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陶瓷的发展伴随着整个文化的历程,其中瓷器所取得的成就无疑铸就了耀眼的篇章。紫砂陶作为后起之秀,从一诞生就出于瓷器的光芒之下,在发展了数百年之后异军突起,以自身独特的工艺魅力获得了世界的青睐。
关键词 紫砂;陶瓷;宜兴;文化;工艺
宜兴紫砂不仅在整个中国绝无仅有,在全世界也是独树一帜,紫砂本身的优良材质得到了广泛认同,由于国家对这类珍贵矿产资源的保护,已经明令禁止了紫砂矿料的一般性开采,这对于经历了几度衰荣、代代相传的紫砂工艺来说无疑规划了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为宜兴紫砂今后的可持久打下扎实的地基。
宜兴的紫砂陶是中国陶瓷的一个分支,由于宜兴当地紫砂矿独特的性质,使得宜兴紫砂走上了一条与制作瓷器完全不同的工艺选择,正是这种独特的工艺使得紫砂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从出土的众多陶瓷残片来看,宜兴当地有着非常悠久的陶瓷工艺历史,然而直到宋代末期,闻名遐迩的紫砂壶才作为茶器诞生,这是由于在宋代之前,中国喝茶主要采用“烹、煮”等方式,散茶的出现催生了饮茶器具的变革,当时的社会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茶具,紫砂壶恰巧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紫砂诞生的时间是中国瓷器大行其道的时代,所以紫砂壶最初的造型很多都是直接继承当时的瓷器造型,初生的紫砂器在当时远远无法与同时代的瓷器相竞争,所以这一时期的紫砂陶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阶段。明代(1368-1644)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大陆,受到欧洲上层社会的欢迎,也正是这一时期,紫砂壶经历了它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断提升,紫砂工匠在工艺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有别于瓷器制作的独特手工成型工艺,这奠定了一切的基础。而同时期的欧洲,葡萄牙商人将用来制作瓷器的高岭土样本带回了欧洲,最终德国科学家伦弗里德·沃尔瑟·冯·齐恩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获得了成功。
明末长时间的战乱使得中国的陶瓷行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的瓷器出口大量减少,为欧洲人创造了机会。荷兰商人在代尔夫特大量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很快便夺取了原本属于中国瓷器的份额,其后欧洲瓷器工艺不断进步,更得益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同时期清王朝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固步自封使得技术的发展逐渐停滞,虽然中国瓷器仍然占据高端市场,直至鸦片战争前,瓷器出口仍然是清王朝主要的贸易顺差之一,但在日用陶瓷方面,中国陶瓷逐步开始落后,这种差距甚至一直延续至今,世界知名的陶瓷品牌甚至完全没有中国公司的一席之地。但亦是在清代,紫砂行业获得再一次的发展。中国传统文人的介入使得紫砂器不单单是一种生活用具,而是成为了精神文化表现的载体,茶馆的大量出现又创造了大量的实际需求,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刺激下,宜兴紫砂迎来了自身第二次发展高峰。
现代人很难理解过去茶馆在中国人生命中的意义,在茶馆林立的时代,其是集信息交流、休闲娱乐、商贸往来、演艺文化等各種功能于一体的地方。而在茶馆中最必不可少的事物就是用来喝茶的紫砂茶器,出于商业上的考虑,精美的瓷器并不适宜出现在容易大量损耗的普通茶馆当中,更加廉价的紫砂器成为了首选,大量的生产扩充了行业规模,于是培养出更多熟练而优秀的紫砂艺人,优秀的紫砂艺人创造出更多的紫砂精品,而精美的紫砂器又使得这一行业受到更多的关注,日用紫砂和精美的文人紫砂并行,甚至让紫砂壶成为了皇家御用的贡品,这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清末海禁的解除为紫砂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清末至民国这一段时期,中国瓷器出口的贸易量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茶叶以及泡茶所需紫砂壶成为了出口商品的重要部分,陈椽在《茶业通史》中分析认为“侨销促进外销”,是海外的华侨带动了中国茶叶和茶具的消费,伴随着茶叶的大量输出,紫砂壶作为必要的附属品广泛地出口至东南亚地区,20世纪打捞沉船Geldermalson、TekSing、Desaru等均发现了成百上千的紫砂壶,这并非偶然。由于当时南洋华裔普遍承袭了福建及潮汕地区的饮茶风俗,冲泡功夫茶无疑创造了大量的需求,考虑到当时兴盛一时的南洋贸易,可以想象当时外销紫砂壶数量非常之多。
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在旧金山市举办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宜兴制壶名匠程寿珍制作的“掇球壶”、范大生制作的“四方隐角竹鼎壶”、“大柿子壶”在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这是宜兴紫砂首次亮相国际舞台。
当代宜兴紫砂得益于科学的规划,整个行业科学有序地稳步发展,与过去所不同的是,在信息化的时代,便捷的咨询传播消弭了门户的隔阂,虽然师徒传承依旧是紫砂行业的主流,但更多的交流无疑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创作间产生了,这离不开整体包容开放的创作氛围,更得益于当下良好的创作环境,凡此种种,宜兴紫砂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这样的发展形式可以说已经与技术创新及机器生产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另一条道路,手工制作所创造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在文化表达上超常特性,让紫砂工艺有别于一般的工业陶瓷生产,而这在崇尚个性、多元文化的当代世界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陶瓷要摆脱西方日用陶瓷的阴影需要创造一个窗口,而宜兴紫砂的崛起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机遇,它的发展将是一条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 紫砂;陶瓷;宜兴;文化;工艺
