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如何促进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成为网络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则是增进网络学习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从元认知的概念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教学环境下元认知的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技术平台、教师和学习者的三维元认知培养结构,试图为学习者的元认知培养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最后,笔者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探讨了网络教学中元认知培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元认知 网络教学 网络学习 培养结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开放、交互的新型教学系统,呈现出了平等性、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等新特点,从而使传统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学习也随之成为网络学习的主要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元认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元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自控能力、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灵活性、领悟性,且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途径、策略,因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1]。一项有关学习者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研究显示,多数学习者不能自主地使用一些高级的网络自主学习策略,如“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问”。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等元认知策略,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习者经常使用[2]。可见,良好元认知的培养对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普遍意义。
一、网络教学中的元认知
元认知研究一直都是心理领域和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 H. 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他认为:元认知是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认知,负责对个体的认知过程的认知,负责对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通过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达到不断改善认知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形成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即对认知的认知。在网络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等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构成技术和媒介,并成为学习者进行高效学习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和问题解决工具。毫无疑问,这些都会对网络学习者的元认知产生多种影响。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元认知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研究这些新变化能为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发现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元认知培养策略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二、网络教学中元认知的培养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元认知当成学习策略的核心,是沟通如学习与动机,学习与认知发展之间的桥梁[3]。元认知作为是学习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情境中各种变量及其关系的分析、对学习方法的选用、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等。许多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低下是导致学习困难、学业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教学中元认知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因此,在基于网络的这种特殊教学环境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进而实现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就成为教育理论界、教育实践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要全面、迅速地提高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应从学习者、教师、基于ICT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机制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位一体”的元认知培养结构(如图1所示)。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这三个要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它们是促进学习者元认知提高的直接动力源。尽管三者的“影响力”各不相同,但每一个要素都是元认知系统培养结构的影响因素之一,三者的良好契合才是达到网络学习者元认知培养目标的关键。
A:学习者位于结构的中心位置,是元认知培养的主体和对象。在自由、松散、外部监控较低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自我监控成为元认知水平提高的内因和决定因素。
B: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和学习者的认知反馈对元认知培养起提示、引导的作用,并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优化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运行机制,使其更好地支持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元认知监控。
C:网络平台为网上教与学的进行创造了一个跨时空、交互性、个性化的良好环境。相应的监控、管束机制则为三大要素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共同为元认知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持。
(一)教师
网络教学将师生阻隔在只有网络纽带联系的不同时空当中。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面对面、“心与心”的直接交流在网络环境中比较缺乏。那么,如何让这种现实、亲切的沟通体现在网络教学中呢?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元认知培养中积极的引导作用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自身的元认知水平。具有较高元认知能力,尤其是元认知监控能力的教师在网络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组织、监视和控制教学过程。只有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才能促成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建构。
2.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布鲁姆提出的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来增强他们元认知体验和自我监控能力。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基于网络的多种教学方式,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基于Web(包括Web2.0)的教学(WBI)、情境教学和WebQuest等来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3.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水平。研究表明,动机水平与元认知存在密切关系,高动机水平者元认知能力也显著高于低动机水平者[3]。学习者的动机水平较高时,其元认知中的成分就能够较多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4]。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学习者的优秀作品,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如电子邮件(E-mail)、讨论组(Usenet)、电子公告板(BBS)及网络会议等与学习者进行深入交流,对学生进步的方面给予鼓励,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使学习者乐于接受、改进,不断增强其学习动机。 4.提示学习者进行自我元认知监控。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引发学习者反思的问题或是为学习者设计一种在线问题清单,并将其作为学生定期递交给教师的一份特殊作业。问题单包括有关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问题,如近期的学习进度如何,网络课程内容的难度怎样,可否较好地接受等。这样可使学生更容易意识到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己的认知加工策略,更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更有效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工具和策略方法。
