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6月,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和上市后的财务造假退出A股市场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集到对财务造假的愤恨和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担忧上。会计的本质职能本是核算和监督,可为何财务造假在业内早已司空见惯?面包和操守真的不可兼得么?本文从会计人员个体出发,探讨会计自觉对会计行业规范、会计职业操守保持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会计自觉;财务造假;职业道德
资本市场的不太平使得中国证监会连出重拳,对行业内财务造假的公司严惩不贷。其中创业板公司欣泰电气财务造假的大手笔不禁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欣泰电气IPO过程中的三个时间节点虚构回收应收账款3.81亿元和其他应收账款0.87亿元,实际控制人占有公司资金达0.64亿元且未在年报中披露。证监会除了对公司和责任人予以警告和罚款以外,欣泰电气的董事长和总会计师将面临着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惩罚。追溯历史,南纺股份、万福生科、云投生态等造假上市案例,使得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造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在行业内也已成为几乎公开的秘密,只是有的性质恶劣到构成犯罪,有的数额较小难以定性而已。但无论如何,财务造假与会计人员都是密不可分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格外的苍白和无力。因此,重提会计自觉,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对会计人员的大众形象和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是当下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会计自觉的内涵和必要性
(一)会计自觉的内涵
自觉,顾名思义,自我觉醒,自我觉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觉的意义是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自觉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会计自觉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充分认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要求的品质。实际上会计自觉是对每个会计人而言的,会计自觉是会计人的信仰在行动中的体现,它的存在要求会计人员既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又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因此会计人员权利的行使也是建立在会计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二)保持会计自觉的必要性
1.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需要。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尚不成熟,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财务报表扮演着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中介,透过财报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和现金流等情况,是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而资本市场却在不断上演着财务造假的戏码,给价值投资蒙上了阴影,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保持会计人员充分的会计自觉性,是财务报表可信度的根本保障,对净化资本市场的造假横行的空气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不仅是我国A股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更是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2.微观企业和个人的需要。如今,公司里会计信息严重失误,假账盛行,公司绩效整体低下,企业管理疲软无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无法约束人们的各种不良行为;根本原因是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真假、是非等界限模糊,因此针对会计人来说,时刻保持会计自觉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都尤为重要。会计自觉和其他社会上的自觉性一样,只具有道德规范力而不具有制度约束力,但它作为会计人的信仰在工作中的体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比法律、制度更加具有效力。
二、提高会计自觉的途径
(一)完善资本市场规章制度,加重财务造假惩罚力度
尽管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的执法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的,但相关制度设计导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尚难以发挥出法律震慑作用。从欣泰电气等公司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件可以看出,我国造假受到的行政处罚远远小于违法所得的畸形现状才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的主要推手。这不仅显示了我国立法缺失、执法不足的现状,还表明我国监管效力弱,处罚力度难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因此,我们应从立法上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的思想,加大惩罚力度,遏制财务造假。
(二)增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财务造假虽主要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但这绝不是会计人员或财务部门单方面就可以实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会计人员造假的数据来源于业务,财务造假的决策来源于高层。因此做好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严查,也是提高会计自觉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也尤为重要。就注册会计师而言,目前来说“高含金量”的注会头衔似乎成了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第一认知。可通过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造假案件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在造假案中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高含金量的注册会计师却输在了不高的职业素养上。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强会计人员专用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水平,道德修养上的潜移默化教育才是形成会计自觉最有力的手段。
总之,提高会计自觉,既要靠外界的推动力,也要靠自身修养的不断升华,只有二者双管齐下,才可以使每个会计人员从主观上去形成自觉的意识,自觉约束自身,既拥有面包,也拥有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王开田.会计行为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慧娟.浅析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及规避措施[J].金融经济,2008(11).
[3] 王跃堂.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10(1) .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会计自觉;财务造假;职业道德
资本市场的不太平使得中国证监会连出重拳,对行业内财务造假的公司严惩不贷。其中创业板公司欣泰电气财务造假的大手笔不禁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欣泰电气IPO过程中的三个时间节点虚构回收应收账款3.81亿元和其他应收账款0.87亿元,实际控制人占有公司资金达0.64亿元且未在年报中披露。证监会除了对公司和责任人予以警告和罚款以外,欣泰电气的董事长和总会计师将面临着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惩罚。追溯历史,南纺股份、万福生科、云投生态等造假上市案例,使得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造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在行业内也已成为几乎公开的秘密,只是有的性质恶劣到构成犯罪,有的数额较小难以定性而已。但无论如何,财务造假与会计人员都是密不可分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格外的苍白和无力。因此,重提会计自觉,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对会计人员的大众形象和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是当下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会计自觉的内涵和必要性
(一)会计自觉的内涵
自觉,顾名思义,自我觉醒,自我觉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觉的意义是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自觉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会计自觉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充分认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要求的品质。实际上会计自觉是对每个会计人而言的,会计自觉是会计人的信仰在行动中的体现,它的存在要求会计人员既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又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因此会计人员权利的行使也是建立在会计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二)保持会计自觉的必要性
1.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需要。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尚不成熟,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财务报表扮演着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中介,透过财报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和现金流等情况,是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而资本市场却在不断上演着财务造假的戏码,给价值投资蒙上了阴影,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保持会计人员充分的会计自觉性,是财务报表可信度的根本保障,对净化资本市场的造假横行的空气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不仅是我国A股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更是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2.微观企业和个人的需要。如今,公司里会计信息严重失误,假账盛行,公司绩效整体低下,企业管理疲软无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格,无法约束人们的各种不良行为;根本原因是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真假、是非等界限模糊,因此针对会计人来说,时刻保持会计自觉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都尤为重要。会计自觉和其他社会上的自觉性一样,只具有道德规范力而不具有制度约束力,但它作为会计人的信仰在工作中的体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比法律、制度更加具有效力。
二、提高会计自觉的途径
(一)完善资本市场规章制度,加重财务造假惩罚力度
尽管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的执法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的,但相关制度设计导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尚难以发挥出法律震慑作用。从欣泰电气等公司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件可以看出,我国造假受到的行政处罚远远小于违法所得的畸形现状才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的主要推手。这不仅显示了我国立法缺失、执法不足的现状,还表明我国监管效力弱,处罚力度难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因此,我们应从立法上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的思想,加大惩罚力度,遏制财务造假。
(二)增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财务造假虽主要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但这绝不是会计人员或财务部门单方面就可以实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会计人员造假的数据来源于业务,财务造假的决策来源于高层。因此做好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严查,也是提高会计自觉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也尤为重要。就注册会计师而言,目前来说“高含金量”的注会头衔似乎成了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第一认知。可通过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造假案件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在造假案中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高含金量的注册会计师却输在了不高的职业素养上。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强会计人员专用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水平,道德修养上的潜移默化教育才是形成会计自觉最有力的手段。
总之,提高会计自觉,既要靠外界的推动力,也要靠自身修养的不断升华,只有二者双管齐下,才可以使每个会计人员从主观上去形成自觉的意识,自觉约束自身,既拥有面包,也拥有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王开田.会计行为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慧娟.浅析会计人员道德风险及规避措施[J].金融经济,2008(11).
[3] 王跃堂.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10(1) .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