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技术溢出理论,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然后以2011-2018年我国16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
【机 构】
: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21009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技术溢出理论,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然后以2011-2018年我国16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挤出效应大于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经营绩效;运用分段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金融科技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动态关系,发现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挤出效应逐渐减弱,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增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大规模、全国性银行,金融科技对小规模、区域性银行经营绩效的不利冲击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竞合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对推进传统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所得税对企业利润的重要影响以及所得税会计的复杂性,企业有动机操纵所得税费用来达到盈余目标.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8年的数据,考察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基于所得税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更有可能通过操纵所得税费用来达到盈余目标.进一步,这一结果在地区的税收征管强度更高时、或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而潜在的税务稽查风险更低时(如当企业位于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地区时;国有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时;股权制衡度较弱时)更显著.
本文从资产交易广泛性和资产沉没成本两个维度出发构建资产可逆性测算框架,并以2007—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抵押品作用渠道下,资产可逆性对不同融资约束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遭受融资约束的企业,资产可逆性通过抵押品渠道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即支持本文提出的"银企风险偏好相悖"假说,且这一效应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更为凸显.进一步,在引入变量企业信贷融资水平后,通过中介效应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证实了资产可逆性抵押品价值这一关键作用渠道.此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
独立董事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其基本的作用机制在于声誉效应,忽略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压力效应.本文以股东大会投票为契机,选取2013—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股东大会选举独立董事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试图通过检验股东大会投票得票率与独立董事异议行为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压力效应之存在性.研究发现:股东大会投票得票率越低,独立董事异议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大、数量越多,表现为压力效应;进一步对压力效应的作用机制检验揭示,股东大会投票得票率较低的独立董事所在企业会面临更大的外部舆情压力
本文以2006—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不显著.(2)考虑央-地分权关系发现,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且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的两种情境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向抑制效应;企业研发投入、创新补贴与税收优惠在产业政策协同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创新
中国经济学的形成与中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实践密切相关,其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中国经济学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同时合理吸收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有用知识,创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二,树立中国意识,以我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第三,倡导直面现实的问题导向研究方法,坚持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方法.基本经济制度不同,资源配置的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清晰揭示社会主义基本
本文致力于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OLG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农民工能够同等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受益的条件下,新型城镇化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和2020年的目标值,测算出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率,据此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新型城镇化率超过13.2%后,新型城镇化将有助于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认为,为有效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中国将经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针对这些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回顾"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和世界银行高、低收入经济体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基础上,讨论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概念的含义,并测算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具体指标.结合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预测,本文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十四五"
产品质量保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本文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从微观企业市场存活的角度讨论声誉如何通过影响处于质量阶梯不同位置企业的生存状况决定均衡产品质量,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本地区出口的同类产品的平均质量为该产品"地区质量声誉"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微观企业的出口数据,本文发现,"地区质量声誉"对企业市场存活状况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位于不同产品质量阶梯位置的企业间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地区质量声誉"的降低会提高位于质量阶梯较低位置的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但对生产较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影
我国的产业政策实施分为中央政府制定和地方政府执行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动机和执行偏好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产业政策的明晰程度为研究视角,基于2009—2018年间政策文本和微观企业数据,探究了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上级政府考核和本地经济发展双重激励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总体上明晰程度更高的产业政策得到的执行力度更强,效果也更好;产业政策执行效果在地区市场化水平和行业要素密集类型两个方面具有异质性;产业政策明晰程度降低时,地方政府会倾向于使用财税手段直接干预资
企业规模维度的增长特征分析是诊断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视角.本文通过匹配2004年和2008年的中国经济普查数据,获得全谱系企业增长信息,分析中国不同规模企业的增长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从表面上看,中国小企业增长速度比大企业高3.5%,似乎增长更快.但实际上,由于小企业的进入率远高于退出率,企业进入退出与企业年龄高度相关,未控制企业年龄会为小企业带来虚假的增长溢出.在控制企业年龄后,小企业的增长陷阱现象非常严重,实际增长速度比大企业低43.2%,增速差异远高于美国的16.9%,中国企业成长不符合Gi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