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好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共性问题 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3-02
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管理的动态平衡中把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统一起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产出投入比,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
(1)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实验室建设包括了实验室基础建设(包括实验场所、实验环境等),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等方面。现阶段,在高校的众多事物中,学校领导层往往最先考虑校园环境的改善或者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关注点落在理论教学和科研经费上,容易忽视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室队伍建设,造成高水平人员不愿承担低层次的工作,低水平人员无力承担高层次的工作,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2)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
高水平的实验室是高校实力的重要体现,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国家对高校教育投入经费的增加,各高校在加大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投入的同时,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步伐也在加快。但是,在购置设备的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基础性设备重复购置、专业性设备购置后利用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3)管理制度混乱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更是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管理制度混乱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不畅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2.对管理问题的探讨
(1)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实验室专业队伍建设重视不足,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只降不升。受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高校的领导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因此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验室工作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使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要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将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将经验与技能继承并发展,并科学地安排各人员的工作岗位,根据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制定出各岗位详细的工作内容,让每个工作人员各尽其职;其次,量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规范和管理。以考评促管理,通过服务学生的质量和人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科研生产的成果等方面来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另外,对实验室贡献大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实行奖励工资和提高福利待遇,这样可以起到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2)合理调配,优化实验资源
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根据校、院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大小进行统一规划,分轻重缓急制订购置计划。购置计划应由各相关专业或实验室提出,并上报学院和学校,经同意后方可购置。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购置后的闲置问题。
应积极尝试在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室开放,包括从基础性设备、实验人员、实验内容上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实验室,满足师生课外实践和其他科研项目的需求,例如师生参加的各类竞赛项目,实验室都应该给予支持。
(3)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制度,仪器设备的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的领用与保管制度,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销制度,仪器设备产品说明书文档管理制度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学院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
责任追究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只有做到责任明确,逐级落实,各负其责,才能将人力资源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责任分工时,一件事可以由多个人来完成,但是一定要做到专事专人负责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管事的人较多,意见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出现完不成任务或者出现事故的现象。具体到每一个实验人员也要制定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度,结合考评制度让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感受到压力,切实认真负责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有利于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比如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以实验室的科研生产为例:实验室负责人每天召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召开十五分钟左右的早会,及时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部署今天的工作任务,把昨天和今天的工作信息通过早会传递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科研生产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早会模式能调动起实验室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高校实验室首先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培训,结合考核制度把安全作为考核的首要指标,从思想上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其次,实验室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并针对每一个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预案,备好一些基本的急救工具和药物。最后,实验室可以根据教学或科研的分工将实验室人员分为若干个安全责任小组,通过安全责任小组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审批制度:实验室主要原材料、化学品,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等严格实行审批制度,由安全责任小组长负责进行审批。审批项目中必须明确包含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数量等事项;水、电、惰性气体等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实行安全责任落实签到制度(2)監督制度:每天由实验室负责人和一个安全责任小组长不定时对所有的安全检查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处置,对安全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可以采取批评、扣发当月奖金(或年终奖)、取消职称评审甚至开除等措施。
3.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管理者依靠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设备进行有计划安排,为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属于一种刚性管理。实验室文化管理则属于柔性管理,有学者赞成推行其管理的人性化,本文不持反对意见。但是至今,刚性管理依然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历.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科技资讯》,2010.11
[2]钱泉,康黎明,孟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黑龙江教育》,2011.11
[3]朱军荆,恒志. 高校实验室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的探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5)
[4]王松武,王伞. 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共性问题 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3-02
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管理的动态平衡中把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统一起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产出投入比,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
(1)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实验室建设包括了实验室基础建设(包括实验场所、实验环境等),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等方面。现阶段,在高校的众多事物中,学校领导层往往最先考虑校园环境的改善或者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关注点落在理论教学和科研经费上,容易忽视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室队伍建设,造成高水平人员不愿承担低层次的工作,低水平人员无力承担高层次的工作,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2)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
高水平的实验室是高校实力的重要体现,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国家对高校教育投入经费的增加,各高校在加大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投入的同时,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步伐也在加快。但是,在购置设备的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基础性设备重复购置、专业性设备购置后利用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3)管理制度混乱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更是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管理制度混乱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不畅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2.对管理问题的探讨
(1)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实验室专业队伍建设重视不足,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只降不升。受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高校的领导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因此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验室工作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使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要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将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将经验与技能继承并发展,并科学地安排各人员的工作岗位,根据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制定出各岗位详细的工作内容,让每个工作人员各尽其职;其次,量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规范和管理。以考评促管理,通过服务学生的质量和人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科研生产的成果等方面来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另外,对实验室贡献大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实行奖励工资和提高福利待遇,这样可以起到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2)合理调配,优化实验资源
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根据校、院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大小进行统一规划,分轻重缓急制订购置计划。购置计划应由各相关专业或实验室提出,并上报学院和学校,经同意后方可购置。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购置后的闲置问题。
应积极尝试在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室开放,包括从基础性设备、实验人员、实验内容上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实验室,满足师生课外实践和其他科研项目的需求,例如师生参加的各类竞赛项目,实验室都应该给予支持。
(3)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制度,仪器设备的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的领用与保管制度,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销制度,仪器设备产品说明书文档管理制度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学院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
责任追究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只有做到责任明确,逐级落实,各负其责,才能将人力资源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责任分工时,一件事可以由多个人来完成,但是一定要做到专事专人负责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管事的人较多,意见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出现完不成任务或者出现事故的现象。具体到每一个实验人员也要制定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度,结合考评制度让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感受到压力,切实认真负责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有利于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比如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以实验室的科研生产为例:实验室负责人每天召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召开十五分钟左右的早会,及时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部署今天的工作任务,把昨天和今天的工作信息通过早会传递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科研生产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早会模式能调动起实验室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高校实验室首先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培训,结合考核制度把安全作为考核的首要指标,从思想上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其次,实验室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并针对每一个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预案,备好一些基本的急救工具和药物。最后,实验室可以根据教学或科研的分工将实验室人员分为若干个安全责任小组,通过安全责任小组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审批制度:实验室主要原材料、化学品,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等严格实行审批制度,由安全责任小组长负责进行审批。审批项目中必须明确包含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数量等事项;水、电、惰性气体等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实行安全责任落实签到制度(2)監督制度:每天由实验室负责人和一个安全责任小组长不定时对所有的安全检查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处置,对安全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可以采取批评、扣发当月奖金(或年终奖)、取消职称评审甚至开除等措施。
3.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管理者依靠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设备进行有计划安排,为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属于一种刚性管理。实验室文化管理则属于柔性管理,有学者赞成推行其管理的人性化,本文不持反对意见。但是至今,刚性管理依然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历.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科技资讯》,2010.11
[2]钱泉,康黎明,孟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黑龙江教育》,2011.11
[3]朱军荆,恒志. 高校实验室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的探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5)
[4]王松武,王伞. 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