(二)学习者
尽管教师通过上述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促进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但是网络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元认知的提高主要还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调节。毕竟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学习支持存在的,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习者才是实现自我监控的内因。我认为,学习者要提高自身元认知监控能力最根本的还是形成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比较、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的习惯,在面对计算机、浏览学习内容、进行实践创作、身处资源的汪洋时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运用多种元认知策略进行有效的训练。
1.掌握基本的元认知知识和学习策略。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元认知知识在学习者特征、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外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学习者有必要掌握产生于网络环境的这些新增知识和策略,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的元认知监控,迅速适应基于Web的网络学习。
2.与教师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见图1),教师和学习者作为元认知培养结构的两大要素应当积极、有效地协调和合作。学习者在考虑、判断个人特征(如网络认同感、信息素养等)和元认知体验的基础上主动落实和完成网络教师提出的元认知培养计划或方案。
3.计划学习任务,培养自我元认知监控能力。卢锋[5]等人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表明,46.2%的人认为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监控机制”,而只有28.2%的人把其归因于网络课程设计的不足。网上学习时,学习者常常因缺乏对认知的监控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借助任务列表,可以帮助学习者随时监视网上学习活动,防止偏离学习目标,影响任务的完成。
4.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强,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那么,网络教学中如何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呢?我认为,学习者应做好充分的学前准备,如掌握字处理工具、搜索引擎工具、交流工具和数据处理工具等。
5.利用协作学习策略,促进自我元认知发展。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CT)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环境为网络学习者之间的有效协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协作性为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修订对方的任务计划、相互提问的办法提高双方元认知监控的能力。
网络元认知培养结构图揭示了影响元认知培养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其中,学习者居于结构的核心位置,而教师和教学平台/机制则是为元认知培养提供支持的外部因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结语
随着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自由、开放、个性化等特点引起了学习思维和心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元认知的变化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变化充分表现在元认知内涵的变化,给元认知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又为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我结合课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从学习者、教师、学习者三个维度出发的元认知培养结构也只是一孔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层次的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张倩苇.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177-218.
[2]王焕景,张海燕.对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5(11):33-36.
[3]胡志海,梁宁建.大学生元认知能力训练研究[J].心理科学,2003(3):547-548.
[4]刘冬梅,赵冬梅.重视学生元认知的培养与提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79-80.
[5]卢锋,吴伟敏.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1(7):21-23.
作者简介:
陈宏才,佛山广播电视大学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元认知 网络教学 网络学习 培养结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开放、交互的新型教学系统,呈现出了平等性、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等新特点,从而使传统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学习也随之成为网络学习的主要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元认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元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自控能力、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灵活性、领悟性,且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途径、策略,因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1]。一项有关学习者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研究显示,多数学习者不能自主地使用一些高级的网络自主学习策略,如“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问”。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等元认知策略,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习者经常使用[2]。可见,良好元认知的培养对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普遍意义。
一、网络教学中的元认知
元认知研究一直都是心理领域和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 H. 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他认为:元认知是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认知,负责对个体的认知过程的认知,负责对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通过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达到不断改善认知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形成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即对认知的认知。在网络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等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构成技术和媒介,并成为学习者进行高效学习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和问题解决工具。毫无疑问,这些都会对网络学习者的元认知产生多种影响。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元认知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研究这些新变化能为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发现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元认知培养策略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二、网络教学中元认知的培养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元认知当成学习策略的核心,是沟通如学习与动机,学习与认知发展之间的桥梁[3]。元认知作为是学习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情境中各种变量及其关系的分析、对学习方法的选用、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等。许多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低下是导致学习困难、学业成绩不良的重要原因。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教学中元认知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因此,在基于网络的这种特殊教学环境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进而实现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就成为教育理论界、教育实践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要全面、迅速地提高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应从学习者、教师、基于ICT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机制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位一体”的元认知培养结构(如图1所示)。从系统的观点来看,这三个要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它们是促进学习者元认知提高的直接动力源。尽管三者的“影响力”各不相同,但每一个要素都是元认知系统培养结构的影响因素之一,三者的良好契合才是达到网络学习者元认知培养目标的关键。
