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牧区小学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和住校学生,在农村牧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农村牧区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农村牧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一浅谈。
【关键词】农村牧区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农村牧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农村牧区小学生大部分为住校生、留守儿童群体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生态移民等政策调整,留守儿童已经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留守儿童因学校教育偏差、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如焦虑与自卑,任性与自我中心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等。其次是住校小学生,由于农村牧区地处偏僻,农牧民家离学校较远,所以很多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成为继留守儿童后的一个新群体。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农村牧区家长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意识较为淡薄,住校小学生在成长中没有稳定安全的环境,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造成住校小学生、留守儿童心理亚健康。
2、农村牧区家长、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
在我国农村牧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尤其是农村牧区的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没有接触或了解甚少。很多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因心理健康引起的负面现象时,家长或者一些没有配备心理咨询老师的学校都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农村牧区许多家庭都是以让孩子考上好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而一些学校也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主要目标,这种过重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都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农村牧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设备配备较弱
在农村牧区,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学校没有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都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形成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和学生形成共识。同时,乡村牧区学校基础设施薄弱,不能像城市学校有较好和完善的设备资源,有的基层牧区学校甚至没有校舍来建立心理咨询室,更谈不上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等专业心理咨询室配置。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成为农村牧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二、农村牧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探讨
1、从源头抓起,控制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乘借中央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关政策,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减少农牧民外出务工人数;同时认真落实农村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工作,在移民村或安置点设置小学,从源头控制,减少留守儿童,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2、在农村牧区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
农村牧区小学应该设立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在家长中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作用,并得到家长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形成家长-学生-老师-家长的良好循环效益,形成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完善教育,达到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牧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目标,从而让农村牧区小学生真正健康快乐成长。
3、在农村牧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大力打造健康学习环境
按照国家标准,在农村牧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统一购置心理咨询器材,配置完善较为先进的心理咨询室,将硬件建设起来。与此同时,农村牧区学校应该依托和利用学校的历史文化,从三个个方面来打造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一是抓好校园环境建设,通过绿化、硬化、亮化等来体现学校的整洁、明亮、美丽、新颖等学校风貌,让学校变成学生修身养性的绿色环境;二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挖掘学校历史、人文等文化,通过开展艺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整理编写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建立提升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打造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绿色学习环境;三是抓好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的“四风”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心态,打造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
4、在农村牧区学校配置专业心理健康老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老师短缺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齐心协力。一是大力招聘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来补充到农村牧区学校当中来,通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来带动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积极培训乡村牧区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通过集中培训、专家下乡、教师自我进修、校际交流提升等各种有效的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提升现有农村牧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心理健康咨询技术技能迅速的充实到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中来。
5、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思路,多方位探索农村牧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
[3]杨敏毅 鞠瑞利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4]中国教育报.2007.
[5],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
【关键词】农村牧区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农村牧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农村牧区小学生大部分为住校生、留守儿童群体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生态移民等政策调整,留守儿童已经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留守儿童因学校教育偏差、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如焦虑与自卑,任性与自我中心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等。其次是住校小学生,由于农村牧区地处偏僻,农牧民家离学校较远,所以很多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成为继留守儿童后的一个新群体。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农村牧区家长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意识较为淡薄,住校小学生在成长中没有稳定安全的环境,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长此以往,造成住校小学生、留守儿童心理亚健康。
2、农村牧区家长、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
在我国农村牧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尤其是农村牧区的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没有接触或了解甚少。很多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因心理健康引起的负面现象时,家长或者一些没有配备心理咨询老师的学校都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农村牧区许多家庭都是以让孩子考上好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而一些学校也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主要目标,这种过重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都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农村牧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设备配备较弱
在农村牧区,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学校没有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都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形成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和学生形成共识。同时,乡村牧区学校基础设施薄弱,不能像城市学校有较好和完善的设备资源,有的基层牧区学校甚至没有校舍来建立心理咨询室,更谈不上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等专业心理咨询室配置。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成为农村牧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二、农村牧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探讨
1、从源头抓起,控制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乘借中央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关政策,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减少农牧民外出务工人数;同时认真落实农村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工作,在移民村或安置点设置小学,从源头控制,减少留守儿童,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2、在农村牧区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
农村牧区小学应该设立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在家长中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作用,并得到家长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形成家长-学生-老师-家长的良好循环效益,形成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完善教育,达到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牧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目标,从而让农村牧区小学生真正健康快乐成长。
3、在农村牧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大力打造健康学习环境
按照国家标准,在农村牧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统一购置心理咨询器材,配置完善较为先进的心理咨询室,将硬件建设起来。与此同时,农村牧区学校应该依托和利用学校的历史文化,从三个个方面来打造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一是抓好校园环境建设,通过绿化、硬化、亮化等来体现学校的整洁、明亮、美丽、新颖等学校风貌,让学校变成学生修身养性的绿色环境;二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挖掘学校历史、人文等文化,通过开展艺术、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整理编写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建立提升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打造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绿色学习环境;三是抓好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的“四风”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心态,打造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
4、在农村牧区学校配置专业心理健康老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老师短缺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齐心协力。一是大力招聘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来补充到农村牧区学校当中来,通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来带动农村牧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积极培训乡村牧区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通过集中培训、专家下乡、教师自我进修、校际交流提升等各种有效的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提升现有农村牧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心理健康咨询技术技能迅速的充实到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中来。
5、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思路,多方位探索农村牧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
[3]杨敏毅 鞠瑞利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4]中国教育报.2007.
[5],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