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吗?你几乎天天都吃进几种甚至上十种食品添加剂。如果你喜欢吃零食,喜欢喝饮料,那么你吃进去的食品添加剂会更多更多!吃进这么多添加剂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有害吗?你了解食品添加剂吗?你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呢?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想喝一杯酸甜可口、沁人心脾的柠檬汁么?柠檬汁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白开水中加入鲜柠檬汁,再加些白糖,就成了一杯柠檬汁。另一种方法是,在白开水中加入微量的化学着色剂,水成了漂亮的柠檬颜色,另外加适量的柠檬酸、维生素C、果葡糖浆、纤维素粉末,同样成了一杯柠檬汁,色香味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喝起来同样爽快。只不过,所用的配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食品添加剂。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在《食品卫生法》(1995年)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词尽管提出不久,但它的直接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有用栀子染色的记载。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约在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公元6世纪时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予以应用的方法;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亚硝酸盐,大约在800年前的南京就用于腊肉生产了,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
科学探索
添加剂只是一个配角,因此,在用量上是有限制的,由“最大无害量”来确定。最大无害量是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得到的。其实,任何物质对人体而言,都有个最大无害量,例如,食盐是极普通的“添加剂”,本身无毒,但吃得过量,人体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在人们的心目中,天然的添加剂安全可靠、温和自然,而化学合成添加剂,总觉得它们“出身”不自然,让人联想到药品,比较难接受。
这是一种偏见。有专家做过实验,对于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用咖喱粉制成的天然黄色素——姜黄素,每日允许摄入量只有5毫克,而化学合成的黄色素——黄色4号,每日允许摄入量可达375毫克。这个例子说明,有的合成添加剂比天然添加剂更安全。
趣味链接
做饮料用鲜果,不是挺好的么?何必舍去这些天然的东西,用上合成的化学物质呢?但假如你是食品厂的老板,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大批量地生产食品,全用上天然产品,现榨果汁现熬汤的,成本该多高!价格太贵,产品卖不出去,厂子就要倒闭!
而利用化学工艺制成添加剂,成本就低得多。再说,许多种类的化学合成物质与天然物质,在营养功效上是一样的,当然可以互相替代。例如,维生素C,原本是从果品中提取之后,分析它的分子结构,再进行化学合成,“依样画葫芦”,从而制造出维生素C,来源不同的维生素C,却是同一种物质。果品中所含的糖分、纤维素毕竟有限,若用上化学工艺,用淀粉就能水解出大量的果葡糖浆,用锯木屑就能水解出大量的纤维素。同是糖分、同是纤维素,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去硬行理清来路,分出谁是天然的,谁是化学合成的呢?关键的是,淀粉、锯木屑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经过化学处理后,就“点石成金”了。
