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家三口拼车从镇江出发,经过汽渡,在午后的阳光下横穿了浩瀚的长江,在瓜洲古渡一带登岸,就进入扬州地界了。
瓜洲古渡,与对岸的京口渡(俗称甘露渡)、西津渡,以及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蒜山渡等等,均为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古码头,可见这里水路的重要。因为这一带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要道,而大运河也不是一朝一代修建,瓜洲渡的历史似乎就更加久远。
从瓜洲进入市中心不足二十公里,现在的市中心,基本重叠着历史上的扬州中心。这条依漕运而生的城市,在历史上有着太强烈的个性。在中国古诗词中,江南扬州出现的频率一度高于杭州,只是杭州后来做过南宋都城而声名鹊起。扬州位于江北,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扬州景物与江南一体相融,属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就归类为江南小城了。
扬州之名,为夏初大禹设置的九州之一,当时地理界限不甚明确,华夏九州多限于江北。而中国南方各地都称隶属扬州,可见扬州乃九州中最大一州了。但是,当时扬州治所未必就在这里,至少在隋朝以前,其治所在寿春、和州、丹阳(即现在的南京)等地变动。今天的扬州城,始于西周分封建邦时的邗国。邗国后来为吴国所灭,续建邗城;吴王阖闾为了称霸中原,在经过邗城的原有水系基础上将长江淮河二水系凿通,凿出一个邗沟,这就是地跨数千里、时跨数千年的运河中最早的一截。楚汉争霸,项羽曾在此临江建都,因而有了江都之名;后来西汉设广陵府,又有广陵之名。到唐初武德八年,扬州之名才由这里专享,算而今也有1392年了。
因为地属黄淮平原带,受黄河周期性改道的影响,扬州一带的地势几乎跟中原一樣平坦,呈现在我们视野里一派田园风光,但也不乏密集的村屋、厂房,又一派华东经济圈的热闹;纵横的公路如同古时的阡陌,不时又穿越了一条条河流。
五月的太阳已经很有劲道,我们舍弃水堤在园中的密林小道穿行,林中有一种彩羽之鸟悠闲飞掠,发出动听的声音。走进中心园区,人流多起来,水上游船也穿梭频繁,水声阵阵。
瘦西湖经历过隋唐以降各朝代修建,本来拥有很多积淀,但现在却看不到太多古迹,包括莲花桥、二十四桥、大虹桥,无一不是仿古建筑;只有钓鱼台、白塔等为数不多的遗留,有些还被粉刷一新,看不出时光的沉淀,难觅历史的沧桑。好在整体园林很精细,沿续江南风格,大区小境的灵动、高低起伏的变化、水体搭配的巧妙等等,显得温婉妩媚且也清新脱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二十四桥,这里本该是月夜时分玩赏,大中午到来就很难找到古诗文的情境;况且这桥是今人的臆想之作,跟古时模样可能相去甚远。附近湖域却有野鸭子自在游弋,偶尔飞起来能有数百米之远,这在以前从没看到过,属横生的野趣。
春风十里,瘦西湖景区总面积达2000亩,“园林之盛,甲于天下”。走了好半天,我们也只游历了一个角落,后方林区则呈现更多的幽境;我们乘电瓶车从后门出园,经过的花廊也是出奇地美。浏览地图,发现瘦西湖其实是古扬州城西北的一遍湿地,因与运河沟连,水网发达,生出大小十几处湖域,历朝历代吸引无数文人士大人来此造园,使这一带文化兴盛,其区域远远跨出了现代的景区范围。
扬州因为上世纪交通衰落,却有幸保留了更多的初貌。至今还很便利的水网运输,让扬州的传统经济也并没有落后,得到平稳发展。到本世纪初,扬州再度觉醒,兴建了铁路和跨江大桥,经济奋起直进。尤其凭借厚重的人文沉淀,旅游业成为一枝独秀,大明寺、汉陵苑、炀帝陵等等,大量与运河相关联的古迹在一一恢复。扬州是一座时光堆积出来的城市,只是时间匆忙,一天的旅程只能走马观花,权作惊鸿一瞥,留待他日来细细品玩了。
