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相关论文
二○一○年三月,诗人张枣辞世,他早夭的才华令人扼腕,作为这一代中首位病逝而不曾死于非命者,使他有别于海子、顾城,少了特定的戏......
《五人诗选》(雷平阳、陈先发、李少君、潘维、古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的命名理所当然地包含着一种野心,一种为......
1 “诗歌精神”这个词组并不常用且似乎要讲究场合。诗人杨炼曾说对这问题“哑然失笑”(《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序·译林出版社2......
2016诺奖结果公布前,外界两次盛传:“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得了诺奖!”消息旋即被证明是假的。很快,瑞典学院宣布了2016诺奖得主——美......
朦胧诗之后,领衔诗坛的,不是后新诗潮,而是西部诗歌。这是一群实力派诗人,有着纯正的对诗的执着追求,他们因西部之恋不期而遇地营构了诗......
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制作一条关于人的谜语,因被俄狄浦斯揭破而自杀;假设斯芬克斯制作的是一条以诗歌作谜底的谜语,它既非古典诗,也不是......
“科罗娜”是纽约一个社区。1990年至1993年间,那里居住着一批来自中国的漂泊艺术家,包括诗人、画家、音乐家、电影人,和作家等。他们......
他来了,来到他阔别几十年的家乡,带着他的画和他的爱。 2015年7月8日,“杭州·晨晓的色彩世界展”暨“2015晨晓杭州符号展”开幕式......
2012年1月28日这一天,在意大利的北方城市乌迪纳,“诺尼诺”热烈地拥抱了诗人杨炼。应该说,这一天是杨炼诗歌创作的一个节点——“......
唐代大雁塔是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圣地,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杨炼、韩东借大雁塔来消解和颠覆诗歌的文化历史内涵......
从哲学的高度,在感知与存在的关系上强调诗歌语言的作用,是杨炼和于坚诗歌语言观的共同特征,但二人诗歌语言的具体操作,却是大相径......
谈语法悖理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辛刚国,齐克圣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理论家斯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一文中曾经指出、“被人们......
杨炼和江河被视为有同一审美创作倾向——即“史诗诗人”,经常被评家同时提起同时概括,称他们为“寻根文学”的最初范式。他们是两种......
杨炼的组诗在传统文化中追溯生命的本真存在,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诗人反思现代文明下人们......
说“漂泊中的写作”而不说“流亡写作”是不是过于中性了?然而,一个更为中性的概念或许更能触及问题的根本。至少,避开后者在特定历史......
杨炼以大写意笔法和炽烈情感来驱动历史想象的《大雁塔》,和韩东将生活经验赤裸裸地投射到历史事物上的《有关大雁塔》,各自代表着......
杨炼在其文学漂泊生涯初期选择了散文创作,结集为《鬼话》,该书呈现出漂泊写作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应的阅读体验.他将具体的漂泊事件......
杨炼诗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寻根"文学,在诗集<礼魂>中就体现出明显的现代意识,不同于"寻根"文学重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目的......
在文化断层的后文革时期,杨炼选择了一条大型"民族文化组诗"的蜀道,运用大量中国古代人文知识,修建一座悬浮在文化废墟之上的"双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炼是汉语新诗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从朦胧诗到新世纪诗歌,他都以卓异的成绩代表着汉语新诗创作的某一个方向。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歌迎来语言的审美转向,"拒绝隐喻"的诗歌语言风暴甚嚣尘上。作为"朦胧诗人"之一的杨炼,在其出国后仍旧......
杨炼无疑是中国当代诗坛极具个性与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创作成果丰硕,出国后笔耕不辍,至今仍活跃在国......
杨炼由流散者视角触发了"中文性"诗学概念,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在其从东方到西方的视角转换所带来的理论分析框架变化的过程中......
作为朦胧诗的殿军,杨炼史诗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他对历史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民族命运的思索,也有着自己宏大建构的独特追求和对生命......
在朦胧诗的创作中,杨炼的诗歌不仅实践了这一创作群体的宗旨,而且他把从个人情感世界走向时代广场的朦胧诗引向更为宏伟的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