神奇的食品添加剂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常用的在1000种左右。美国已批准使用的达2700多种。目前,我国有20多类、1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在国际上,美国食品工业的产值位居工业之首,美国食品添加剂的销售额约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的三分之一,在美国超市的加工食品中,都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食品添加剂已被列为我国加速开发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日本曾发生过方便面中毒事件。经日本专家研究,证实引起中毒的物质是油脂的氧化物。日本的方便面是用猪油炸制而成的,面条中吸收了相当于本身重量二三成的油。把面条放置在常温下,氧气与面条中的油脂起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毒的油脂氧化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专家们试验发现,在制作方便面时,加入微量的添加剂——抗氧化剂,就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抗氧化剂被称为油类的“卫士”,它在油脂与氧气接触时,把氧气全部吸收到自己这边来,阻止氧气与油脂的结合。如果不使用抗氧化剂,即使不发生急性中毒事件,也会使人一点一点地吸收油脂氧化物,造成静悄悄的慢性中毒,危害更大。
添加剂为食品工业屡建功勋。有人说过,正确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使得食品工业爆发了一场革命。
科学探索
由于不正确的宣传,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不少误解,如有些食品的包装上醒目地写着“不含防腐剂”等字样,甚至有些广告也是这样宣传。这反映出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有问题。难道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就是安全可靠的?事实上,食品只有超高温杀菌并进行无菌包装或者做成罐头,才可以不加防腐剂。而大多数加工食品中,如果不按规定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就很容易霉变、酸败和变质。如干酪不用防腐剂,外表会产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霉菌;奶油不加抗氧化剂容易酸败。食用变质的食品后,轻则引起腹泻、中毒,重则有可能引起癌变,危及生命。有些食品如果不用添加剂甚至无法生产,如豆腐、汽水、巧克力等。
趣味链接
做蛋糕,常用到奶油。天然奶油由牛奶、羊奶加工而成,但奶油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常引起人体的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对天然奶油,人们又爱吃它,又怕吃它,特别是爷爷、奶奶们。而现在做蛋糕,大多用的是人造奶油,是用大豆等植物性原料制成的,味道与天然奶油几乎一样,“模样”与天然奶油完全一致,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让人肥胖、致病的弱点,可以大胆地多吃一些。不要忘了,生产人造奶油是缺少不了一种添加剂的,它叫做“乳化剂”。乳化剂的本领是既亲水又亲油,油和水本来是融合不到一块的,然而一旦加入乳化剂,油与水就融合在一起了,使水在油脂中分散成为小颗粒,给人一种类似奶油的感觉。而实际上是大豆中的提取物与水的零距离接触。
可怕的有害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添加剂放得太多、太滥,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我国,滥用、乱用添加剂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做米粉、粉丝、腐竹、豆腐等食品,为了增白,用上了“吊白块”。原是浅褐色的干瘪了的萝卜干,在加有添加剂的水中泡一晚,就变成黄澄澄的,吃起来“咯吱咯吱”响的咸萝卜。已发黑的藕,用漂白剂一漂,就成了像才挖出来的活生生的鲜藕。有些做馒头的人,为什么不吃自家做的馒头?原来里面放了漂白剂等东西。
现在最难控制的是,众多的农产品中,也跟着使用添加剂。而添加剂中,大多是激素类物质。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只甲鱼一年才长500克左右,养殖户在甲鱼的饲料中加入激素,结果一只甲鱼两三个月就能长500克左右;有人在猪饲料里加入激素,猪吃了这种饲料,傻吃傻睡,长肉特别快;在鸡饲料、鸭饲料里拌入激素,也屡见不鲜。
畜禽类吃了含激素的饲料,激素残留在畜禽的体内,成为肉食之后,激素就转移到我们人体之中了。
食品中的人工色素、香精、膨化剂、防腐剂、激素等超标时,尤其会对青少年的肝脏、血液、中枢神经系统构成危害,引起性早熟、肥胖,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科学探索
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应对“添加剂时代”,避免受到食品添加剂的伤害呢?
