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语文教学的活化方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但语文教学没有生命活力的焕发,没有个性精神的张扬,没有学生内心的愉悦,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不协调等现象仍较普遍。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笔者认为,应该努力探寻活化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让语文教学充满蓬勃的生机。
  语文教学情趣化。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良好的情感,让他们始终处于学习语文的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或组织一些趣味性游戏“串联”语文,或创设故事情境“包装”语文,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教学《克隆之谜》时,在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柳树、马铃薯、仙人掌、“多利”等,先小组内介绍自己的本领,再全班交流。这样,变平淡无味的说明介绍为富有情趣的科学童话,学生纷纷投入学习、讨论、复述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趣高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问题化。这里的语文教学问题化,是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探究精神,简单问题自己解决,稍难问题小组解决,复杂问题讨论解决,深刻问题多渠道解决。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初步感知文本后,激发学生提出疑问,然后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将问题分层梳理。为什么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为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等,这类简单问题自行解决,当场解答。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爱因斯坦算得上伟人吗?等等,这类稍难问题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语言、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为什么写爱因斯坦不会生活,穿着马虎这些缺点?这类复杂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捕捉人物特有的神态、语言,展开辩论来解决……这样,从问题入手,潜心会文,领悟人物品质,既学习了课文,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习得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教学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生活中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有意义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师应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语文、“学”语文,真切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这样“身临其境”地学语文,学生不会产生突兀的陌生感,而会有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教学《春联》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春节习俗出发,引导学生描述贴春联的情景,接着激发学生联想贴春联的生活画面自读自学课文,然后放手让学生体会、模拟文本意境,联系生活经验描绘春联所展示的画面,给不同身份的人贴上合适的春联,对对相应的下联,收集熟识的对联。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学习“现实的语文”。
  语文教学活动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教师不能对语文教学持静态的观点,简单地把语文学习看成知识的积累,而应持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扩大到语文实践的全过程。简言之,就是将语文教学看成师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如教学《咏梅》时,在学生感知梅花高贵品质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读一读”,或“画一画”,或“唱一唱”(有关的歌曲),或“写一写”(用钢笔或毛笔写喜欢的语句),或“讲一讲”(相关的故事),这些实践性的活动,拓展了课堂时空,开发了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语文教学合作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有深度的阅读难点,分小组探究,各负其责地进行互助性学习。学生之间既应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又应认真倾听他人的交流,当学生的见解与众不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同别人独特的感受进行比较、分析,善于吸纳他人意见。这样,语文教学就成了全体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如教学《孔子游春》时,文中孔子对水的论述有一定的深意,一个学生很难对水的每种品质都有深刻的感悟。此时展开小组合作,看哪一组想得全,悟得深。小组之间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互相取长补短,裨补缺漏,增益提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种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促使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又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还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实用化。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有利于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进而显示语文的价值,展示语文的魅力。因此,教师应多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融语文学习于生活之中,于社会之中,于人生之中。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写鸟的天堂鸟多,是因为那儿的老百姓保护鸟,不允许随便伤害鸟。为此,教师应相机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环保的重要性。这样,利用教材的一些有利因素,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实施教学,能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区,去参观、调查、采访,尽可能多地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语文,才能激起自身的学习情趣,丰富自我的学习生活,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语文水平。
  总之,活化语文教学的方式很多,而上述策略在具体运用中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交叉重叠且相辅相成的。只要教师心中有“课标”,脑中有文本,眼中有学生,就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堵塞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因而存在着过度使用水合物抑制剂以及抑制剂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针对多相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信息交流与传播空前频繁而多样,而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流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口语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他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说得长远一点,可能要影响他的事业前途。  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它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我国思想政治教材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初中公民教育、品德教育教材的有益成果,因此在编写的理念、教学内容的构建、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做到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新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下面谈
运用广告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如八年级上学期“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时,学生情绪低落兴趣索然。我就将有关海洋环保的公益广告词“人类因为有海洋而呕歌、海洋不该为孕育人类
“节外生枝”这个成语在很多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我们就是要克服照本宣科和就事论事,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视“由表及里
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网络技术这个支点,课堂教学就会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人工填鸭式”或利用多媒体的“机器填鸭式”,教师拼命讲或表演,学生在拼命记,被动地接受,而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强调“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去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提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处理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作业又
在学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笔者在上课伊始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