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学改进与反思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o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0月,学校安排我面对全区物理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课题为《欧姆定律的应用》,感觉收获很多,真可谓“心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本节课我采用了“先学后导 问題引领”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中的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由学生课前小组合作完成,并完成《导学单》,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导学单》上碰到的问题,解决不了的,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老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二次备课,并设计一些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研究讨论,以达到解决疑问,提升能力的目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 课题引入
  课前我们已经按照导读单进行了预习,并进行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间为3分钟.
  2 交流讨论
  (1)各组长汇报学习提出问题,并板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电压表的量程选择时是不是一定要先试触大量程?
  电流表的量程如何选呢?
  为什么要求电阻的平均值?
  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
  利用一个电流表或一个电压表测电阻的题目不会做.
  (2)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
  3 进行实验
  (1)课前我们已经学会了测量定值电阻的大小,现在老师要求你们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方案是否需要修改?怎么修改?实验注意点是什么?
  (2)老师启发:如果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灯丝的温度是否会改变?电阻是否会改变?那么电阻的差异是否就是误差?
  (3)学生得出的修改方案.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时不能求平均值,必须将原来表格的最后一列删除.
  (4)教师提问学生还有哪些实验注意点: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用法)
  (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学生重新设计表格并建立坐标系处理实验数据.
  (7)让一个学生将其中的一组数据绘成I—U图像,强调图像不会成一直线.
  4 实验拓展
  (1)如果小明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可能是什么原因?
  (2)学生分析,说明原因.
  (3)教师要求学生拧下小灯泡,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4)如果小明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可能是什么原因?
  (5)学生分析,说明原因.
  (6)教师要求学生将小灯泡短路,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公开课的前一天,我试上了一下,发现了以下问题:
  (1)导读单准备的还不够细,学生课前实验模块中没有给出较为详细的实验步骤,给学生课前小组合作实验带来的较大的障碍.
  (2)部分内容难度较大,调查后发现课前导读单有两题很少有学生能正确完成.
  (3)课中学生小组汇报课前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是很充分.
  (4)学生在分组实验时,耗时过长且实验数据的处理环节不是很好.
  (5)由于课前导读单准备时,要求过高,对用单个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学生掌握不是很好,课上尽管在这部分内容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课堂训练单反应出学生仍然没能真正掌握,而且还淡化了本节课的主题—伏安法测电阻.
  ③调节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记录表格中.
  ④重复第三步实验步骤两次.
  ⑤计算出每次测得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⑥断开开关.
  实验步骤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步骤,另一方面在这一部分与原来的比较多了一个电路实物图的连接,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同时也复习了电路图与实物图的转换连接.从效果来看,改进后学生对照实验步骤课前更容易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也为课堂上学生迅速完成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奠定了基础.
  其次,对于导读单上题目难度的设置,将原来难度较大的关于单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测电阻的题目删去,减轻了学生课前的学习负担,另加了一题有关实验操作的题目,以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实验.
  (2)关于课堂刚开始时的小组长汇报疑问的形式改进
  由于小组长汇报课前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是很充分.我做了如下改进,让6个小组长将课前出现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这样全班所有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充分的考虑时间,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些问题可以由全班学生共同解决,有的问题可能刚上课学生无法解决,等本节内容结束时这些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3)关于课堂上的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教学设计改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耗时过长,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一方面,学生课前尽管做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但学生主要的精力可能不是在实验操作上,而是在导读单最后单个电表测量电阻的具体题目上.这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做测量灯泡电阻时不是很熟练.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环节由于要自己画表格,记录数据,再根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建立坐标系,描点,最终得到灯泡的I—U图像,这样一整套的数据处理学生费时当然很多.第一个方面我已经在导读单上作了修改,突出了实验的主题,后来班级学生实验明显比前一个班要熟练,也缩短了实验时间.另外一方面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为了能够让学生能迅速有效地处理好数据我多加了一张学生的课中实验
  在完成实验单的同时学生对两个表格的的取舍有进一步巩固了小灯泡的电阻不能测量求平均值,知道小灯泡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学生印象深刻.
  (4)关于实验拓展的改进
  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的电路故障分析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先判断再实验验证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使得学生有了感性认识,而且还使得学生对实验故障有了深刻的理解.
  (5)关于特殊方法测量电阻的教学改进
  关于单个电压表测量电阻值的问题,这个学生一开始是很难想出测量方法的,但我设计了一个简单计算题做了铺垫,题目如下:
  这样,学生对单个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就很容易理解了,最后再将单个电流表测量灯泡的电阻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天,我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正式对全区物理教师上了公开课.课后,大家对本节课进行了热烈的点评,老师们纷纷表示此行收获不浅,对我校的“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的教学模式赞不绝口,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目标明确、环节流畅、展开到位,都觉得从中受到了许多启迪.
  其实,受到启迪最多的应该是我个人,一堂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其中所闪耀的智慧的火花,能够把我前面的教学之路照得更亮.
其他文献
新授课习题教学常常先是教师作解题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性练习;复习课习题教学,现在一般是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评讲纠错,最后加以归纳总结;试卷评讲课习题教学,教师对错误率低的习题略讲点一点,对错误率高的习题进行较为详尽地解答,如有时间的话,再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当然,习题教学模式还远不止以上这些,可以说因不同的课型、时段以及教师的爱好而有所不同,丰富多彩.那么在这丰富多彩的物理习题教学模式背后
关于电表的读数一直是长期困扰着师生的问题,教学中如何抉择是一个大难题,因为课本和同步“教参”中从未有过确切的说明,教师只能以高考这个指挥棒为依据!1990年全国高考卷和2008年全国高考宁夏卷,都是按十分之一读法给出的答案;而2006年重庆卷和2009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却按五分之一读法给出的答案.现整理如下,并给出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高考的命题立意是“能力立意”, 不仅对物理知识进行分化、整合,在物理思想与方法上也进行分化、整合,做到上挂下联,学科内高度综合.学生在高考解题过程不仅要对所学知识熟稔与心,而且还要能够进行整合阐释,深度解读,掌握灵活多变的解题技巧,才能够改变思维过程混乱化与解题过程的盲目性.尤其是要学会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对象、过程、方法、极限状态、处理方式等模型,从而降低解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