宜兴紫砂不仅在整个中国绝无仅有,在全世界也是独树一帜,紫砂本身的优良材质得到了广泛认同,由于国家对这类珍贵矿产资源的保护,已经明令禁止了紫砂矿料的一般性开采,这对于经历了几度衰荣、代代相传的紫砂工艺来说无疑规划了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为宜兴紫砂今后的可持久打下扎实的地基。
宜兴的紫砂陶是中国陶瓷的一个分支,由于宜兴当地紫砂矿独特的性质,使得宜兴紫砂走上了一条与制作瓷器完全不同的工艺选择,正是这种独特的工艺使得紫砂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从出土的众多陶瓷残片来看,宜兴当地有着非常悠久的陶瓷工艺历史,然而直到宋代末期,闻名遐迩的紫砂壶才作为茶器诞生,这是由于在宋代之前,中国喝茶主要采用“烹、煮”等方式,散茶的出现催生了饮茶器具的变革,当时的社会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茶具,紫砂壶恰巧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紫砂诞生的时间是中国瓷器大行其道的时代,所以紫砂壶最初的造型很多都是直接继承当时的瓷器造型,初生的紫砂器在当时远远无法与同时代的瓷器相竞争,所以这一时期的紫砂陶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阶段。明代(1368-1644)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大陆,受到欧洲上层社会的欢迎,也正是这一时期,紫砂壶经历了它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断提升,紫砂工匠在工艺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有别于瓷器制作的独特手工成型工艺,这奠定了一切的基础。而同时期的欧洲,葡萄牙商人将用来制作瓷器的高岭土样本带回了欧洲,最终德国科学家伦弗里德·沃尔瑟·冯·齐恩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获得了成功。
明末长时间的战乱使得中国的陶瓷行业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的瓷器出口大量减少,为欧洲人创造了机会。荷兰商人在代尔夫特大量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很快便夺取了原本属于中国瓷器的份额,其后欧洲瓷器工艺不断进步,更得益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同时期清王朝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固步自封使得技术的发展逐渐停滞,虽然中国瓷器仍然占据高端市场,直至鸦片战争前,瓷器出口仍然是清王朝主要的贸易顺差之一,但在日用陶瓷方面,中国陶瓷逐步开始落后,这种差距甚至一直延续至今,世界知名的陶瓷品牌甚至完全没有中国公司的一席之地。但亦是在清代,紫砂行业获得再一次的发展。中国传统文人的介入使得紫砂器不单单是一种生活用具,而是成为了精神文化表现的载体,茶馆的大量出现又创造了大量的实际需求,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刺激下,宜兴紫砂迎来了自身第二次发展高峰。
现代人很难理解过去茶馆在中国人生命中的意义,在茶馆林立的时代,其是集信息交流、休闲娱乐、商贸往来、演艺文化等各種功能于一体的地方。而在茶馆中最必不可少的事物就是用来喝茶的紫砂茶器,出于商业上的考虑,精美的瓷器并不适宜出现在容易大量损耗的普通茶馆当中,更加廉价的紫砂器成为了首选,大量的生产扩充了行业规模,于是培养出更多熟练而优秀的紫砂艺人,优秀的紫砂艺人创造出更多的紫砂精品,而精美的紫砂器又使得这一行业受到更多的关注,日用紫砂和精美的文人紫砂并行,甚至让紫砂壶成为了皇家御用的贡品,这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清末海禁的解除为紫砂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清末至民国这一段时期,中国瓷器出口的贸易量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茶叶以及泡茶所需紫砂壶成为了出口商品的重要部分,陈椽在《茶业通史》中分析认为“侨销促进外销”,是海外的华侨带动了中国茶叶和茶具的消费,伴随着茶叶的大量输出,紫砂壶作为必要的附属品广泛地出口至东南亚地区,20世纪打捞沉船Geldermalson、TekSing、Desaru等均发现了成百上千的紫砂壶,这并非偶然。由于当时南洋华裔普遍承袭了福建及潮汕地区的饮茶风俗,冲泡功夫茶无疑创造了大量的需求,考虑到当时兴盛一时的南洋贸易,可以想象当时外销紫砂壶数量非常之多。
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在旧金山市举办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宜兴制壶名匠程寿珍制作的“掇球壶”、范大生制作的“四方隐角竹鼎壶”、“大柿子壶”在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这是宜兴紫砂首次亮相国际舞台。
当代宜兴紫砂得益于科学的规划,整个行业科学有序地稳步发展,与过去所不同的是,在信息化的时代,便捷的咨询传播消弭了门户的隔阂,虽然师徒传承依旧是紫砂行业的主流,但更多的交流无疑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创作间产生了,这离不开整体包容开放的创作氛围,更得益于当下良好的创作环境,凡此种种,宜兴紫砂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这样的发展形式可以说已经与技术创新及机器生产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另一条道路,手工制作所创造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在文化表达上超常特性,让紫砂工艺有别于一般的工业陶瓷生产,而这在崇尚个性、多元文化的当代世界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陶瓷要摆脱西方日用陶瓷的阴影需要创造一个窗口,而宜兴紫砂的崛起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机遇,它的发展将是一条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