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思路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与知识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需求矛盾,知识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知识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更多新要求,重点阐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并提出了改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发展思路
  [作者简介]段芳(1978- ),女,江西吉安人,井冈山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晏兰萍(1972- ),女,江西吉安人,井冈山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江西吉安343009)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021-03
  
  一、知识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这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世纪。知识和信息的储备、积累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为教育战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需求矛盾,知识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足与知识经济对高职人才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知识经济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要与社会职业岗位紧密相连。美国、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约占高等教育的一半,德国约占1/3,韩国约占30%,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偏小而发展缓慢,远远不能解决我国经济领域对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因此,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另一方面为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使其毕业生能适应行业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争取由行业牵头成立行业专门教育组织,用以指导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适应性差与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质量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除少数经批准更名的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质量相对有保证之外,其余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因种种原因,毕业生达不到应有的规格要求。尤其是一些职业高校,违背专业培育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教育规律,在不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条件下,不断调整和开办新专业。然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的产品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更应该具有勤奋敬业的精神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职业意识。
  3.专业设置落后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职业岗位结构平衡之间的矛盾——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专业设置要体现“职业”特色。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联合办学较少和封闭性办学等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市场、岗位之间呈现松散、脱节状态,甚至出现学生学而无用的严重现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滞后严重影响着社会职业岗位结构的动态平衡。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调整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格的依据。专业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要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适时培养掌握行业先进技术、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经济下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必须在一定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取向下发展,价值取向指导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服务,就必须确定适合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才能为职业教育发展确定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职业教育才能坚固稳定地发展。
  1.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内容。职业教育是由多元价值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取向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一些。为了使分析讨论精简扼要,我们就以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的需求作为探讨的重点。
  第一,社会的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处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交联部位,也就是在文化体系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交界处。因此,它对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引起的环境变化等较之普通教育更为敏感。它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诸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另一方面也有力地冲击着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使其内核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综观近几十年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经济上的需求往往成为教育改革的原动力。然而,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也使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趋于突出和明显。诸如,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农业基础地位不稳,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流动……这些问题都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城市的企校联合办学出现波折,农村职校农类专业滑坡等都是体制转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得到社会改革系统工程的支持和推动,另一方面也受到它的制约。
  第二,个人(学员)的价值取向。个人(学员)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两个方面,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谋生”常随时代、地域和对象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需求。譬如,经济落后地区的农家子弟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走上致富之路;经济发达地区的职工、干部子弟则希望能获得一个报酬丰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岗位。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繁多,为发展个人天赋才华提供了广泛选择的天地,因而能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性特长等需求,但求职谋生与个体发展有时是相矛盾的。在目前人们的物质需求未得到较大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舍弃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去谋求高报酬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高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需要大批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新型职业人才,“学历社会”将逐渐转向“职业资格社会”,用人单位将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资格。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个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实现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的统一,届时职业指导将成为职业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广泛地开展起来。
  第三,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随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依附于政府,重在完成计划下达的生产任务,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侧重于完成眼前的生产任务和职工子弟的入学和就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由依赖型转变为自我发展型,成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利益主体。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将转变到提高劳动劳动者素质和经济效益方面来。
  第四,职业学校的价值取向。学校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一方面随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作为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实体,无论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下,都基本上服从于社会价值取向。这是由职业学校教育属社会准公益性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劳动力、生源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职业教育逐渐转入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的运行机制。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导致生源市场(各类专业劳动者需求)的涨落,迫使职业学校频频更换专业。但是职业学校不是生产物质商品的企业,培养职业人才不能商品化、市场化,更换专业也不像企业更新产品那样简捷,故职业学校教育偏转到纯经济功利的价值取向不仅有碍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优化调节。对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要加以优化调节。其目的在于为了较大限度地满足多元价值主体各种合理的需求,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第一,职业教育导向性价值目标的确定。在教育界,人们曾对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服务教育)进行过长时间的争论。实际上社会主义的“功利”和“人本”是辩证统一的。从“功利”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各种职业人才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从“人本”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人的解放。表面上两者的目的不同,然而辩证地思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发展生产力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我们确定职业教育的导向性价值目标,既要满足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造就一支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大军,又要满足个人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劳动者的特长、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二,科学合理地投入、配置、使用职教资源。