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网络成为文化人或文学爱好者从事写作、阅读的一种便捷方式时,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一个新的精神驰骋领域。
一、网络阅读:一颗漫游驰骋之心
文学的阅读除了书本(纸本媒体)的阅读外,还可以从CD-Rom、Web中获取。
纸本阅读主要是指阅读传统的报刊、杂志、书籍等纸质出版物。纸质读本以页码翻阅,携带方便,对阅读环境要求不高,随时随处都可以阅读。
CD-Rom电子阅读主要指阅读电子出版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多媒体光盘为媒介的电子出版物逐步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文本阅读和人工检索方式。电子出版物信息容量大,而多媒体技术,让人们见到的不再是白纸黑字,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人们既可以看书,也可以听书,阅读变得轻松和有趣。
Web网上阅读是被人们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技术,它通过ISDN、拨号上网等方式连接进入因特网,阅读进入了全新的开放式时代。
拥有了因特网,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超文本、网页、多媒体、互联网等推动人们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自由穿梭、如鱼得水,成为“漫游”读者,故网上阅读又被美喻为“冲浪”。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网络知识系统。读者具有自主的选择权,可以出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探究,在文本和文本间、网站和网站间进行快速的转换,阅读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易检索。引擎搜索方便快捷,这是传统的纸质媒介无法比拟的。网络文学以其特有的优势与魅力,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二、网络文学:一份便捷的文化快餐
网络文学的作者多为年轻写手(17岁~34岁),他们以键盘输入为写作方式,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从事文学创作。近几年来,网络文学不断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榕树下”还是“黄金书屋”,一大批网络作品轰轰烈烈地涌入众人的视野。最有代表性的是台湾年轻作家痞子蔡的中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像一阵风,助长了中国网络小说熊熊燃烧的态势。文学网站层出不穷、异军突起,原创写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等名字渐为人知,高高的点击率招来传统媒体关注的目光。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有如下特点:
1.传播交互化
传统纸本媒体传播受时空限制。而网络传播可以达到“交互化”、多媒体化,阅读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互动性、超链接性和同步性,创建了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互为一体的写作与阅读方式。一些网络小说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文本中嵌入声音、图片等资料,刺激读者的感官,令人耳目一新。
2.作者平民化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共享”的空间,它容纳百川、汇聚万流,几乎圆了“人人都是写作者”的梦想。互联网的开放性、全民性带来创作者的迅速膨胀。
在网络文学中,作者多是自发的、非职业化的群体,他们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非功利性地从事写作。不少优秀的作品在网上迅速传播。
3.意识多元化
网上没有既定的写作法则,没有咬文嚼字的老师,只有宽容的读者。宽松的创作环境,是网络文学得以生存的土壤。
网上各式各样的作品表露出不同的文化意识:有典雅的、优美的,也有粗俗的、卑劣的;语言表达上也是五花八门:有传统的、讲究章法的,也有反传统的,如字母与符号杂合使用;风格上也是迥然不同:幽默、诙谐、搞笑、调侃、庸俗、无病呻吟甚至带有痞子气;网上作品,既有“阳春白雪”,更多的是“下里巴人”。网络文学洋溢着大众的气息,涌动着一股生命的活力,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跃的因子。
4.作品人性化
网络文学表现的是网民的心声。作者多为网络文学爱好者,他们活泼浪漫、敢于想象,不满于现实的束缚,思想活跃而富有知识。他们不以稿费为生计,少了行家清规戒律的桎梏,表达上更为自由、轻松,大都直抒胸臆,作品平白如话、真情流露。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表现的是活生生的网络文化:背景是ICQ的聊天工具,语言是中文、英文夹杂的网络语言,情节真实。在痞子蔡的成功范例下,网络小说迅速膨胀,“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成了 “无数次的亲密接触”。
