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教学,更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数学创造力的教学,是把传统的“静态”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动态”的创新实践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做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总结。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过程;学生
一、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交往与合作中,学生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自我调节,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评价,相互提高,形成主客体的不断转换,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在群体中进行交往与合作,他们之间的相互认同、彼此理解,以及共同目标和情感的形成,使个体主体性因群体主体性的实现而获得发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中,给每个孩子留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在彼此的交流中,倾听他人的见解,发现他人的长处;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猜想和方法,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加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积极愉快的,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都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都能够自己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造,把自己的发现讲给老师和同学听,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例如在学习简单物体三视图时,我事先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做四个棱长为五厘米的正方体,然后三人一组,随意组合正方体,每人选一个方向画出视图,然后再交换位置,互相检查画得是否正确。通过几轮的合作,全班同学都学会了画三视图,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及时鼓励他们,进一步给出物体的三视图,让他们判断是怎样的几何体,尽管没有实物摆在眼前,同学们却能准确描述出它的形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我留的作业是测量旗杆高度。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先组织集中讨论、明确方案,然后组员分工负责。各小组准备了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并分别安排了测量员、记录员、运算员、复查员。每个学生尽职尽责,团结协作,进行户外实际测量,最后再集中总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共同的探讨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數学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比如学习概率时,我先举出在学校门口经常有人摆摊抓奖的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很多同学说自己也抓过,我立刻提出问题:“你认为他是在骗人吗?”许多同学回答是肯定的。接着我问:“为什么?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接着我又举了提出问题: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周末的电影,但只有一张票。小明提议采用如下的办法决定到底谁去看电影:任意掷两枚均匀的硬币,如果两个正面朝上,那么小丽去,如果一正一反,那么自己去。小明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概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学生立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但通过学习概率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增加了生活经验。
三、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猜想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课本质疑,向权威挑战,使课堂教学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例如:提出要选择材料平铺成无空隙的地板,正三角形可以,正方形可以,长方形可以,那么正五边形可以吗?正六边形呢?任意全等的多边形行不行呢?通过学生的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四、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的任务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因此,教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同时教师更要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段,引导每位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魏书生说:“民主就像一坐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责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温暖。教师要放弃自己的权威性,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而应该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点拨;在学生思想闪现火花时,去感受、去鼓励、去推广。
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在教室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让中间的一行和一列做横轴和纵轴,先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坐标,然后再总结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等,每一次相关的同学都站起来一起交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人人参与,解决了全部问题。在肯定全体同学表现的同时,我又提出,谁能开动脑筋,提出新的问题请大家解答?立刻有同学提出:“横、纵坐标异号的点在哪里?同号的点在哪里?”“横轴平行线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纵轴平行线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新问题很快都迎刃而解,所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新知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记忆深刻而持久。
作者简介:
白红媛,河北省承德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过程;学生
一、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交往与合作中,学生从他人身上反观自我,自我调节,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评价,相互提高,形成主客体的不断转换,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在群体中进行交往与合作,他们之间的相互认同、彼此理解,以及共同目标和情感的形成,使个体主体性因群体主体性的实现而获得发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在小组讨论中,给每个孩子留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在彼此的交流中,倾听他人的见解,发现他人的长处;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猜想和方法,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加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积极愉快的,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都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都能够自己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造,把自己的发现讲给老师和同学听,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例如在学习简单物体三视图时,我事先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做四个棱长为五厘米的正方体,然后三人一组,随意组合正方体,每人选一个方向画出视图,然后再交换位置,互相检查画得是否正确。通过几轮的合作,全班同学都学会了画三视图,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及时鼓励他们,进一步给出物体的三视图,让他们判断是怎样的几何体,尽管没有实物摆在眼前,同学们却能准确描述出它的形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我留的作业是测量旗杆高度。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先组织集中讨论、明确方案,然后组员分工负责。各小组准备了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并分别安排了测量员、记录员、运算员、复查员。每个学生尽职尽责,团结协作,进行户外实际测量,最后再集中总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共同的探讨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數学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比如学习概率时,我先举出在学校门口经常有人摆摊抓奖的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很多同学说自己也抓过,我立刻提出问题:“你认为他是在骗人吗?”许多同学回答是肯定的。接着我问:“为什么?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接着我又举了提出问题: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周末的电影,但只有一张票。小明提议采用如下的办法决定到底谁去看电影:任意掷两枚均匀的硬币,如果两个正面朝上,那么小丽去,如果一正一反,那么自己去。小明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概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学生立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但通过学习概率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增加了生活经验。
三、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猜想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课本质疑,向权威挑战,使课堂教学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例如:提出要选择材料平铺成无空隙的地板,正三角形可以,正方形可以,长方形可以,那么正五边形可以吗?正六边形呢?任意全等的多边形行不行呢?通过学生的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四、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的任务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因此,教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同时教师更要巧妙地运用艺术手段,引导每位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魏书生说:“民主就像一坐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责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温暖。教师要放弃自己的权威性,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而应该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点拨;在学生思想闪现火花时,去感受、去鼓励、去推广。
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在教室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让中间的一行和一列做横轴和纵轴,先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坐标,然后再总结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等,每一次相关的同学都站起来一起交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人人参与,解决了全部问题。在肯定全体同学表现的同时,我又提出,谁能开动脑筋,提出新的问题请大家解答?立刻有同学提出:“横、纵坐标异号的点在哪里?同号的点在哪里?”“横轴平行线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纵轴平行线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新问题很快都迎刃而解,所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新知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记忆深刻而持久。
作者简介:
白红媛,河北省承德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