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在激趣与创新教学中开展好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创新
我们面对着21世纪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说是教育竞争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培养学生具有求知、做事、生存、与人合作等多种能力,是教育的必然和唯一的选择,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迫在眉睫。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理要摇篮。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这条主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水平。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例如有位老师教小学的“退位减法”:
师:复习导入:“23-2=?你们人算吗?”
生:“等于21。”
师:“23-7=?你们会吗?”
生:“会。”
学生没有跟着教师导入新课的思路,便厉声地问:“请你们说等于多少?”学生不说话了。接着又说:“7比3大,不够减,怎么办?好,我们就来讲退位减法。”
师:同学们,23-2=21我们知道了,那么23-7=?该怎么办呢?
后半节课气氛冷清,学生的创新意识仍没有引发出来。而美国有位教师进一年级数学课“13的认识”是这样讲的:
师:导入:“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只漂亮的金鱼,你们想看看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出示幻灯,一晃而过(抽拉式)
生:“多么漂亮!老师,能让我们再看一次吗?”
师:“可以,可要注意观察有几只。”投影片又一晃而过。
生:“还看不清”。
有的叫着还要重复看,有的干脆跑上讲台拉位老师硬要再看。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都准备好了(纸剪成的鱼),请同学们自己摆一摆,看共有几只?”
教师把用纸剪成的金鱼发给学生,每生13只,学生争先恐后地又摆又数,课堂上热闹非凡。
生甲摆得是5,5,3。师:“很清楚,有不同摆法的举手。”生乙摆成6,6,1。师:激励学生:“动作迅速。”生丙摆4,4,5。师:进一步激励:“很好哇!”生丁摆成1,2,5,5。师:“你能说出原因吗?”生丁:“前边有一面国旗,后面是两个护旗手,最后是两排兵。”师:边激励表扬其创新思维的活跃,边进行思想教育:“好!我们要热爱国旗,热爱国家”。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同样两节数课,学生的个性表现截然不同。前者,学生没有创新思维的机会,完全像把学生摁在一个不透气的瓶中,学生怎么跳,也跳不出来,竟被教师堵死。
创新意识要靠教师的支持、鼓励和培养起来的,教师的言行、神态、表情直接影响著学生的思想意识,上面教师教的“退位减法”。教师没有像美国教师那样,用兴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用中国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法呆板的必须要求学生跟着走的教法,要求学生必须那样,学生不得不那样;教师总是牵头学生的鼻子在自己计划的圈内转来转去,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真是“害生不浅”。
如今社会是一个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社会,是创新知识的经济社会,教师必须打破传统常规的教堂模式,摒弃形式主义,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黑板和学习天地。
小学生由于好奇而导致深厚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成功意识,挖掘他们成功的潜力。英国大科学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要放手抓教法的改革,要变学生若学为乐学,变求问题的结果为求问题的方法,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学生后行为学生先行,变重分数为重能力,变学生增负为教师增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理解掌握孩子们的心理,送给孩子一颗爱心,“爱”是孩子们的摇篮,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摇篮。
有人说,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师。这话一点不假。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伴随着“扶——放——扶”这和主旋律演奏出动听的创新意识的乐章。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联系教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一些小教具活动。如,自己制小三角形、小圆锥片、小望远镜、小手枪。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测量小望远镜,小手枪的长度、重量。让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数学,可以带领学生到现场测量路宽,树高的长短。可以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在激趣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总之,数学要以激趣、创新为方向,在激趣与创新活动中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开展数学中的创新活动,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创新安排,要有创新活动实践。只有开展好创新的良好实践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才会增长起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成笔,吴文方,刘大义.在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数学参考,2013.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创新
我们面对着21世纪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说是教育竞争的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培养学生具有求知、做事、生存、与人合作等多种能力,是教育的必然和唯一的选择,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迫在眉睫。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理要摇篮。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堂这条主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水平。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例如有位老师教小学的“退位减法”:
师:复习导入:“23-2=?你们人算吗?”
生:“等于21。”
师:“23-7=?你们会吗?”
生:“会。”
学生没有跟着教师导入新课的思路,便厉声地问:“请你们说等于多少?”学生不说话了。接着又说:“7比3大,不够减,怎么办?好,我们就来讲退位减法。”
师:同学们,23-2=21我们知道了,那么23-7=?该怎么办呢?
后半节课气氛冷清,学生的创新意识仍没有引发出来。而美国有位教师进一年级数学课“13的认识”是这样讲的:
师:导入:“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只漂亮的金鱼,你们想看看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出示幻灯,一晃而过(抽拉式)
生:“多么漂亮!老师,能让我们再看一次吗?”
师:“可以,可要注意观察有几只。”投影片又一晃而过。
生:“还看不清”。
有的叫着还要重复看,有的干脆跑上讲台拉位老师硬要再看。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都准备好了(纸剪成的鱼),请同学们自己摆一摆,看共有几只?”
教师把用纸剪成的金鱼发给学生,每生13只,学生争先恐后地又摆又数,课堂上热闹非凡。
生甲摆得是5,5,3。师:“很清楚,有不同摆法的举手。”生乙摆成6,6,1。师:激励学生:“动作迅速。”生丙摆4,4,5。师:进一步激励:“很好哇!”生丁摆成1,2,5,5。师:“你能说出原因吗?”生丁:“前边有一面国旗,后面是两个护旗手,最后是两排兵。”师:边激励表扬其创新思维的活跃,边进行思想教育:“好!我们要热爱国旗,热爱国家”。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同样两节数课,学生的个性表现截然不同。前者,学生没有创新思维的机会,完全像把学生摁在一个不透气的瓶中,学生怎么跳,也跳不出来,竟被教师堵死。
创新意识要靠教师的支持、鼓励和培养起来的,教师的言行、神态、表情直接影响著学生的思想意识,上面教师教的“退位减法”。教师没有像美国教师那样,用兴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用中国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法呆板的必须要求学生跟着走的教法,要求学生必须那样,学生不得不那样;教师总是牵头学生的鼻子在自己计划的圈内转来转去,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真是“害生不浅”。
如今社会是一个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社会,是创新知识的经济社会,教师必须打破传统常规的教堂模式,摒弃形式主义,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黑板和学习天地。
小学生由于好奇而导致深厚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成功意识,挖掘他们成功的潜力。英国大科学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要放手抓教法的改革,要变学生若学为乐学,变求问题的结果为求问题的方法,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学生后行为学生先行,变重分数为重能力,变学生增负为教师增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理解掌握孩子们的心理,送给孩子一颗爱心,“爱”是孩子们的摇篮,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摇篮。
有人说,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师。这话一点不假。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伴随着“扶——放——扶”这和主旋律演奏出动听的创新意识的乐章。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联系教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一些小教具活动。如,自己制小三角形、小圆锥片、小望远镜、小手枪。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测量小望远镜,小手枪的长度、重量。让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数学,可以带领学生到现场测量路宽,树高的长短。可以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在激趣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总之,数学要以激趣、创新为方向,在激趣与创新活动中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开展数学中的创新活动,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创新安排,要有创新活动实践。只有开展好创新的良好实践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才会增长起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成笔,吴文方,刘大义.在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数学参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