
期刊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编写中学《物理》教科书的根本出发点,而物理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内容的学习来提高。本人在担任“中加双高中文凭班” 中方物理老师时,对我国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和加拿大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借鉴其他国家教材编写之精华,探索教材编写如何更好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1.教材内容选择的比较 。我国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为达到全面
期刊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后再通读几遍就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实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韵律,语言更精练,表达方式也特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教学《伯牙绝弦》时,在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后,笔者设计了“四读”阶梯,以达到理解文意、领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  一、初读——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揭示课题后,教师就课题
期刊
在现行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之前,都有一个导读部分,有的语句优美,有的饱含深情,有的引人思考,有的充满趣味。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简短文字的作用,我来谈一点看法。  首先,关注导读,树立单元意识  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依据主题单元安排的,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在课文表达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导读就是单元学习的引子,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需简要
期刊
数学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把练习课上成了“做题课”,想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结果事倍功半,学生对练习课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练习效果。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设计练习课呢?  一、练习课设计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自控性较差,许多时候还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为练习课没有新授课有吸引力,学生容
期刊
一、谈话设疑,直奔主题  师:(出示天鹅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天鹅!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天鹅给你留下的印象?(生说)  师:是啊,纯洁、美丽、高雅,这是天鹅留给我们的印象!可是有一群天鹅,特别是一只老天鹅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使一位猎人永远挂起了他的猎枪!这是为什么呢?  二、读写结合,倾诉感动  师:(出示“冰封湖面”的画面)那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可是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
期刊
作文教学中除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还要写出创意。这创意就是新意,只有在学生的求异思维渐渐得到培养的基础上才可能萌发出来。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这种思维方法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束缚,提倡从不同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它使不同的思路犹如发源于不同高山的大川一般,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殊途同归,流入“创新”的汪洋大海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