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格拉斯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奈尔5号传奇诞生
  17世纪的欧洲人就知道,最迷人的香水出自格拉斯。这个法国南部的小城是法国香水的摇篮,至今仍是法国香水的重要产地和原料供应地。
  而我们称为“臭”皮匠的人居然是制造香水的鼻祖,这是我这次去格拉斯才知道的。


  早在16世纪,格拉斯的传统手工业是使用橄榄油浸泡熟皮来制作手套的。然而,经过橄榄油熟皮后的气味显然不太好,因此不少熟皮匠人开始制造香精加入其中。香味手套风靡一时,很受当时上层社会的欢迎。后来皮匠们干脆摆脱了那些制造手套的牛羊皮,转而为追赶时髦的贵妇们制作香精。1614年,格拉斯开始种植各种香料花卉,随着王室大量使用香水,此业日渐兴隆。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在阴暗简陋的作坊里与气味难闻的皮革打交道的“臭”皮匠,竟成了日后征服世界时尚圈的香水发明者。
  在进入格拉斯市的路口就有一家醒目的香水商店。未踏进门,一股混合的香气已经扑鼻而来。店堂不大,产品却很丰富。最抢眼的是巨大的蒸馏器和大束应季的熏衣草干花。里面的试香台供你试用任何一款香水。透过一扇玻璃门,可以看到调香师端着不同的试瓶边嗅边做着记录。往前不远,就是格拉斯的佛里加纳德香水厂,工人正在里面做熏衣草香皂,那边的料倒进去,这边用模具塑形,将多余的软料除去,香皂就制成了。再往前是个销售间,一下,似有千万朵玫瑰在眼前绽放。
  香奈尔笃信“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我在格拉斯街上行走,路边走过的女郎总是飘来一阵暗香。香水不仅给自己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馨。漫步在格拉斯的小路上,不经意间某位优雅女士迎面而来,未及看清面孔,却已被那擦肩而过的一缕幽香所迷住,格拉斯真是一个香气氤氲的温柔乡。
   11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
  我到格拉斯的图书馆去查查这个小镇的历史,发现最早在手抄本上记载了这个名字“格拉斯”是在11世纪,那还是中世纪时期,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呢。这个城市虽然有罗马人的痕迹,但是严格地来说,格拉斯还是一个非常中世纪的城镇,它的主要城市布局、建筑都开始于9-11世纪的中世纪时期的一个市镇。
  现在的格拉斯,依然属于滨海阿尔卑斯省,人口4万,市镇海拔333米,是一个主要生产香水的小镇,由于香水产量高,被称为全世界的香水首都。在格拉斯南面15公里,就是著名的戛纳,有人翻译成坎城,游艇、航海、冲浪、海滨浴场、度假旅馆的中心,游客如织。而附近的尼斯则有国际机场,格拉斯是离开海边不远的宁静山村小镇,又有著名的香水,因此自然成了一个很受欢迎的度假和旅游胜地了。
  其实,格拉斯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那里种植了大量的鲜花,用来作为香水的原料,因此山林里永远弥漫着花香。就这点已经十分迷人了,加上它的古老的市镇街道、建筑、博物馆,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的氛围,海拔300米到400米的高度,落差大,因此城市更加戏剧化,空气异常的新鲜,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这里总是很幽凉的,而冬天,整个法国最温暖的地方是这个南部靠近地中海的海湾,因此又成为了避寒的好去处。因此它既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又是著名的冬季度假胜地。拿破仑的妹妹宝林·波拿巴特公主就曾经在1807-1808年在这里度过冬天,英国女皇维多利亚也曾经在格拉斯度过冬天的假期,在两家本地的旅馆——罗柴德旅馆和格朗特旅馆里住过。拿破仑自己曾经在1815年3月2日到过格拉斯,不过当时战事纷乱,他已经没有时间在这里度假了。


  千年时光锤炼的浪漫小城
  自从公元9世纪,格拉斯初具形制以来,1000多年的时光流淌,变化不谓不大——原来长满紫兰色熏衣草的梯田,几乎完全盖满了现代化的香料加工厂;原先不为人知的小山庄,变成了号称“世界香水之都”的现代城镇。这里不再是香水原料的种植场所,不过,香料加工,香水制造,以及各种诸如香皂、香油、香包等熏香用品的生产,仍然是该镇的主业。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营造出小城的浪漫。
