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当今教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违背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精髓,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熟知理论实践不可分,“脑”“手”共用才是真。在中学理科教学中,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生素质提高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获得新的知识。中学理科实验不仅仅是动手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的设计类型包括“真实验”、“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生物实验一般为真实实验,适当的做一些“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真实验”
七年级设计的真实验有很多,如显微镜的使用,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验证食物含有能量,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观察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等。
1.1真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根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还是教师在讲台前演示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如“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因为要用到酒精灯、解剖针来燃烧一定量的花生、黄豆,测量水温的变化,带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采用在讲台前演示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显微镜的使用是分组实验中要求掌握程度较高,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操作,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通过训练, 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在真实验过程中,学生每人动手观察到了“小尺上的数字”,分别看到了2,3,4,5,6,7,8,9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更有的同学自己在透明纸上写上想看的字母、汉字进行观察,还有的将实物如头发、纸币等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兴致很高,本节实验课取得了很大的收获。这些“真实验”学生只要实实在在地做了,受益匪浅。
1.2根据实验结果是否知晓,真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用实验验证已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概念或性质,这种"照方抓药"模式是高度固定化的。例如:根据告诉①淀粉是一种糖类,它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②蛋白质遇到高温应付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例如煮熟的鸡蛋里的蛋白质就是凝固的蛋白质。此外,蛋白质直接燃烧时还会放出臭味。③脂肪能在纸张、布匹等上面留下“油斑”。进行如下验证:
验证后的应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就知道有一定的变化,就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
探究性对比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通过组织实验观察活动,然后对比分析实验中产生现象的某些差异,帮助学生自行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因果关系,形成某种结论,发现某种规律。这种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等。
2.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用玻璃钟罩代表肺,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用手向上顶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观察“膈”位置发生变化是,“肺”容积的变化,气体进出肺的状况。这种用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模型和原型有某种相似性,有效地把模型的研究结果外推到研究客体。因此,模拟实验的第一个作用和特点就是模型可以将宏观或微观、抽象或复杂的事物直观化、形象化。其次,模型还可强化和突出了生物体某部位的主要结构特点,模拟实验中这样的模型有很多,如细胞模型、花的模型、草履虫的结构模型等等,这些运用巧妙的构思、简单易得的素材构建模型是自然科学教学当中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利用模型,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一线教师除了可利用现成的模型,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主动地制作一些在教学中有辅助作用的模型,比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的教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3.虚拟实验
没有做真实验的材料,也没有办法制作与其相似的模型加以说明,这时候为了说明形象、明了地说明知识内容,利用计算机媒体制作的互动虚拟实验就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如在学习听觉形成过程时,本身耳朵的结构我们用模型参与的模拟实验加以学习,然而听觉形成制成模型就不现实,此时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耳朵,其中的每一个结构都可以拖动,在学习听觉形成时,请同学们在电脑中进行亲自操作,将与人耳听到铃声的过程相关结构按顺序用鼠标拖到相应位置,从而学习听觉形成的路线,如有错误,电脑会做出反应提醒再做一次。经过这样的一系列操作,我们有效避开“真实验”“模拟实验”无法达到的实验目的,而用“虚拟实验”很好地说明问题。
总之,生物实验要坚持实验设计的探究化思路。无论是真实验还是模拟、虚拟实验都具有探究思想,要把探究性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实验课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的设计类型包括“真实验”、“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生物实验一般为真实实验,适当的做一些“模拟实验”和“虚拟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真实验”
七年级设计的真实验有很多,如显微镜的使用,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验证食物含有能量,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观察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等。
1.1真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根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还是教师在讲台前演示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如“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因为要用到酒精灯、解剖针来燃烧一定量的花生、黄豆,测量水温的变化,带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采用在讲台前演示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显微镜的使用是分组实验中要求掌握程度较高,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操作,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通过训练, 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在真实验过程中,学生每人动手观察到了“小尺上的数字”,分别看到了2,3,4,5,6,7,8,9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更有的同学自己在透明纸上写上想看的字母、汉字进行观察,还有的将实物如头发、纸币等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兴致很高,本节实验课取得了很大的收获。这些“真实验”学生只要实实在在地做了,受益匪浅。
1.2根据实验结果是否知晓,真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用实验验证已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概念或性质,这种"照方抓药"模式是高度固定化的。例如:根据告诉①淀粉是一种糖类,它有一个特性,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②蛋白质遇到高温应付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例如煮熟的鸡蛋里的蛋白质就是凝固的蛋白质。此外,蛋白质直接燃烧时还会放出臭味。③脂肪能在纸张、布匹等上面留下“油斑”。进行如下验证:
验证后的应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就知道有一定的变化,就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
探究性对比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通过组织实验观察活动,然后对比分析实验中产生现象的某些差异,帮助学生自行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因果关系,形成某种结论,发现某种规律。这种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等。
2.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用玻璃钟罩代表肺,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用手向上顶橡皮膜,再放松橡皮膜,观察“膈”位置发生变化是,“肺”容积的变化,气体进出肺的状况。这种用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模型和原型有某种相似性,有效地把模型的研究结果外推到研究客体。因此,模拟实验的第一个作用和特点就是模型可以将宏观或微观、抽象或复杂的事物直观化、形象化。其次,模型还可强化和突出了生物体某部位的主要结构特点,模拟实验中这样的模型有很多,如细胞模型、花的模型、草履虫的结构模型等等,这些运用巧妙的构思、简单易得的素材构建模型是自然科学教学当中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利用模型,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一线教师除了可利用现成的模型,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主动地制作一些在教学中有辅助作用的模型,比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的教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3.虚拟实验
没有做真实验的材料,也没有办法制作与其相似的模型加以说明,这时候为了说明形象、明了地说明知识内容,利用计算机媒体制作的互动虚拟实验就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如在学习听觉形成过程时,本身耳朵的结构我们用模型参与的模拟实验加以学习,然而听觉形成制成模型就不现实,此时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耳朵,其中的每一个结构都可以拖动,在学习听觉形成时,请同学们在电脑中进行亲自操作,将与人耳听到铃声的过程相关结构按顺序用鼠标拖到相应位置,从而学习听觉形成的路线,如有错误,电脑会做出反应提醒再做一次。经过这样的一系列操作,我们有效避开“真实验”“模拟实验”无法达到的实验目的,而用“虚拟实验”很好地说明问题。
总之,生物实验要坚持实验设计的探究化思路。无论是真实验还是模拟、虚拟实验都具有探究思想,要把探究性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实验课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