三、网络: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善于选择阅读的题材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容器,既兼容精英文学,又接纳大众作品,甚至是彻头彻尾的垃圾,因此网络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网络文学的题材常为言情类、武侠类、搞笑类、论坛类,它是快节奏生活的“快餐文化”,但内容肤浅的弊病已显露端倪:键盘敲出的或是风花雪月下的无病呻吟,或是卑劣浅薄的病态心理、参差杂乱的颓废情绪,或是矫揉造作的痞子遭遇等。部分写手甚至将自己信手拈来的初恋故事、思亲情结、苦闷闲愁随意发布,使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平庸:媚俗、没有创造力的“作文”。
2.避免语言使用的混乱
网络文学多的是技术支持,少的是文字的锤炼。不少写手追求怪异的缩略语和不伦不类的表达方式,虽新颖,但行文极不规范。“美眉”、“恐龙”、“青蛙”、“斑竹”、“烘培鸡”、“灌水”等网络俚语使众多读者不知所云。
另外更多的符号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7758——亲亲我吧!1573——一往情深。大量不伦不类的“生造” 词汇,怪话连篇的语言让人眼花缭乱,古老的方块字正在被各种各样的符号、字母所取代,偏离了传统的、规范的文学语言。
3.注意不良思想的侵袭
传统的纸本媒体作品经过作者精心构思,又经编辑层层把关和审核,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而网络文学几乎是半成品,跳过了编辑筛选、删改的关卡,没有禁锢的枷锁,写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作品内容比较浅显,只满足于对情节、细节的描写与刻画,缺乏对人生、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年轻的网络写手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没有文字底蕴和表达技巧的积淀,一味地追求快捷迅速、跳跃多变、流行和时尚,作品显得浮躁浅薄,缺少从容厚重的生命力。各种不良的思想充斥于网络: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低级、庸俗、耸人听闻的流言,朝生暮死的情欲游戏,缺乏内涵的个人消遣,甚至还有反动的文化思潮。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网络终端的隐匿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网络文学中充满了谎言与欺骗。如果不加选择地阅读接纳,是要伤及身心的。因此在上网之前,要系紧“安全带”,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诱惑,把握自我。
(彭鲜红,浙江宁波邱隘万里学院)
一、网络阅读:一颗漫游驰骋之心
文学的阅读除了书本(纸本媒体)的阅读外,还可以从CD-Rom、Web中获取。
纸本阅读主要是指阅读传统的报刊、杂志、书籍等纸质出版物。纸质读本以页码翻阅,携带方便,对阅读环境要求不高,随时随处都可以阅读。
CD-Rom电子阅读主要指阅读电子出版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多媒体光盘为媒介的电子出版物逐步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文本阅读和人工检索方式。电子出版物信息容量大,而多媒体技术,让人们见到的不再是白纸黑字,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人们既可以看书,也可以听书,阅读变得轻松和有趣。
Web网上阅读是被人们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技术,它通过ISDN、拨号上网等方式连接进入因特网,阅读进入了全新的开放式时代。
拥有了因特网,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超文本、网页、多媒体、互联网等推动人们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自由穿梭、如鱼得水,成为“漫游”读者,故网上阅读又被美喻为“冲浪”。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网络知识系统。读者具有自主的选择权,可以出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探究,在文本和文本间、网站和网站间进行快速的转换,阅读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易检索。引擎搜索方便快捷,这是传统的纸质媒介无法比拟的。网络文学以其特有的优势与魅力,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二、网络文学:一份便捷的文化快餐
网络文学的作者多为年轻写手(17岁~34岁),他们以键盘输入为写作方式,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从事文学创作。近几年来,网络文学不断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榕树下”还是“黄金书屋”,一大批网络作品轰轰烈烈地涌入众人的视野。最有代表性的是台湾年轻作家痞子蔡的中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像一阵风,助长了中国网络小说熊熊燃烧的态势。文学网站层出不穷、异军突起,原创写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等名字渐为人知,高高的点击率招来传统媒体关注的目光。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有如下特点:
1.传播交互化
传统纸本媒体传播受时空限制。而网络传播可以达到“交互化”、多媒体化,阅读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互动性、超链接性和同步性,创建了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互为一体的写作与阅读方式。一些网络小说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文本中嵌入声音、图片等资料,刺激读者的感官,令人耳目一新。
2.作者平民化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共享”的空间,它容纳百川、汇聚万流,几乎圆了“人人都是写作者”的梦想。互联网的开放性、全民性带来创作者的迅速膨胀。
在网络文学中,作者多是自发的、非职业化的群体,他们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非功利性地从事写作。不少优秀的作品在网上迅速传播。
3.意识多元化
网上没有既定的写作法则,没有咬文嚼字的老师,只有宽容的读者。宽松的创作环境,是网络文学得以生存的土壤。
网上各式各样的作品表露出不同的文化意识:有典雅的、优美的,也有粗俗的、卑劣的;语言表达上也是五花八门:有传统的、讲究章法的,也有反传统的,如字母与符号杂合使用;风格上也是迥然不同:幽默、诙谐、搞笑、调侃、庸俗、无病呻吟甚至带有痞子气;网上作品,既有“阳春白雪”,更多的是“下里巴人”。网络文学洋溢着大众的气息,涌动着一股生命的活力,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跃的因子。
4.作品人性化
网络文学表现的是网民的心声。作者多为网络文学爱好者,他们活泼浪漫、敢于想象,不满于现实的束缚,思想活跃而富有知识。他们不以稿费为生计,少了行家清规戒律的桎梏,表达上更为自由、轻松,大都直抒胸臆,作品平白如话、真情流露。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表现的是活生生的网络文化:背景是ICQ的聊天工具,语言是中文、英文夹杂的网络语言,情节真实。在痞子蔡的成功范例下,网络小说迅速膨胀,“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成了 “无数次的亲密接触”。
三、网络: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善于选择阅读的题材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容器,既兼容精英文学,又接纳大众作品,甚至是彻头彻尾的垃圾,因此网络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网络文学的题材常为言情类、武侠类、搞笑类、论坛类,它是快节奏生活的“快餐文化”,但内容肤浅的弊病已显露端倪:键盘敲出的或是风花雪月下的无病呻吟,或是卑劣浅薄的病态心理、参差杂乱的颓废情绪,或是矫揉造作的痞子遭遇等。部分写手甚至将自己信手拈来的初恋故事、思亲情结、苦闷闲愁随意发布,使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平庸:媚俗、没有创造力的“作文”。
2.避免语言使用的混乱
网络文学多的是技术支持,少的是文字的锤炼。不少写手追求怪异的缩略语和不伦不类的表达方式,虽新颖,但行文极不规范。“美眉”、“恐龙”、“青蛙”、“斑竹”、“烘培鸡”、“灌水”等网络俚语使众多读者不知所云。
另外更多的符号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7758——亲亲我吧!1573——一往情深。大量不伦不类的“生造” 词汇,怪话连篇的语言让人眼花缭乱,古老的方块字正在被各种各样的符号、字母所取代,偏离了传统的、规范的文学语言。
3.注意不良思想的侵袭
传统的纸本媒体作品经过作者精心构思,又经编辑层层把关和审核,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而网络文学几乎是半成品,跳过了编辑筛选、删改的关卡,没有禁锢的枷锁,写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作品内容比较浅显,只满足于对情节、细节的描写与刻画,缺乏对人生、社会的深层次思考。
年轻的网络写手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没有文字底蕴和表达技巧的积淀,一味地追求快捷迅速、跳跃多变、流行和时尚,作品显得浮躁浅薄,缺少从容厚重的生命力。各种不良的思想充斥于网络: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低级、庸俗、耸人听闻的流言,朝生暮死的情欲游戏,缺乏内涵的个人消遣,甚至还有反动的文化思潮。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网络终端的隐匿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网络文学中充满了谎言与欺骗。如果不加选择地阅读接纳,是要伤及身心的。因此在上网之前,要系紧“安全带”,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诱惑,把握自我。
(彭鲜红,浙江宁波邱隘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