  格拉斯有一个老城,在法文中称为“vieille ville",是“村中村”的意思,就是市中心了。格拉斯这个中心不大,它是中世纪就存在的城镇中心,充满了历史的气氛。这里的街道是17、18世纪开拓的,建筑大部分也是那个时期建造的,说来也有两三百年了。因为是个山城,因此到处都要走阶梯上下,有点像我们的四川山城。在这里步行,是很有趣的。
  在格拉斯,最好的游览方法就是步行,因为这里的古老小巷实在太有魅力了——曲曲弯弯,斗折蛇行,永远不知道前面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待着你;巷子虽小,却是四通八达,首尾相接,环环相扣,条条都走得通,却也条条都逛不完,前方似乎没有尽头。那些古窗、旧门、老街灯,在你耳边呢喃着远去的历史;窗台上、屋角边、墙缝里钻出来的花花草草,和遍布街头巷尾的大大小小香品店争奇斗艳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有些小巷干脆从建筑物中架空而过,给你一个俯视全城的机会。街道交叉的地方,总会有片小小的开阔地,或是个环绕着喷泉的小广场,从百转千回的狭窄小巷中,豁然开阔一把。那里照例有几处铺着明丽桌布的咖啡座,留住了过往的客人,留住了湛蓝的天。
  格拉斯老城的最高点就是中心广场了,那里有座不是很大的宫殿,叫戈多宫,是栋很可爱、三层的建筑,中庭有漂亮的喷泉,两边有抄手回廊,环绕着中心广场。直到2004年为止,这里每天都是集市,附近的农民在这里卖水果、鲜花、蔬菜、各种肉类制品。可惜最近关闭了。广场周围依然有卖肉的、食品的铺,但是没有原来市场的气氛了。

  在老城下面不远,有条狭窄的街道可以走到戈多宫,这里有一座10到11世纪建造的普依圣母院教堂,这座教堂曾经损毁过,在17世纪重新建造,现存的就是17世纪重建的,18世纪再加了一个宏大的钟楼。
  在戈多宫旁边,还有一个著名的12世纪建造的缭望塔,法文叫“Tour de Guet",戈多宫旁边的那个不大的宫殿叫“the Mairie",是红衣主教的宫殿。
  仔细留意老城区,教堂、钟楼、一战纪念碑等地标性的建筑自然是被小心地呵护着。既是老城,老房子,自然不免也有破损颓败之处,所以城里也常可见到不动声色、一丝不苟的修补、整治。偶尔,在巷子里闲逛,也会有要从脚手架下钻过的经历,但这里却不见那种野蛮的大拆大卸。重新修整后的墙角、门楣、或窗框周边,总会留下一行或几块裸露的石头,一拱旧式的门洞,继续散发着思古的幽情。有时整面墙都重新砌过了,却嵌上一扇古旧的木门,令千年的历史风情人文气息得以传承。
  其实,镇上也有不少新建筑,但都严格地沿袭了传统的风格和色调,一点也不显突兀。老城区里一律石板路、石台阶,每天清晨有专人用清水冲洗,连墙根的护石也洗刷得干干净净。建筑外墙的色彩多是略带灰调子的橙黄色或淡橘红色,配上灰白色、水蓝色、粉紫色或木材本色的窗,显得明快活泼却全无张扬喧嚣。新城区比较明显的区别是道路有水泥覆盖,稍微宽阔些;照明不是那种传统的单个方形玻璃灯笼,而是高大的金属架上顶着的多球形或枝形路灯,此外倒也并无太大差异。


  尺度适宜疏密有致
  说到小镇的规划设计,除了着意小心地保护历史文化沉积之外,还有两点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一是宽窄适宜。
  走在小镇上,自有一种“闲庭信步”的感觉,就算突然看到对面有什么惊喜的吸引,也无须紧张地左顾右盼,从容漫步过去便是。那里的小巷虽窄,却不拥挤;新城区里行车的街道,也绝不会令人为过街而踌躇,才能在保证人流顺畅的前提下,聚集人气。那种不考虑周围的城市生态,不顾及商业氛围,动不动就将道路“拓宽”、“取直”的做法,并不一定科学,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二是疏密有致。
  人在狭窄的环境中,停留的时间长了,会产生一定的压抑感。看来,小镇的规划者和建造者们对此深有体会。所以,过不了两三个街口,就会有一处或大或小的开阔地。或者是一方以古老喷泉为中心的小广场,或者只是摆放着几张舒适咖啡桌椅的小空地,或者有一个小小的球场,或者是一座周围饰以花草的雕像,或者是一个林木扶疏的小公园……总之,让人有放松一下,做个深呼吸的冲动。
  反观我们一些被人讥为“现代鸽子笼”的新居民区,房子一栋接一栋,密密麻麻,过道笔直窄长,单调无趣,是不是——可以从小镇的布局中学到一些东西呢?