A:学习者位于结构的中心位置,是元认知培养的主体和对象。在自由、松散、外部监控较低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自我监控成为元认知水平提高的内因和决定因素。
B: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和学习者的认知反馈对元认知培养起提示、引导的作用,并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优化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运行机制,使其更好地支持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元认知监控。
C:网络平台为网上教与学的进行创造了一个跨时空、交互性、个性化的良好环境。相应的监控、管束机制则为三大要素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共同为元认知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持。
(一)教师
网络教学将师生阻隔在只有网络纽带联系的不同时空当中。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面对面、“心与心”的直接交流在网络环境中比较缺乏。那么,如何让这种现实、亲切的沟通体现在网络教学中呢?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元认知培养中积极的引导作用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自身的元认知水平。具有较高元认知能力,尤其是元认知监控能力的教师在网络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组织、监视和控制教学过程。只有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才能促成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建构。
2.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布鲁姆提出的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来增强他们元认知体验和自我监控能力。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基于网络的多种教学方式,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基于Web(包括Web2.0)的教学(WBI)、情境教学和WebQuest等来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3.提高学习者的动机水平。研究表明,动机水平与元认知存在密切关系,高动机水平者元认知能力也显著高于低动机水平者[3]。学习者的动机水平较高时,其元认知中的成分就能够较多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4]。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学习者的优秀作品,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如电子邮件(E-mail)、讨论组(Usenet)、电子公告板(BBS)及网络会议等与学习者进行深入交流,对学生进步的方面给予鼓励,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使学习者乐于接受、改进,不断增强其学习动机。 4.提示学习者进行自我元认知监控。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引发学习者反思的问题或是为学习者设计一种在线问题清单,并将其作为学生定期递交给教师的一份特殊作业。问题单包括有关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问题,如近期的学习进度如何,网络课程内容的难度怎样,可否较好地接受等。这样可使学生更容易意识到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己的认知加工策略,更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更有效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工具和策略方法。
(二)学习者
尽管教师通过上述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促进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但是网络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元认知的提高主要还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调节。毕竟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学习支持存在的,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习者才是实现自我监控的内因。我认为,学习者要提高自身元认知监控能力最根本的还是形成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比较、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的习惯,在面对计算机、浏览学习内容、进行实践创作、身处资源的汪洋时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运用多种元认知策略进行有效的训练。
1.掌握基本的元认知知识和学习策略。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元认知知识在学习者特征、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外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学习者有必要掌握产生于网络环境的这些新增知识和策略,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的元认知监控,迅速适应基于Web的网络学习。
2.与教师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见图1),教师和学习者作为元认知培养结构的两大要素应当积极、有效地协调和合作。学习者在考虑、判断个人特征(如网络认同感、信息素养等)和元认知体验的基础上主动落实和完成网络教师提出的元认知培养计划或方案。
3.计划学习任务,培养自我元认知监控能力。卢锋[5]等人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表明,46.2%的人认为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监控机制”,而只有28.2%的人把其归因于网络课程设计的不足。网上学习时,学习者常常因缺乏对认知的监控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借助任务列表,可以帮助学习者随时监视网上学习活动,防止偏离学习目标,影响任务的完成。
4.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其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强,对其目标定向及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那么,网络教学中如何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呢?我认为,学习者应做好充分的学前准备,如掌握字处理工具、搜索引擎工具、交流工具和数据处理工具等。
5.利用协作学习策略,促进自我元认知发展。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CT)技术构建的网络教学环境为网络学习者之间的有效协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协作性为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修订对方的任务计划、相互提问的办法提高双方元认知监控的能力。
网络元认知培养结构图揭示了影响元认知培养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其中,学习者居于结构的核心位置,而教师和教学平台/机制则是为元认知培养提供支持的外部因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结语
随着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网络教学以其自由、开放、个性化等特点引起了学习思维和心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元认知的变化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变化充分表现在元认知内涵的变化,给元认知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又为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我结合课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从学习者、教师、学习者三个维度出发的元认知培养结构也只是一孔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层次的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张倩苇.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177-218.
[2]王焕景,张海燕.对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5(11):33-36.
[3]胡志海,梁宁建.大学生元认知能力训练研究[J].心理科学,2003(3):547-548.
[4]刘冬梅,赵冬梅.重视学生元认知的培养与提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79-80.
[5]卢锋,吴伟敏.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1(7):21-23.
作者简介:
陈宏才,佛山广播电视大学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