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中学物理作为科学学习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当前提高物理探究实验的有效性,是当前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科学探究的氛围,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融入课堂学习中,以促进学生物理探究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畏首畏尾,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难以综合各项探究实验能力和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灵活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必须从优化探究实验入手,确实提高探究实验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潜力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以下本人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活动的空间,是优化探究性实验的触发点
教学中,我们易于用成人的思维审视学生,总认为我们面对是一群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只要有实验,有操作,就不怕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这种惯性思维使得我们在教学中只懂得把一个个实验步骤,一个个实验目的,上菜式的全盘托出。学生们就像工厂里生产车间的流水线工人一样机械的麻木地应付着一切。在看似热闹的表象下,实质暗藏着是学生的不懈,这是为何呢?究其本质就在于教师没有认清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人,完全忽视他们的感受。因此,本人认为物理探究实验首先需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给他们自主地设计与选择实验方案的空间,在实验之前把“做”、“想”、“说”结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初步实现对探究实验的规划与认识,由此激发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让探究活动成为学生的自发需要。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
二、提高探究性分组实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提高探究实验活动的基本点
分组实验探究历来被各个学科所认同。其优势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学生创建一个自
主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与思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短时间内达到对难点的突破。初中物理总共开设学生分组实验37个,其中属于探究性实验24个,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占了64.86%(八年级学生分组实验的25个,其中探究性实验共19个;九年级开设学生分组实验共12个,其中探究性实验共7个)。但渐渐的,我们发现问题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名义上为合作,实则成为优秀生主宰的天地。这与科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是相违背的,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因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任务
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应引导各个小组先做好实验分工,做到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的分工与整合。
2.有效评价,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内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人心唤散,认为在评价时自己的功劳被掩盖了。为此课堂评价要注意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评价方式以生自评和小组内的共评为主,必要时通过教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共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成功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3.开展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活动前,教师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学会把集体拧成一股绳,努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到了以上三点,课堂上学生就不再会袖手旁观,而是真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给实验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三、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是提高探究实验活动的着力点
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收获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多数学生更愿意埋头苦干,汇报时却甘心做幕后英雄,难道他们真的都如此谦虚吗?不然。而是他们都生怕自己的回答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缺乏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信心。为此,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契机,适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实验活动中的种种发现。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力求用恰当的科学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但是,科学语言又不单停留在语言表达的层面上,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学“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引导学生可以用公式“I=I1 I2”来表示各支路电流与干路中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什么是振动”,学生知道用往返的手势来表达……尽管学生每次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实验现象与结果,这都是他们对物理认知的表达,更是探究性实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总之,物理探究性实验要成为造就科学人才的丹炉,教师要注重课堂结构的精心设计,讲究策略,让学生都能在探究实验活动中施展拳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间经历着思维的交流、语言的交锋、现象的思考,体验着精诚合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喜悦。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中学362600)
一、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活动的空间,是优化探究性实验的触发点
教学中,我们易于用成人的思维审视学生,总认为我们面对是一群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只要有实验,有操作,就不怕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这种惯性思维使得我们在教学中只懂得把一个个实验步骤,一个个实验目的,上菜式的全盘托出。学生们就像工厂里生产车间的流水线工人一样机械的麻木地应付着一切。在看似热闹的表象下,实质暗藏着是学生的不懈,这是为何呢?究其本质就在于教师没有认清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人,完全忽视他们的感受。因此,本人认为物理探究实验首先需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给他们自主地设计与选择实验方案的空间,在实验之前把“做”、“想”、“说”结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初步实现对探究实验的规划与认识,由此激发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让探究活动成为学生的自发需要。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
二、提高探究性分组实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提高探究实验活动的基本点
分组实验探究历来被各个学科所认同。其优势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学生创建一个自
主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与思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短时间内达到对难点的突破。初中物理总共开设学生分组实验37个,其中属于探究性实验24个,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占了64.86%(八年级学生分组实验的25个,其中探究性实验共19个;九年级开设学生分组实验共12个,其中探究性实验共7个)。但渐渐的,我们发现问题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名义上为合作,实则成为优秀生主宰的天地。这与科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是相违背的,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因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任务
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应引导各个小组先做好实验分工,做到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的分工与整合。
2.有效评价,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内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人心唤散,认为在评价时自己的功劳被掩盖了。为此课堂评价要注意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评价方式以生自评和小组内的共评为主,必要时通过教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共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成功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3.开展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活动前,教师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学会把集体拧成一股绳,努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到了以上三点,课堂上学生就不再会袖手旁观,而是真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给实验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三、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是提高探究实验活动的着力点
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收获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多数学生更愿意埋头苦干,汇报时却甘心做幕后英雄,难道他们真的都如此谦虚吗?不然。而是他们都生怕自己的回答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缺乏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信心。为此,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契机,适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实验活动中的种种发现。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力求用恰当的科学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但是,科学语言又不单停留在语言表达的层面上,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学“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引导学生可以用公式“I=I1 I2”来表示各支路电流与干路中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什么是振动”,学生知道用往返的手势来表达……尽管学生每次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实验现象与结果,这都是他们对物理认知的表达,更是探究性实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总之,物理探究性实验要成为造就科学人才的丹炉,教师要注重课堂结构的精心设计,讲究策略,让学生都能在探究实验活动中施展拳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间经历着思维的交流、语言的交锋、现象的思考,体验着精诚合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喜悦。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中学3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