  法国人是深得浪漫精髓的,当然会用心维护好这颗明珠。再过100年、200年,后代子孙来到这里,若仍可领略到这馨香、这浪漫、这幽幽古镇风情,那真要算法国人为世界人民作出的贡献呢。


  格拉斯的节日
  我是自己开车去格拉斯的,其实,一般人都是乘坐小火车去那里的,从戛纳出发,或者从尼斯出发,路途时间大概40分钟。格拉斯的中心地带将在你眼前呈现。
  除了自己开车去格拉斯之外,也可以坐火车去那里。格拉斯有个火车站,叫罗提车站(Care Routier STGA),有高速火车可以到达,车站的电话是(33) 493-36-37-37。从格拉斯有巴士去尼斯,经过Pre-du-Lac. Le Rouret、Roquefort、Villeneuve-Loubet、Cagnes-sue-Mer这几个站,最后到尼斯国际机场和尼斯市中心。每天10班车,非常方便。除此之外,长途汽车服务也相当方便。
  世界遗产简介
  普罗旺斯是欧洲的“骑士之城”,是知名的世界遗产,他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内陆的丘陵地区,中间有隆河流过很多历史城镇。普罗旺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是,它的空气中总是充满了薰衣草的香气,每年的7-8月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的迷人画面。
其他文献
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是法国总统官邸,巴黎重要建筑之一。它坐落在爱丽舍田园大街北侧,是一座大石块砌成的二层楼建筑。1718年戴佛尔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盖起了这座宫殿,取名戴佛尔大厦,后改名为爱丽舍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爱丽舍宫改为总统府,从此100多年来,一直是法国总统办公的地方。建筑主楼左右对称的两翼是两座平台,中间是庭园,后部是一座幽静、秀丽的大花园。爱丽舍宫内部,金碧辉煌,每间客厅的面
期刊
台湾女作家三毛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至今还有不少人爱读她的作品,甚至对她为什么猝然离去始终怀有疑问。  晴窗下,我从书橱里取下三毛亲笔题赠的作品,在《撒哈拉的故事》扉页上,她用独特的斜体字写道:“家柱大哥:故事是讲不完的。一千零一夜的女人三毛。八九年四月二十八日”。这书、这题词,使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与沉思之中……  我同三毛第一次见面是1989年春天,在西湖边的花家山宾馆。她悠闲地点起一支烟,活泼而
期刊
看来,这是一种缘分。那天,在误走误闯下,认识了这个著名的世界遗产——巴黎歌剧院。  母亲是音乐教师,我从小在她的歌声中长大,也因她学的声乐是西洋唱法,所以我对歌剧、芭蕾这些外来文化,骨子里有种本能的喜好。  记得小时候,家对门的校长和夫人林教授都从欧洲留学归来,特别是林教授,不仅美丽,更是大学校园里著名的四大才女之一;每到节日,她家都会举行小型的家庭音乐会,为了事业,林教授做了绝育手术,没要孩子,
期刊
在土家山寨的民间歌谣中,有这么几句: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  一条裤子穿它几十年……  这几句话夸张地描述了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酸生活。其中,“合渣”是土家人的一道家常菜。  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只在开头“推”的阶段辛苦些,因此土家人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将黄豆用水泡胀后,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豆浆,再将豆浆兑水放进锅,架火煮开,然后放进切好的菜丝,又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由此可见
