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精英群体”的回流与建设新农村——基于社会流动和政策支持的视角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农民工“精英群体”的界定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没有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就没有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建设和谐、文明、现代化的新农村需要政府作为:如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另一方面,从城市反哺农村社会流动的角度来看,需高度关注已进城的农民工,特别是其“精英群体”,他们将是农村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基于实际,城市除了将其部分转化为市民外,更需积极、合理引导他们回流农村,构建顺畅的城乡社会流动机制,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持,为他们在农村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他文献
1990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这样的表述: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并且被退学的学生,均不得申请复学。在这种规定下,实际上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的权利被剥夺了,尽管这种权利对在校大学生不存在普遍的实际意义。
期刊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主办的“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0-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王新清教授,中国球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科学文化处刘疆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副代表杜铭那克女士,共青团中央农青部副部长陈迈,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司长李荣时,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邓文奎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问题的凸显,引起了学术界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对老年人口问题的研究很多,近期对异地养老问题反响较大,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论。有人持赞同、鼓励态度,有人持反对意见。我的看法是,对这种养老方式目前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应顺其自然,自由选择,量力而行。
2005年8月,北京“十一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为了倾听民意,更好地制定北京市未来5年的城市发展规划,组织了数个专题的市民代表建言会,就一些关系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献计献策。其中第一个建言会的主题就是北京的城市人口问题。我有幸被选为40位代表之一参加了此次建言会。并在会上就如何调控迅速膨胀的北京城市人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提到了调控城市人口的关键是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机制(这是我们研究所部分同事的共识)。为此,政府可以在北京周边地区(包括郊区)试行“异地养老”实践,并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另有市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地到另外的地方生活的养老方式。目前,异地养老的概念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清楚的问题。“异地”应该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即离开县级以上的地区为标志,因为只有离开行政区的范围才能对原来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退休金领取、医疗费报销以及社会福利待遇等等会产生影响。时间界限应该是持续生活一定时间,发生了主要的生活事件,如果是三五天参观访问式的逗留,则不应该算作异地养老。异地养老应该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把移动式养老方式如: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方式接合起来。同时,投亲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对研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湖南是我国人口流出大省,郴州市嘉禾县和株洲市攸县是典型的农业人口流出地区,我们于2006年3月28日~4月2日对上述两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人口流出中值得注意的现象,加深了对农村人口流出特征及经济社会效应的认识。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在我国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且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村经济格局下,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关键是要有效地减少农民,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反哺农业才可能是较有效的。谈到减少农民问题,首先要对我国农村经济问题的症结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在以上4篇文章中,作者根据各自的调查和研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问题展开了讨论。周长洪和翟振武教授的文章是根据他们在长沙会前参加中国人口学会组织的专题调研组到郴州市嘉禾县和株洲市攸县的调查而撰写的。这两个地区地处湖南南部,与经济腾飞的广东省比邻,农村劳力倾人广东打工挣钱是理所当然的,但外出人潮之汹涌则是惊人的。文章说,外出务工的“几乎全是青壮年”,“占农村劳动力1/3强”,而“有的村子能出去的人几乎都出去了”。他们的调查所了解的人口流动的选择性、趋利性、流向性、连锁性等特点,完全符合迁移理论所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