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对社会和各个领域正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系到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几年来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点滴做法和各位同仁交流。
一、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有些只是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二、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三、表扬奖励法
当代的学生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经过实践证明能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五、有效教学的途径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通过几年的课堂讲授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多得多,经过这种形式消化了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操作性。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贫困小县存在学生个体差异,有条件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农村学生,家庭贫穷,根本谈不上买电脑,完完全全是“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信息科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教师要不断吸取其他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变通,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完善、更高效。信息科技教师在不断提高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 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在生活上,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查询来了解课本习题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接触计算机,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信息科技教学时,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内因指导下学习信息科技,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方法和途径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学科教育者共同努力、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省德江县龙泉中学 565200)
一、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有些只是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二、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三、表扬奖励法
当代的学生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经过实践证明能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五、有效教学的途径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通过几年的课堂讲授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多得多,经过这种形式消化了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操作性。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贫困小县存在学生个体差异,有条件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农村学生,家庭贫穷,根本谈不上买电脑,完完全全是“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信息科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教师要不断吸取其他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变通,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完善、更高效。信息科技教师在不断提高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 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在生活上,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查询来了解课本习题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接触计算机,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信息科技教学时,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内因指导下学习信息科技,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方法和途径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学科教育者共同努力、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省德江县龙泉中学 5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