期刊
伴随孙犁诞辰一百周年,地处滹沱河畔的安平县,也将一座雕像矗立于家乡土地上。揭幕式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发来贺信说:“是孙犁先生的小说,引领我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的魅力,去琢磨语言在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和力量。他于平淡之中迸发人生激情,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骨气,至今依然给予我深深的滋养。”  这位朴素的大师自从走出孙辽城,百年后重新回到最初的家,这时也会让人想起他的文字:“月亮升起来,院子里
期刊
在城里过年,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逼着传统的年节节败退,现在几乎是没有立足之地了。全城一个“禁炮”令,把火爆的新年变成了哑巴;团拜本已改变了拜年的原意,现在连团拜竟也搞不下去了,时兴起电话拜年甚至短信拜年。年味寡淡,让人提不起过年的兴致。  越是如此,越怀念旧时故乡过年那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内蕴外显的东西,如同酒味,它不是从外边添加进去的,而是在酿造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这个酿
期刊
绵羊羔出生50天时,宰后获取的皮子,即称“二毛皮”。 二毛皮毛质细润,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成绺,纹似波浪;若将皮板轻轻抖动,毛穗顺次倾垂,犹如平湖波荡,瑞雪飞落。  柔软的二毛皮围在女人的脖子上,使那些长相一般的女人,立马就显出一些福相来。  可谁知道它美丽外表下让人心酸的痛苦呢?回忆起来,眼前就有朵朵洁白的云闪现,让人的眼光无限温柔起来。  在我的老家西海固,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季,母羊就进
期刊
噢,棒子垛,好漂亮的棒子垛!  “我们这里管玉米叫棒子”,身边来自石家庄的作家刘亚荣告诉我。自小生长在南方的我,从未见到过这么成垛、成垛堆积的玉米,眼前,那些本来搭晒在墙角旁、屋檐下的玉米棒,被细丝般的铁网,拦腰抱起,垒得高高的,它们惬意而乖巧地躺在铁网的怀里,向我舒展着金灿灿的笑脸……  眼前,位于冀中平原大地上的安平,它那4000多年历史积累下的岁月刻痕,不全在土砖拼成的乡间小道、水源干枯的滹
期刊
白洋淀美吗?美。白洋淀美得让你看不过来,美得让你没有办法看全。白洋淀不仅有烟波浩渺的水,有曲径通幽的芦苇荡,有洋洋数千亩的莲藕,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贵莲花,还有架着鱼鹰的小船,有你随便采摘的莲蓬,有偶尔被你惊起的野鸭,有小兵张嘎的故居,有淳朴的乡民,有一阵阵清凉的渔歌。白洋淀有诗的灵动,有画的瑰丽,所以才有了《小兵张嘎》,有了《荷花淀》,有了《雁翎队》,白洋淀有白洋淀的文化。白洋淀的文化带着水乡的韵
期刊
记得年少时,每每清晨去村祠堂念书,祠堂西首黄檀树上的喜鹊也从窠里跳出,喳喳直叫,与我们伴读。  后来宁波在宁海县里要选择四所学校推广普通话示范教学,储家初级小学有幸选择其内。我们在课堂上跟着张晓天老师念“a”、“o”、“e”……恰巧,黄檀树上的乌鸦们,也“啊”、“啊”直叫,一生待人严肃的张老师暗暗地抿嘴,不禁噗嗤地发出笑声,同学们跟着哄堂大笑。  长大,我离开家乡。记不起辛酸年代的何月何时,父亲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