首先,吃东西不要过于讲究“口味”。
肉汤为什么鲜美?因为汤里含有肉类蛋白质所分解出来的氨基酸。于是,厂家投消费者所好,在食品中加大氨基酸,以及其他美味添加剂的含量。而所用的氨基酸和其他添加剂,又是通过多种化学方法得到的。若一味讲究味道,我们就会只吃这些“美味食品”,久而久之,味觉被麻痹了,感到粗茶淡饭难以下咽,会以零食为主。结果是,要么吃出一个虚胖子,要么厌食,不吃正式的饭菜,变成一个“瘦猴子”,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却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各种饮料、火腿肠、方便面、汉堡包、肉丸、脆酥糕点等“美味食品”,我们可以吃一些,要相信人体的消化能力和排毒能力,但不可吃得太多,要换着种类吃才好,防止有害添加剂或者几种固定的添加剂过多地进入我们的体内。
其次,少吃反季节瓜果。水果都有个正常成熟期,在正常成熟期前二十天、一个月就上市的水果,大都用了催熟剂。催熟的香蕉,吃到嘴里既不甜又不香,还硬邦邦的。催熟的西瓜,使用“催红剂”,白瓤变成了红瓤,却味如冬瓜。经常吃这些反季节瓜果对我们的生长发育不利。
趣味链接
日本有位食品厂的工程师,在他女儿三岁生日那天,饭桌上摆了一盘肉丸,味道极鲜美,女儿抢着吃。当这位工程师夹起一个肉丸一看,正是自己开发的产品,他马上要妻子把肉丸撤下去倒掉。
因为,他太知道这肉丸的底细了。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碎肉,原是用来做宠物饲料的原料,现改作制肉丸的原料。接着加入一些鸡碎肉、大豆蛋白,以便让肉丸有增重、柔软的效果,另外加一些牛肉浓汁。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都是人们常吃的营养食物。问题是还得另外添加许多东西。为了使口感嫩滑,加入了黏着剂、乳化剂。为了使颜色漂亮,加入了着色剂。为了使味道更鲜美,加入了多种化学调味剂。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入了防腐剂、PH(酸碱度)调整剂。为了防止褪色,加入了抗氧化剂。最后加入人工番茄酱(这又是用许多化学制剂配成的)。鲜美肉丸就这样制作成功了。整个过程大概使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真可谓是添加剂大集合。一投放到市场,竟大受欢迎。这位工程师算了一笔账:他开发的这种肉丸,比家庭自做的肉丸便宜得多。老板仅靠开发这种肉丸所获得的利润,就盖起了一座大厦。
老板重奖了这位工程师,但这位工程师毅然辞职了。他认为自己搞的事业,从良心上对不起老百姓,从此再不从事靠添加剂开发食品的工作。
尾声
“磨刀怕不快,刀快伤人指。”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巨大,用得不恰当可能贻害无穷。权威专家一致认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无害健康,还是食品加工不可或缺的一环。同学们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添加剂不必惊慌,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智慧的眼光来对待食品添加剂。
(编辑 孙世奇)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想喝一杯酸甜可口、沁人心脾的柠檬汁么?柠檬汁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白开水中加入鲜柠檬汁,再加些白糖,就成了一杯柠檬汁。另一种方法是,在白开水中加入微量的化学着色剂,水成了漂亮的柠檬颜色,另外加适量的柠檬酸、维生素C、果葡糖浆、纤维素粉末,同样成了一杯柠檬汁,色香味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喝起来同样爽快。只不过,所用的配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食品添加剂。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在《食品卫生法》(1995年)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词尽管提出不久,但它的直接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有用栀子染色的记载。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约在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公元6世纪时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予以应用的方法;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亚硝酸盐,大约在800年前的南京就用于腊肉生产了,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
科学探索
添加剂只是一个配角,因此,在用量上是有限制的,由“最大无害量”来确定。最大无害量是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得到的。其实,任何物质对人体而言,都有个最大无害量,例如,食盐是极普通的“添加剂”,本身无毒,但吃得过量,人体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在人们的心目中,天然的添加剂安全可靠、温和自然,而化学合成添加剂,总觉得它们“出身”不自然,让人联想到药品,比较难接受。
这是一种偏见。有专家做过实验,对于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用咖喱粉制成的天然黄色素——姜黄素,每日允许摄入量只有5毫克,而化学合成的黄色素——黄色4号,每日允许摄入量可达375毫克。这个例子说明,有的合成添加剂比天然添加剂更安全。
趣味链接
做饮料用鲜果,不是挺好的么?何必舍去这些天然的东西,用上合成的化学物质呢?但假如你是食品厂的老板,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大批量地生产食品,全用上天然产品,现榨果汁现熬汤的,成本该多高!价格太贵,产品卖不出去,厂子就要倒闭!
