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一、课前预习储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时,强调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中提出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的观点,对传统数学内容进行根本性的处理。教学克和千克时,让学生在家里或商店里收集相关的物品的重量。教学“数字与编码”时,组织学生收集家人的身份证、邮政编码等,测量教室的面积及课桌面的面积等。让学生课前了解这些内容,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二、课中活动探究,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原型,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我创设了一个“数学超市”,让学生把带来的物品进行拍卖,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儿童学具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我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并记录。如一分钟做几道口算,一分钟脉搏跳动几下,一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 “用”,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课后应用延伸,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如:上了位置与方向后让学生绘制教室和学校相关图纸,学了元角分让学生逛超市写数学日记。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不是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习惯到自然。
总之,通过长期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课前预习储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时,强调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中提出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的观点,对传统数学内容进行根本性的处理。教学克和千克时,让学生在家里或商店里收集相关的物品的重量。教学“数字与编码”时,组织学生收集家人的身份证、邮政编码等,测量教室的面积及课桌面的面积等。让学生课前了解这些内容,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二、课中活动探究,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原型,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我创设了一个“数学超市”,让学生把带来的物品进行拍卖,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儿童学具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我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并记录。如一分钟做几道口算,一分钟脉搏跳动几下,一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 “用”,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课后应用延伸,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如:上了位置与方向后让学生绘制教室和学校相关图纸,学了元角分让学生逛超市写数学日记。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不是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习惯到自然。
总之,通过长期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