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诱导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学生思维,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迸发思维火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那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诱导启发学生思维,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诱导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展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更是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二氧化碳能灭火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展示出消防队员灭火的图片,提问学生:灭火的原理是什么?他们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这些针对性强的问题,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求答案。再如,在能源利用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比较沼气、煤气、氢气、天然气等燃料哪种更好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会向学生渗透环保思想。那么我们生活实际中,为什么不使用氢气呢?带着这样问题,可以从氢气的生产、氢气的存放、氢气的泄漏、氢气的爆炸等多角度出发,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有人说初中化学学科可以看做是半个文科的范畴,其实不然,有很多的化学知识之间都存在合理的逻辑结构,彼此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这些逻辑体系往往隐藏得较深。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把握知识的本质内在属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去探究知识的逻辑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的网络结构,培养他们思维的有序性、深刻性等,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学生对化学问题分析、推理、辨别的主观臆断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双基、透彻的化学概念以及认识到化学知识的本质规律,这样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逻辑性往往受到思维的离散性的影响,从而对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抓住变化实质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化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抓住课堂生成,迸发思维火花
  课堂生成,是学生思考的重要结果,教师要根据提问的问题,及时准确地把握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让迸发的思维火花逐步引向深入。如,在讲有关铁生锈的原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铁生锈的各种事例,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铁制品放在干燥空气中也不会生锈等。然后有学生就自己总结出这样几点结论: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存在时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生成,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结果。
  四、引导生疑,诱导质疑
  很多教师课堂非常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大胆的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学生之间会争论不休,此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学生便会产生很多疑问。教师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用碳酸钠,假如改成使用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很快得到其中的奥秘,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
  潘光旦先生曾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潘先生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的作用,教师充分认识到“导”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要不断地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导学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只有这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实践证明,民族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那么,如何通过创新来实施素质教育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实施创新教育.  一、激
本文就主机和网络连接的通讯、信关、汉字编码传输等几种技术进行论述,以实现IBM—4341机和3CoM以太网的连接、以及网络和主机间中、西文文件的传输。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构成了多元的立体关系,在这复杂的关系中,人依然是世界的对应和轴心。人类从蛮荒中走出来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这命运的钳扼和重压、时时激发
本文体现了抽象代数及模论教学中将辩证法运用于内容的分析及教材的处理,重点突出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事物之间的联系、影响和区别;规律的作用等观点.旨在把本来就充满着辩
【正】 一、债务沉重严重影响企业改制。根据国家体改委抽样调查的11万多家企业表明,国有企业的债务率在75%以上,其中还不包括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企业改制需要清产核资,首先面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
本文拟就一种分析处理问题的普遍方法和准则——R·M·I原理,谈谈它在初等数学中的一些应用.以便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现代数学观点和方法提供一点参考.
一、天体半径和卫星的轨道半径在中学物理中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圆半径,一般情况下,卫
企业重组必须突破六种障碍●老井在我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育和要素流动性的提高,企业重组活动作为一种自觉的选择已初露端倪。应当
小说作为文苑一枝迟绽的而又鲜丽夺目的艺术之花,早巳引起了人们对其生成与演变的兴趣。然而着眼于外部条件抑或是内部机制,是两种不同的出发点和思考向度,鉴于前者人皆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