而利用化学工艺制成添加剂,成本就低得多。再说,许多种类的化学合成物质与天然物质,在营养功效上是一样的,当然可以互相替代。例如,维生素C,原本是从果品中提取之后,分析它的分子结构,再进行化学合成,“依样画葫芦”,从而制造出维生素C,来源不同的维生素C,却是同一种物质。果品中所含的糖分、纤维素毕竟有限,若用上化学工艺,用淀粉就能水解出大量的果葡糖浆,用锯木屑就能水解出大量的纤维素。同是糖分、同是纤维素,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去硬行理清来路,分出谁是天然的,谁是化学合成的呢?关键的是,淀粉、锯木屑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经过化学处理后,就“点石成金”了。
神奇的食品添加剂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常用的在1000种左右。美国已批准使用的达2700多种。目前,我国有20多类、1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在国际上,美国食品工业的产值位居工业之首,美国食品添加剂的销售额约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的三分之一,在美国超市的加工食品中,都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食品添加剂已被列为我国加速开发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日本曾发生过方便面中毒事件。经日本专家研究,证实引起中毒的物质是油脂的氧化物。日本的方便面是用猪油炸制而成的,面条中吸收了相当于本身重量二三成的油。把面条放置在常温下,氧气与面条中的油脂起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毒的油脂氧化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专家们试验发现,在制作方便面时,加入微量的添加剂——抗氧化剂,就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抗氧化剂被称为油类的“卫士”,它在油脂与氧气接触时,把氧气全部吸收到自己这边来,阻止氧气与油脂的结合。如果不使用抗氧化剂,即使不发生急性中毒事件,也会使人一点一点地吸收油脂氧化物,造成静悄悄的慢性中毒,危害更大。
添加剂为食品工业屡建功勋。有人说过,正确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使得食品工业爆发了一场革命。
科学探索
由于不正确的宣传,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不少误解,如有些食品的包装上醒目地写着“不含防腐剂”等字样,甚至有些广告也是这样宣传。这反映出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有问题。难道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就是安全可靠的?事实上,食品只有超高温杀菌并进行无菌包装或者做成罐头,才可以不加防腐剂。而大多数加工食品中,如果不按规定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就很容易霉变、酸败和变质。如干酪不用防腐剂,外表会产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霉菌;奶油不加抗氧化剂容易酸败。食用变质的食品后,轻则引起腹泻、中毒,重则有可能引起癌变,危及生命。有些食品如果不用添加剂甚至无法生产,如豆腐、汽水、巧克力等。
趣味链接
做蛋糕,常用到奶油。天然奶油由牛奶、羊奶加工而成,但奶油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常引起人体的动脉硬化、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对天然奶油,人们又爱吃它,又怕吃它,特别是爷爷、奶奶们。而现在做蛋糕,大多用的是人造奶油,是用大豆等植物性原料制成的,味道与天然奶油几乎一样,“模样”与天然奶油完全一致,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让人肥胖、致病的弱点,可以大胆地多吃一些。不要忘了,生产人造奶油是缺少不了一种添加剂的,它叫做“乳化剂”。乳化剂的本领是既亲水又亲油,油和水本来是融合不到一块的,然而一旦加入乳化剂,油与水就融合在一起了,使水在油脂中分散成为小颗粒,给人一种类似奶油的感觉。而实际上是大豆中的提取物与水的零距离接触。
可怕的有害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添加剂放得太多、太滥,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我国,滥用、乱用添加剂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做米粉、粉丝、腐竹、豆腐等食品,为了增白,用上了“吊白块”。原是浅褐色的干瘪了的萝卜干,在加有添加剂的水中泡一晚,就变成黄澄澄的,吃起来“咯吱咯吱”响的咸萝卜。已发黑的藕,用漂白剂一漂,就成了像才挖出来的活生生的鲜藕。有些做馒头的人,为什么不吃自家做的馒头?原来里面放了漂白剂等东西。
现在最难控制的是,众多的农产品中,也跟着使用添加剂。而添加剂中,大多是激素类物质。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只甲鱼一年才长500克左右,养殖户在甲鱼的饲料中加入激素,结果一只甲鱼两三个月就能长500克左右;有人在猪饲料里加入激素,猪吃了这种饲料,傻吃傻睡,长肉特别快;在鸡饲料、鸭饲料里拌入激素,也屡见不鲜。
畜禽类吃了含激素的饲料,激素残留在畜禽的体内,成为肉食之后,激素就转移到我们人体之中了。
食品中的人工色素、香精、膨化剂、防腐剂、激素等超标时,尤其会对青少年的肝脏、血液、中枢神经系统构成危害,引起性早熟、肥胖,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科学探索
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应对“添加剂时代”,避免受到食品添加剂的伤害呢?
