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现代的高中生.必须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基础课。信息技术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上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
一、分析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我校是县级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初中,有些初中没有条件开设信息技术课,即使有些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由于没有考试压力,老师也没有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学生也只是以一种玩的心态来上信息技术课,导致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把学生分成“有基础的”和“没有基础的”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对“有基础的”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巧妙设计比较难且有吸引力的任务,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没有基础的”学生,促使他们学好课本的基础知识,不理解的先由学习好的学生辅导,学生不能解决的再由老师讲解,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分析教材.重视教学设计
我们选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属于零起点的教材,这比较合适我们普通高中的情况,但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需认真研读教材,重视教学设计。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理清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才能设置合理的任务,把握有度.并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才能有备而来,做到面向全面、分层次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新课的导人,范例的列举,任务的设置,操作步骤的编写以及知识的归纳小结等个个环节都要做到科学设计。如:Word的教学不是直接介绍Word的每个菜单的功能,而是通过设置制作“海报”的详细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通过完成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要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实际教学情况,重新安排课本原来的知识点顺序,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更加贴近生活。
三、创造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层出不穷,因此,教师只是仅仅依据现行的教材是教不好学生的,必须创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要营造好课堂学习的有效环境,特别是运用好我们所擅长的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步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精神.电脑室要基本满足一个学生配备一台电脑,要组建局域网(最好可以连接因特网),有一台能发布网站的服务器,局域网要能达到广播教学,实现“人一机一人”的交互作用。我们信息组就针对课程目标制作了一个教学网站,主要内容有:课堂导学(知识点)、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线测试、知识拓展、优秀作品、素材库等。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广播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章节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还可以利用“在线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和小组长共同对所有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向全体学生展示,并进行一定的奖励,把作品挂到网站的“优秀作品”栏。学生制作好的作品也可通过本站上传功能提交到本班的空间。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间不仅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愉快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与交流,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总之,上好信息技术课,离不开教师的付出与努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保护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培养思维,并由此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能以更好的姿态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分析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我校是县级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初中,有些初中没有条件开设信息技术课,即使有些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由于没有考试压力,老师也没有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学生也只是以一种玩的心态来上信息技术课,导致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把学生分成“有基础的”和“没有基础的”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对“有基础的”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巧妙设计比较难且有吸引力的任务,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没有基础的”学生,促使他们学好课本的基础知识,不理解的先由学习好的学生辅导,学生不能解决的再由老师讲解,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分析教材.重视教学设计
我们选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属于零起点的教材,这比较合适我们普通高中的情况,但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需认真研读教材,重视教学设计。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理清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才能设置合理的任务,把握有度.并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才能有备而来,做到面向全面、分层次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新课的导人,范例的列举,任务的设置,操作步骤的编写以及知识的归纳小结等个个环节都要做到科学设计。如:Word的教学不是直接介绍Word的每个菜单的功能,而是通过设置制作“海报”的详细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通过完成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要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实际教学情况,重新安排课本原来的知识点顺序,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更加贴近生活。
三、创造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层出不穷,因此,教师只是仅仅依据现行的教材是教不好学生的,必须创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要营造好课堂学习的有效环境,特别是运用好我们所擅长的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步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精神.电脑室要基本满足一个学生配备一台电脑,要组建局域网(最好可以连接因特网),有一台能发布网站的服务器,局域网要能达到广播教学,实现“人一机一人”的交互作用。我们信息组就针对课程目标制作了一个教学网站,主要内容有:课堂导学(知识点)、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线测试、知识拓展、优秀作品、素材库等。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广播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章节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还可以利用“在线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和小组长共同对所有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向全体学生展示,并进行一定的奖励,把作品挂到网站的“优秀作品”栏。学生制作好的作品也可通过本站上传功能提交到本班的空间。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间不仅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愉快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与交流,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总之,上好信息技术课,离不开教师的付出与努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保护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培养思维,并由此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能以更好的姿态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