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合采过程中储层流体动态响应特征,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合采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开展层间压差分别0.2、0.4和0.6 MPa的合采试验,分析了合采过程中的储层流体动态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压力演化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储层压力变化曲线分为骤降型、屏蔽型和倒灌型.合采初期会发生层间干扰,使得流体运移呈现离心流变化特征,表明煤层气发生反向流动.在进行合采时,井筒连通了不同的能量体,煤储层系统之间能量动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使得流体从高能量含气系统向低能量含气系
【机 构】
:
重庆大学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 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重庆 40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合采过程中储层流体动态响应特征,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合采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开展层间压差分别0.2、0.4和0.6 MPa的合采试验,分析了合采过程中的储层流体动态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压力演化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储层压力变化曲线分为骤降型、屏蔽型和倒灌型.合采初期会发生层间干扰,使得流体运移呈现离心流变化特征,表明煤层气发生反向流动.在进行合采时,井筒连通了不同的能量体,煤储层系统之间能量动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使得流体从高能量含气系统向低能量含气系统转移,使得流体运移被抑制或屏蔽,而随着含气系统间流体能量差异的增大,则高能量系统的流体倒灌进入较低能势系统中.层间压差增大,层间干扰现象显著,合采兼容性变差,储层压力回升幅值增大,储层流场离心流范围增大,储层伤害面积增广.层间压差分别从0.2 MPa增加至0.4 MPa和0.6 MPa时,煤层气倒灌量分别从0.42 L增加至3.73 L和7.97 L,合采累积流量从218.74 L减小至208.61 L和192.21 L.
其他文献
气化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化渣.目前我国气化渣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气化渣中残碳是制约气化渣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文章系统研究气化渣浮选脱碳的影响因素,发现样品粒度、矿浆预处理、药剂制度及调整剂的添加,都会影响气化渣浮选.在最佳的浮选条件下,浮选精矿产率达到15.75%,精矿灰分为14.67%,尾矿灰分为84.37%,气化渣残碳脱除效果较好.
采用高温高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准东原煤(R-form)和酸洗煤(H-form)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热解失重特性,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法对它们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求解.结果表明:准东煤在热解过程中依然保留了丰富的孔隙结构,H-form煤比R-form煤的孔隙更加丰富,且H-form煤具有更高的热解反应性,但R-form煤和H-form煤1000℃的热解焦随着压力的变化没有明显区别;压力增加可明显影响准东煤的热解过程,当热解压力小于0.4 MP a时,压力升高可以促进挥发分的释放,但当压力超过0.4 MP a时,压力升
以某煤化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高盐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催化氧化(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ECO)中试试验研究.考察反应时间对去除高盐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效果以及对氧化还原电位和pH的影响.在进水COD为821.4 mg/L的条件下,电催化氧化对水中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62.5%和54.58%,出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提升323%,出水pH从9.93下降至3.87.当反应75 min后出水COD为308 mg/L,此时电催化氧化的效率保持在22.7%.试验结果表明
粉末活性炭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自热着火隐患,着火温度是粉末活性炭的重要参数,然而迄今尚无粉末活性炭着火温度测试的标准.基于GB/T7702.9—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着火点的测定》,通过增加粉状样品测试配件、调整测试操作参数,提出粉末活性炭着火温度的测试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粉末活性炭着火温度的测试、验证.
介绍了目前煤矿替代燃煤锅炉的主要形式和余热资源利用的发展水平,分析了新元煤矿供热负荷、余热资源现状及综合利用可行性.根据本矿供热和余热资源特点,确定了压风机、瓦斯电厂发电机组和瓦斯抽放泵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方案;通过生产实践数据,分析评价了井口温度、环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技术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多系统综合余热资源利用技术,能够实现井口和建筑物采暖的稳定供热,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可完全取代燃煤锅炉.
开滦(集团)东欢坨矿业分公司针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个别管理人员格局不高、作风不硬、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建立了安全自主管理模式,并针对管理人员安全责任缺失建立了管理人员安全诚信履职评价机制,规范了员工行为,提升了员工素质,提高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化管理水平.
以兖矿某单位2t/h链条排炉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液态生物钙在工业链条炉上的脱硝的可行性.其工业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钙脱硝技术可应用工业链条炉,当在炉膛后拱下部雾化喷射生物钙时,脱硝效率大于85%,高于炉膛中央及后拱上部.同时,生物钙具有协同脱硫的效果.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CO2排放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CO2地质封存是CCUS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建立适用我国地质特点的CO2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科学评估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2封存潜力是我国CCUS技术发展的基础.国外将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分为国家/州级筛选、盆地级评价、场址描述、场址应用4个阶段,并将封存地质体特征、区域地
利用自主研发的二次炭化热压型煤成型试验装置,在炭化温度分别为250、300、350和400℃条件下制备了二次炭化型煤试件,采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对热压型煤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炭化温度对热压型煤吸附特性、孔隙发育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二次炭化型煤的水分逐渐降低,灰分和固定碳含量逐渐升高,挥发分先升高后降低,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煤样在热解过程中会形成胶状物质并均匀分布在煤粒表面,并固化填充煤粉颗粒间隙,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煤样表面由光滑完整的层状结构转变为碎块
煤的润湿性是煤-水界面作用体现,也是影响甲烷吸附/解吸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不同宏观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及对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基于大佛寺井田4号煤不同类型镜煤、暗煤样品(空气干燥基样、平衡水样及不同活性剂改性后煤样)润湿性及甲烷吸附/解吸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宏观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及其对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水接触角均小于90°,具亲水性,镜煤为66.9°,暗煤为61.2°,暗煤润湿性比镜煤好.不同活性剂溶液对煤样处理后润湿性由差到好依次为G502样(疏水性)、6501样、LAS样、JFC样,G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