首先,吃东西不要过于讲究“口味”。
肉汤为什么鲜美?因为汤里含有肉类蛋白质所分解出来的氨基酸。于是,厂家投消费者所好,在食品中加大氨基酸,以及其他美味添加剂的含量。而所用的氨基酸和其他添加剂,又是通过多种化学方法得到的。若一味讲究味道,我们就会只吃这些“美味食品”,久而久之,味觉被麻痹了,感到粗茶淡饭难以下咽,会以零食为主。结果是,要么吃出一个虚胖子,要么厌食,不吃正式的饭菜,变成一个“瘦猴子”,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却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各种饮料、火腿肠、方便面、汉堡包、肉丸、脆酥糕点等“美味食品”,我们可以吃一些,要相信人体的消化能力和排毒能力,但不可吃得太多,要换着种类吃才好,防止有害添加剂或者几种固定的添加剂过多地进入我们的体内。
其次,少吃反季节瓜果。水果都有个正常成熟期,在正常成熟期前二十天、一个月就上市的水果,大都用了催熟剂。催熟的香蕉,吃到嘴里既不甜又不香,还硬邦邦的。催熟的西瓜,使用“催红剂”,白瓤变成了红瓤,却味如冬瓜。经常吃这些反季节瓜果对我们的生长发育不利。
趣味链接
日本有位食品厂的工程师,在他女儿三岁生日那天,饭桌上摆了一盘肉丸,味道极鲜美,女儿抢着吃。当这位工程师夹起一个肉丸一看,正是自己开发的产品,他马上要妻子把肉丸撤下去倒掉。
因为,他太知道这肉丸的底细了。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碎肉,原是用来做宠物饲料的原料,现改作制肉丸的原料。接着加入一些鸡碎肉、大豆蛋白,以便让肉丸有增重、柔软的效果,另外加一些牛肉浓汁。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都是人们常吃的营养食物。问题是还得另外添加许多东西。为了使口感嫩滑,加入了黏着剂、乳化剂。为了使颜色漂亮,加入了着色剂。为了使味道更鲜美,加入了多种化学调味剂。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入了防腐剂、PH(酸碱度)调整剂。为了防止褪色,加入了抗氧化剂。最后加入人工番茄酱(这又是用许多化学制剂配成的)。鲜美肉丸就这样制作成功了。整个过程大概使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真可谓是添加剂大集合。一投放到市场,竟大受欢迎。这位工程师算了一笔账:他开发的这种肉丸,比家庭自做的肉丸便宜得多。老板仅靠开发这种肉丸所获得的利润,就盖起了一座大厦。
老板重奖了这位工程师,但这位工程师毅然辞职了。他认为自己搞的事业,从良心上对不起老百姓,从此再不从事靠添加剂开发食品的工作。
尾声
“磨刀怕不快,刀快伤人指。”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巨大,用得不恰当可能贻害无穷。权威专家一致认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无害健康,还是食品加工不可或缺的一环。同学们面对五花八门的食品添加剂不必惊慌,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智慧的眼光来对待食品添加剂。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