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应该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课前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注重激活课堂气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校都给学生灌输“学好语、数、外,高考不失败”的思想,那么我们高中的生物学科如何开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
课堂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要做好导演,设计师,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首先就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到心中有数,来满足好的教育与教学的需求。这里不仅仅指专业技能素质,更重要的是教师提高课程意识,认识到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最值得探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教师才能在备课、上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这是实现整体和长远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从课程意识入手,可以为教师思考、讨论和理清实际操作中的困惑提供思路,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地实施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的教学效果靠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对教材的准确理解
1.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三维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目标要准确和明确,其次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且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可阐述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知道光合作用离不开光;说出光合作用的“加工厂”是叶绿体;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能力目标:学会有关光合作用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了解科技对人类的贡献。这样把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2.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对学生的研究要透彻。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为教师所利用,但不能单纯地就教材来教教材。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呢?作为生物学教师,要通过生物的教学,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需要我们平常在备课中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把教材钻研得越深刻,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构建良好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生心理因素决定他们上课不爱发言,且由于知识量及难度大,课堂教学过程常常是教师讲,学生机械地听、记、练的过程,这样日复一日,学生活力缺乏,沉默少言,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活课堂气氛非常重要,这时教师可借用生态学上的“鲶鱼效应”,培养一批课堂中活跃的“鲶鱼”-(即好“插嘴”好“接话茬”者),通过他们激活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带动全班更多学生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1.注重过程教学,适当进行探究活动。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使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思维轨迹去思考。根据教材的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实施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兴趣更浓,教学效果更佳。
2.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既继承又发展。现代教学理念很多是从传统教学上移形换步而来的,传统教学也有不少优点,如讲解分析透彻,注意内容的条理性,注重“双基”的训练,通过引申各类题型和补充练习,训练解题套路,以达到技能的提高,这些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陈述性和逻辑性,更要重视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旺盛的求知欲。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校都给学生灌输“学好语、数、外,高考不失败”的思想,那么我们高中的生物学科如何开展?如何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
课堂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要做好导演,设计师,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首先就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到心中有数,来满足好的教育与教学的需求。这里不仅仅指专业技能素质,更重要的是教师提高课程意识,认识到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最值得探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教师才能在备课、上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这是实现整体和长远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从课程意识入手,可以为教师思考、讨论和理清实际操作中的困惑提供思路,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地实施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的教学效果靠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对教材的准确理解
1.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三维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目标要准确和明确,其次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且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可阐述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知道光合作用离不开光;说出光合作用的“加工厂”是叶绿体;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能力目标:学会有关光合作用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了解科技对人类的贡献。这样把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2.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对学生的研究要透彻。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为教师所利用,但不能单纯地就教材来教教材。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呢?作为生物学教师,要通过生物的教学,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需要我们平常在备课中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把教材钻研得越深刻,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构建良好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生心理因素决定他们上课不爱发言,且由于知识量及难度大,课堂教学过程常常是教师讲,学生机械地听、记、练的过程,这样日复一日,学生活力缺乏,沉默少言,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活课堂气氛非常重要,这时教师可借用生态学上的“鲶鱼效应”,培养一批课堂中活跃的“鲶鱼”-(即好“插嘴”好“接话茬”者),通过他们激活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带动全班更多学生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1.注重过程教学,适当进行探究活动。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使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思维轨迹去思考。根据教材的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实施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兴趣更浓,教学效果更佳。
2.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既继承又发展。现代教学理念很多是从传统教学上移形换步而来的,传统教学也有不少优点,如讲解分析透彻,注意内容的条理性,注重“双基”的训练,通过引申各类题型和补充练习,训练解题套路,以达到技能的提高,这些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陈述性和逻辑性,更要重视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旺盛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