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帮助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感悟人生的意义。教师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搞活政治课堂,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即体现“在生活资源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一、运用生活资源,教学政治的依据
1.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经过教育使每个生命个体得到发展。同时,教育的内容——知识来自生活,知识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可见,社会生活是教育的研究对象,教育把这些人类已经发现、掌握的知识“反哺”于人,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2.新教材特点的需要
“新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和“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紧密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教材更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黑板+粉笔+教师的嘴巴”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即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3.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政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导致许多学生道德感降低,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这样的教育完全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运用生活资源,拨活政治的策略
1.导入新知生活化,激发探究欲望
巧妙的导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诱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让学生在瞬息间呈现出生命活力。运用生活资源创设情景就是有效的导人手段。通过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生活资源,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欲望,拨活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思想品德《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景:“从小学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班级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你在参加某项活动前可能会考虑哪些问题?假如你参加某项活动将面临多种选择时会怎么办?这样,通过精心应用学生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自主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境界,置身于教育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2.教材运用生活化,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实生活是具体实在的,而书本知识是抽象的,并非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现实的答案。因而教师对教材内容可以重新整合,进行生活化的运用,既可活用书本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消费者的人格》一课时,我出示了一则在超市中所发生的案例:超市工作人员怀疑女顾客有偷窃的行为,随后,这名顾客被一名保安人员截留并进行检查,当保安检查完毕后,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时,要求女顾客脱下衣服进行检查。最后,该名女顾客觉得自己冤屈,向法庭提起了诉讼。
根据这一案例,我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扮演律师、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这样学生在模拟法庭中进行体验和展示,小法官们经过一番思索和讨论,有人认为,超市有超市的规章制度,检查是为了防止货物被盗;有人认为,超市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最后公正判决认为,超市的行为侵犯了女顾客的人格,应对她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使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遭遇侵权后,消费者应怎么办等知识。把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能把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易吸收的知识,又能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学习方式生活化,主动体验新知
新课程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努力实践让学生“动”起来的现代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让学生积极思维,展现自我。
4.师生关系民主化,凸现课堂主体性
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创新,让政治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例如,教学思想品德《适应学校新生活》(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畅谈开学以来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新感受,并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讨论,然后组织学生将同学们的所谈归纳分类,这样学生体会到了进入新生活后,既有激动和兴奋,也有困惑和担心。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适应新生活”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是一名听众,在语言表达上。少用或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引用生活资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学生才能得以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进行更好的自主学习。
总之,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知行统一,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运用辩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这样,一定能使思想政治课进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运用生活资源,教学政治的依据
1.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经过教育使每个生命个体得到发展。同时,教育的内容——知识来自生活,知识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可见,社会生活是教育的研究对象,教育把这些人类已经发现、掌握的知识“反哺”于人,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2.新教材特点的需要
“新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和“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紧密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教材更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因而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黑板+粉笔+教师的嘴巴”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给学生创设最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和表现机会,即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
3.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政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导致许多学生道德感降低,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这样的教育完全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运用生活资源,拨活政治的策略
1.导入新知生活化,激发探究欲望
巧妙的导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诱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让学生在瞬息间呈现出生命活力。运用生活资源创设情景就是有效的导人手段。通过运用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生活资源,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欲望,拨活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思想品德《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景:“从小学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班级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你在参加某项活动前可能会考虑哪些问题?假如你参加某项活动将面临多种选择时会怎么办?这样,通过精心应用学生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积极自主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境界,置身于教育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2.教材运用生活化,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实生活是具体实在的,而书本知识是抽象的,并非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现实的答案。因而教师对教材内容可以重新整合,进行生活化的运用,既可活用书本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消费者的人格》一课时,我出示了一则在超市中所发生的案例:超市工作人员怀疑女顾客有偷窃的行为,随后,这名顾客被一名保安人员截留并进行检查,当保安检查完毕后,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时,要求女顾客脱下衣服进行检查。最后,该名女顾客觉得自己冤屈,向法庭提起了诉讼。
根据这一案例,我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扮演律师、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这样学生在模拟法庭中进行体验和展示,小法官们经过一番思索和讨论,有人认为,超市有超市的规章制度,检查是为了防止货物被盗;有人认为,超市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最后公正判决认为,超市的行为侵犯了女顾客的人格,应对她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使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遭遇侵权后,消费者应怎么办等知识。把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能把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易吸收的知识,又能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学习方式生活化,主动体验新知
新课程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努力实践让学生“动”起来的现代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让学生积极思维,展现自我。
4.师生关系民主化,凸现课堂主体性
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创新,让政治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例如,教学思想品德《适应学校新生活》(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畅谈开学以来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新感受,并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讨论,然后组织学生将同学们的所谈归纳分类,这样学生体会到了进入新生活后,既有激动和兴奋,也有困惑和担心。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适应新生活”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是一名听众,在语言表达上。少用或不用命令式、训斥式教育,多用对话式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引用生活资源来说明道理,教育学生,学生才能得以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进行更好的自主学习。
总之,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知行统一,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运用辩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这样,一定能使思想政治课进发出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