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变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更加的全面,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广泛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建议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知识结构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对学生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角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家庭走向学校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学生跟教师是接触最多的。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促进自我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學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1]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语文教育是关于母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教师对儿童的教导、要求、指导、纠正更能激发儿童形成或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动机,儿童更容易接受教师对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要求。 [2]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学习、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积极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结构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基本内容之一。教师是必然要依据某种知识背景进入课堂的,这种具有个人背景的个人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得以展现自己创造可能的知识社会学基础。 [3]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是个复杂的问题,其涵盖面广、辐射点多,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博的文化知识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除了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科之外,还能跟其他的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开阔的视野,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对客观世界探知欲最强、想象力最丰富的年龄段,教师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这样就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有关知识。[4]
(二)语文学科基础知识
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语文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写作概论、美学概论等方面的知识。[5]通常,把语文学科知识分为:标准的普通话、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等等。
(三)语文教学法知识
语文教师要熟悉并驾驭语文学科的大纲、教材、知识内容、能力结构和体系。具备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教材驾驭、教法选用、教学组织、教学检测、教改科研和自修等方面的能力。[6]就学科知识而已,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7]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依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学的知识,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小学语文教的模式研究深入而广泛,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身就蕴涵着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学科,它需要的是人的感性、悟性和体验性。因此,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回归生活世界。[8]真正对教师发展和教学问题解决有价值的是具有情景性、个别化的知识。它以个人经验为研究起点,以如何促进人类成长、个体发展和生命意义的建构为依归,关注实践智慧和自我反思性。[9]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更要关注生活世界与学生内心情感的聯系,教师用自己的个人阅历、人生体验来引导学生去理解语文、走进语文,感受到语文的人文美,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五)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语文教师具有语文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明了语文教育的原则、过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等。具备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形成性的知识。具备教育交往的伦理学、审美教育的知识。具备青少年群体交往发展的规律的知识。[10]潜在性和多样性是小学生发展的特点,这个年纪的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外在表现的兴趣更胜于活动内容的本身。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排解教师如何教的困惑。另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进程,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教法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是个动态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去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
(一)广泛阅读
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老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他拥有了自己的思想文化领地,在教学当中,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与思想,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11]广泛阅读,能提升自己的智慧,检验自己的不足,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实施自己的理念,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次教学。我们每个人要从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去关注自身生命的长度,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造就一座辉煌的王国,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研究可以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12]在校本课程的带动下,教师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不但能在校本课程中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且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把自己从原先的知识、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13]它是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总结,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欲望,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困惑,然后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是在教学反思当中被激活的,发现教材以外的东西,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每一次反思,就是一种进步,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构建自己新的知识。
(四)课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在现实当中,理论和教学实践往往是隔岸相望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桥梁来连接,而课例就是桥梁,课例研究的特征是一群教师观察鲜活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和合作分析,收集信息。通过课例的研讨、交流和观摩,让教师认识和感受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反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汲取他人知识和智慧提供了机会,为构建自己的教学知识、促进教学认识、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了平台。因此,课例研究过程是教师同行围绕课例进行集中的、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反思过程,是通过团体运作方式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
(五)同伴互助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合作的形式形成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体,对于解决课程改革的诸多问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就某个教育问题开展研讨与学习,借助于集体智慧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创造各种渠道开展与课程专家、社会成员和学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保证教师有效参与课程设计。[15]教学,是一项极具个人特性的事业,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扬长避短,还可以分享教育经验和智慧,从而完善自己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知识结构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对学生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角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由家庭走向学校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学生跟教师是接触最多的。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促进自我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學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1]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语文教育是关于母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教师对儿童的教导、要求、指导、纠正更能激发儿童形成或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动机,儿童更容易接受教师对自身观念和行为的要求。 [2]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学习、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积极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结构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基本内容之一。教师是必然要依据某种知识背景进入课堂的,这种具有个人背景的个人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得以展现自己创造可能的知识社会学基础。 [3]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是个复杂的问题,其涵盖面广、辐射点多,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博的文化知识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除了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科之外,还能跟其他的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开阔的视野,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对客观世界探知欲最强、想象力最丰富的年龄段,教师具备了广博的文化知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这样就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有关知识。[4]
(二)语文学科基础知识
韦志成指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语文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汉语、写作概论、美学概论等方面的知识。[5]通常,把语文学科知识分为:标准的普通话、现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等等。
(三)语文教学法知识
语文教师要熟悉并驾驭语文学科的大纲、教材、知识内容、能力结构和体系。具备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教材驾驭、教法选用、教学组织、教学检测、教改科研和自修等方面的能力。[6]就学科知识而已,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7]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依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学的知识,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小学语文教的模式研究深入而广泛,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身就蕴涵着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学科,它需要的是人的感性、悟性和体验性。因此,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回归生活世界。[8]真正对教师发展和教学问题解决有价值的是具有情景性、个别化的知识。它以个人经验为研究起点,以如何促进人类成长、个体发展和生命意义的建构为依归,关注实践智慧和自我反思性。[9]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更要关注生活世界与学生内心情感的聯系,教师用自己的个人阅历、人生体验来引导学生去理解语文、走进语文,感受到语文的人文美,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五)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语文教师具有语文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明了语文教育的原则、过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等。具备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形成性的知识。具备教育交往的伦理学、审美教育的知识。具备青少年群体交往发展的规律的知识。[10]潜在性和多样性是小学生发展的特点,这个年纪的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外在表现的兴趣更胜于活动内容的本身。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排解教师如何教的困惑。另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进程,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教法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发展的途径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是个动态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去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
(一)广泛阅读
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老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他拥有了自己的思想文化领地,在教学当中,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与思想,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 [11]广泛阅读,能提升自己的智慧,检验自己的不足,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实施自己的理念,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次教学。我们每个人要从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去关注自身生命的长度,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造就一座辉煌的王国,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研究可以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12]在校本课程的带动下,教师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不但能在校本课程中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且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把自己从原先的知识、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框架中解放出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13]它是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总结,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欲望,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困惑,然后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是在教学反思当中被激活的,发现教材以外的东西,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每一次反思,就是一种进步,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构建自己新的知识。
(四)课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在现实当中,理论和教学实践往往是隔岸相望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桥梁来连接,而课例就是桥梁,课例研究的特征是一群教师观察鲜活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和合作分析,收集信息。通过课例的研讨、交流和观摩,让教师认识和感受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反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汲取他人知识和智慧提供了机会,为构建自己的教学知识、促进教学认识、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了平台。因此,课例研究过程是教师同行围绕课例进行集中的、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反思过程,是通过团体运作方式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
(五)同伴互助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合作的形式形成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体,对于解决课程改革的诸多问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就某个教育问题开展研讨与学习,借助于集体智慧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创造各种渠道开展与课程专家、社会成员和学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保证教师有效参与课程设计。[15]教学,是一项极具个人特性的事业,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扬长避短,还可以分享教育经验和智慧,从而完善自己促进教师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