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快乐读书吧”《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会用情节绳梳理情节,借助情节绳简单地讲故事。
  2.通过核心话题——选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童话蕴含的道理。
  3.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其他文献
一  记者:刘校长,您好!首先我很感兴趣的是,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如何与戏剧结缘的?  刘燕君:我是语文教师出身,  常常习惯性地思考怎样将语文课上好,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即使当了校长也是这样,对语文的喜爱、研究从没有停止过。当初走上校长岗位时,所在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他们来自全国24个不同省份,60%都是非京籍学生。怎么挖掘出这所学校的特点,让孩子们平等地享受教育
我的师父是孟晓东,我十分敬爱他。  师父是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锡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是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是“语文生长课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我心中,时常有种冲动想形容对师父的敬爱,几经思量却仍然词穷。很多时候,看着师父忙碌的身影,心中总会想起这个种树的故事:法国普罗旺斯高原的葱茏是一个牧羊人的浪漫,他迎着高原的暖风,挖洞、种树,挖洞、种树……一战过去了,二战结束了,于是成就了高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单,梳理《牛郎织女》等故事内容,发现四个故事的特点。  2.重读《孟姜女》,聚焦孟姜女这一人物,体会四大民间故事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3.结合材料,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  4.联系生活及文本,评析孟姜女的成败,感受民间故事中的“她”力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分享交流,梳理故事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
《螳螂捕蝉》改编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吴国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说服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故事,说明人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揭示了祸、福互相依存,应整体思考、全局考虑的寓意,塑造了一个爱国、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作为经典之篇,这样的寓言故事安排在六年级进行教学,从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来
儿子不听父亲话,没考师范、农校、水校这些中专,一门心思读高中,目标大学。父亲考虑儿子考中专,上学不花钱,考高中,学杂费,吃喝住所有的都要自己掏。   农家只有粮食可卖变钱,而卖了粮食囤里就少啦,口粮少了就吃不饱。吃不饱,人就没劲,而农业劳动最需要的就是人的力气。没劲犟干,人就会落毛病,会得病。这是农民最怕的事情,病不起。   好在父亲身体好,农村活没干不了的。但这样里外里,一年两万多。这不是闹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广,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这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关注,启发式教学思想正是以此为指导理论。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总结启发式教学思想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有益之处,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办法。  关键词: 启发式教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中央教科所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课标也一再明确朗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至六年级,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大部分课后习题的第一题总是“朗读课文”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国家教育部门对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
一节省级研究课的试教活动上,一位老师执教的内容为《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以水滴、三位名人、雨水为例,阐述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执教者把重点放在三位名人的事例上。学李时珍,拓展了一段对《本草纲目》的文字介绍,让学生从数字中体会“药学巨著”是怎样的鸿篇巨制;学齐白石,拓展了四段白石先生不同时期勤奋作画的资料,让学生理解“不教一日闲过”。最后还提炼出人物品质“耐得住寂寞、经得
河流是村庄的项链  村庄是个爱美的姑娘,她很幸运,她有两条好看的项链,戴在村庄的脖颈间,一条是村庄前的大河,还有一条在村庄里。  村庄前的大河旁山林密布,岸上的花叶总是背着降落伞往河面跳。流到平稳处,河面变成了花枝的镜子,花枝就照着水面梳头打扮。风常常不请自来地帮忙,风会吹走那些贪玩的花叶,河流转眼就成了可以洗花瓣浴的大木桶。花叶随着河流往下走,它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船,有雨的时候花叶受过各种洗涤,
我不知道秋千和秋天有没有关系,想来应该是有的吧,不然怎么都有一个“秋”字呢?这两样事物放在一起也有相得益彰之感。想想看,在高远湛蓝的天幕下,一架秋千立于空旷的大地上,无端地就多了一份大气和豪爽,与秋千自带的恣意和洒脱相碰撞,那叫一个荡气回肠、潇潇洒洒!  说起秋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在树丛间穿梭、攀援,他们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甚至跨越沟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