瓜洲古渡,与对岸的京口渡(俗称甘露渡)、西津渡,以及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蒜山渡等等,均为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古码头,可见这里水路的重要。因为这一带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要道,而大运河也不是一朝一代修建,瓜洲渡的历史似乎就更加久远。
从瓜洲进入市中心不足二十公里,现在的市中心,基本重叠着历史上的扬州中心。这条依漕运而生的城市,在历史上有着太强烈的个性。在中国古诗词中,江南扬州出现的频率一度高于杭州,只是杭州后来做过南宋都城而声名鹊起。扬州位于江北,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扬州景物与江南一体相融,属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就归类为江南小城了。
扬州之名,为夏初大禹设置的九州之一,当时地理界限不甚明确,华夏九州多限于江北。而中国南方各地都称隶属扬州,可见扬州乃九州中最大一州了。但是,当时扬州治所未必就在这里,至少在隋朝以前,其治所在寿春、和州、丹阳(即现在的南京)等地变动。今天的扬州城,始于西周分封建邦时的邗国。邗国后来为吴国所灭,续建邗城;吴王阖闾为了称霸中原,在经过邗城的原有水系基础上将长江淮河二水系凿通,凿出一个邗沟,这就是地跨数千里、时跨数千年的运河中最早的一截。楚汉争霸,项羽曾在此临江建都,因而有了江都之名;后来西汉设广陵府,又有广陵之名。到唐初武德八年,扬州之名才由这里专享,算而今也有1392年了。
因为地属黄淮平原带,受黄河周期性改道的影响,扬州一带的地势几乎跟中原一樣平坦,呈现在我们视野里一派田园风光,但也不乏密集的村屋、厂房,又一派华东经济圈的热闹;纵横的公路如同古时的阡陌,不时又穿越了一条条河流。
五月的太阳已经很有劲道,我们舍弃水堤在园中的密林小道穿行,林中有一种彩羽之鸟悠闲飞掠,发出动听的声音。走进中心园区,人流多起来,水上游船也穿梭频繁,水声阵阵。
瘦西湖经历过隋唐以降各朝代修建,本来拥有很多积淀,但现在却看不到太多古迹,包括莲花桥、二十四桥、大虹桥,无一不是仿古建筑;只有钓鱼台、白塔等为数不多的遗留,有些还被粉刷一新,看不出时光的沉淀,难觅历史的沧桑。好在整体园林很精细,沿续江南风格,大区小境的灵动、高低起伏的变化、水体搭配的巧妙等等,显得温婉妩媚且也清新脱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二十四桥,这里本该是月夜时分玩赏,大中午到来就很难找到古诗文的情境;况且这桥是今人的臆想之作,跟古时模样可能相去甚远。附近湖域却有野鸭子自在游弋,偶尔飞起来能有数百米之远,这在以前从没看到过,属横生的野趣。
春风十里,瘦西湖景区总面积达2000亩,“园林之盛,甲于天下”。走了好半天,我们也只游历了一个角落,后方林区则呈现更多的幽境;我们乘电瓶车从后门出园,经过的花廊也是出奇地美。浏览地图,发现瘦西湖其实是古扬州城西北的一遍湿地,因与运河沟连,水网发达,生出大小十几处湖域,历朝历代吸引无数文人士大人来此造园,使这一带文化兴盛,其区域远远跨出了现代的景区范围。
扬州因为上世纪交通衰落,却有幸保留了更多的初貌。至今还很便利的水网运输,让扬州的传统经济也并没有落后,得到平稳发展。到本世纪初,扬州再度觉醒,兴建了铁路和跨江大桥,经济奋起直进。尤其凭借厚重的人文沉淀,旅游业成为一枝独秀,大明寺、汉陵苑、炀帝陵等等,大量与运河相关联的古迹在一一恢复。扬州是一座时光堆积出来的城市,只是时间匆忙,一天的旅程只能走马观花,权作惊鸿一瞥,留待他日来细细品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