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调节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科学合理地投入、配置、使用职教资源。因此,教育经费的投入要与国民经济的总收入保持恰当的比例,职教资源的投入也要与整个教育资源的投入保持恰当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培养造就的劳动力的层次和结构,要与经济建设所需的劳动力以及生产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一致,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三、知识经济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社会、个人、企业及高校的价值取向在知识经济发展下必须统一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有序前进,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要有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李岚清曾明确指出:“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主要走现有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调整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改建合并和联办路子。”根据这一精神,通过调整和改建,使相当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尤其是工科、农科、财经管理类学校,从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到课程设置、培养途径等方面,改变学术型培养模式,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推进教育改革,使大多数职工大学,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办成综合性教育培训中心,成为企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基地。高职教育应把培养高级的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同的行业、企业和生产过程中负责管理、监督、检测、分析、技术服务等项工作,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要求,具有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和素质,因此,高职必须重视和强调实践性教育教学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2.根据市场需求,高职教育形式应多样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就业市场,促进生源市场,提高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办学定位的关键和核心。职业教育的形式应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选择集团化发展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多样化、多出路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以中职为基础、中专为骨干、高职为龙头,三类职校和各种培训并存、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贯通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可以在特定的学校进行,也可以办成“开放大学”,深入到工矿企业现场,送教上门,开门办学。只有变静为动,变靠为要,坚持开放性教学,坚持创造性与实践性结合的教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走具有职业教育规律的管理道路,职业教育才能够顺利发展。
  3.探索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办出高职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须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办事,这是基本的、共性的要求。另外,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我们还必须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又畅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高等教育“立交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和新的矛盾纠结在一起,使职业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突出表现在招生难、就业难,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1)探索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因此,首要因素是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专业;第二,高职教育为地方行业所办,必须强调为地方、行业服务,高职教育的专业必须是地方支柱产业或新兴行业所急需的,特别是要填补普通高校所没有的专业空白;第三,专业设置应考虑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与教育滞后性之间的关系;第四,要考虑地方需要与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地方急需的、学校暂时无能力兴办的专业,可通过联合办学、小规模试办等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社会急需专业,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可利用资源”,作为专业建设的补充资源。(2)加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生命力之所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应定位于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培训,包括职业岗位近期和长期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业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重点是自我获取知识,不断进步的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和学会生存与他人合作共事、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实习、实践、实训的教学力度,建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使毕业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能走出校门就能上岗,具有社会生存、发展的竞争能力。(3)毕业生走向市场,竞争就业。人才流动、竞争就业基本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一些学校却在招生广告中宣传“本校负责毕业分配”,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必须纳入市场轨道,通过双向选择就业,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对口、适应职业群岗位需要来提高就业率,使高等职业教育更主动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4.发展高职教育要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投资方式。举办高职教育,是国家的决策。教育作为政府的行为,就要在“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策下,由政府进行领导和政策协调。政府的行为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扶持、规划引导等方面,尤其是资金投入方面,要规范投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政府分级负担为主,学校、社会多方筹资的投入方式,广开门路,筹措办学经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的投资方式,主要取决于隶属关系,由于市级地方财政紧于省财政,因此省属高职院校比市属高职院校在经费投入上要高出一倍以上。这种不公平的投资方式,影响了竞争的公平性,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在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工夫。在当前我国国情下,高职教育必须依靠政府主渠道的投入,并逐步加大收费比例,建立多元化筹资办学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贺武华,高金岭.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理论解释[J].江苏高教,2004(6).
   [2]许开录,晏兰萍.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5(25).
   [3]贺武华,廖明岚.论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观念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教育尤其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方面必须要有所创新。文章重点阐述了在符合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合理构建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践模式,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以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在设置合理的专业实践计划、建设仿真性实践教学环境和组建具备专
今年5月31日是第19个“世界无烟日99今年的主题是“烟草吞噬生命”。5月29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社会公布《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
1997年,由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主营电脑硬件及软件开发。生意基本上还过得去,但很清闲,经常一周半月的没事可做。所以经常靠玩电脑游戏打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近几年来高校在突发事件面前受到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由于高校在突发事件面前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和经验,信息公布不及时,致使一些背离事实真相的消息随着网络无限传播,让高校陷入舆论的被动中。  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到2.53亿人,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我国网民的规模和网站的数量等也都继续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网络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普
从树立市场意识,建立营销机制,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及提高管理经济意识四方面论述民族地区卫生改革;又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基本程序分析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基础创新教育是高职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师面临的一项挑战。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评价考核等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胡立源(1966- ),男,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计算机教研室副教授
数据采集器应用于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利用数据采集器做实验,可以节省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所用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另外,数据采集器在做可见度小、显示瞬间变化的物理实验时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定量验证并配合图线展示实验变化过程,是传统实验仪器无法实现的。但是数据采集器一般比较昂贵,给其在物理实验中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满足物理教学的需要,在LabVIEW环境下,笔者研制了一套基于声卡的
[摘要]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专家型教育管理者,因此,对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的培养应以教育管理实践智慧为其知能结构核心,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要素等方面突出实践性。  [关键词]教育硕士 实践课程 范式  [作者简介]宋俊骥(1971- ),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642.
报道了吴忠市利通区在以点带面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做法、内容、配套措施等经验.
2005年1月14~16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